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秋芳 《文教资料》2007,(7):187-189
《虞美人》词牌的由来有两种观点,一是美人虞姬,二是虞美人草(舞草),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比较,得知舞草之说早于虞美人草之说,曲调《虞美人》的记载亦早于虞美人草的记载,虞美人草的歌咏则在其后;再通过“调即是题”和《词谱》的一般原则,考察唐五代宋词的内容、形式和音韵得出《虞美人》词牌源于美人虞姬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词调《虞美人》来源于唐代教坊曲,其本事源于美女虞姬,中唐以后又连及虞美人草,其题材内容上多写闺情与花草当与之相关,属艳曲。李煜用来写家国之悲,拓展了题材,苏轼、辛弃疾等用之写送别、咏怀、赠答内容,进一步扩大了词境。风格也不限于婉约一端,形式上,从花间开始逐渐定型,冯延巳最终完成。其后填词均以冯词为准,成为定式。《虞美人》词调的流变既反映了宋人的声情与调情观念,又对之有所超越。说明声情与调情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分析】《虞美人》选自“笔落惊风雨”专题,本专题文章均为流芳百世的古典名篇,富有神奇的艺术感染力。《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是一位亡国之君的绝望悲歌.其感情浓烈,同环往复,一唱三叹,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而感受它的艺术魅力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虞美人》本是唐玄宗时期的教坊曲名。作为词调,它的源起大致与虞姬或虞美人草有关。该调几乎全为三五七言句式,体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唐五代和北宋共有词作100多首,题材多样,涉及闺中情思、怀人怨别、羁旅之思、自伤身世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虞美人草》是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走上专业作家道路之后的首部长篇小说。在日本,从连载之日起它就受到广泛关注,但在中国,它却处于边缘地位,与夏目漱石的文学地位极不对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虞美人草》不易翻译和不易阅读。但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虞美人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田希 《教学随笔》2014,(10):20211+211
通过读《江雪》,懂得了柳宗元的清高与孤傲、郁闷与彷徨;读了《凝碧诗》,懂得了王维身不由己的变节;读了《虞美人》,可以领悟到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哀怨;读了《湖心亭看雪》,我们也可以窥视出张岱的悲喜人生。  相似文献   

7.
日本东京有一家浴衣专卖店,起初生意处于“打盹”状态,老板一筹莫展。后来,因报纸上一篇连载小说的刺激,竟令浴衣店的生意瞬间“苏醒”。这位老板偶尔在《朝日新闻》上看到一则关于长篇小说《虞美人草》的连载广告,于是灵机一动,立即叫人设计一种新式浴衣,而且给浴衣取了个很富诗意的名字“虞美人草浴衣”。《虞美人草》是日本最有名望的作家夏目漱石的佳作,当时在报纸上连载了几个月,那段时间,东京的街头巷尾,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着《虞美人草》。“虞美人草浴衣”就借着同名小说的推波助澜,大走红运。这个故事让我想到当前世界上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虞美人》,唐玄宗时教坊名曲,后用为词调。《乐府诗集》中说:“按《琴集》有《力拔山操》,项羽所作也。近世又有《虞美人》曲,亦出于此。”可见此调源出古琴曲,本意为咏虞姬事。可是,李煜却用它写出了一个亡国之君深沉的悲哀。词的上阕用设问开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春花秋月”这样美好的事物,已经沦为阶下之囚的词人不可避免地会想起当年的欢乐生活,触景伤情,所以希望它们早早结束。往事不忍提及,却又挥之不去,一问一答,感慨万端。于是登楼远眺,明月当空,东风又吹进了小楼。但是,眼前的小楼已是囚禁之地,远方的故国更…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文注释为选自詹安泰《李璨李煜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笔者手头上正好有这本书,翻开一比照,却发现课文与詹安泰校注本之间有较大的差异,说明两者并不是同一版本。课文《虞美人》:  相似文献   

10.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音乐、风、愁”等无形之物的描写感到无形可抓,难以把握;教师亦无从下手,不能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方法,故而学生描写苍白无力。通过对《琵琶行》、《虞美人》终有所感,因而想借此机会与广大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1.
<正>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上周听课,听到李煜的《虞美人》,对“愁春水”之喻有了新的思考。以前看这一比喻,只从本体与喻体的相似处分析:春水东流,见愁之绵长;春水满江,见愁之深重。现在,多问几个为什么,似乎发现了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李煜被俘入宋之作。宋王铚《默记》卷上说:“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光义)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据此,说《虞美人》是后主的绝命辞,当非无据游谈。词第一句机杼自出,劈空而来,不虞龙蛇之谶已隐寓其中。 “春花秋月”是生命的诗、生活的画,是古往今来人们赞赏、珍重的良辰美景。“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秋》)”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辛弃疾《摸鱼儿》)”秋月无云生碧落。”(李群玉《玉真观》)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就是人们对春花秋月独特爱恋心态的独特写照。至于李后主,对春花秋月的挚爱就更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反映离情别绪主旨的很多,中学教材也多有涉及。欣赏古人笔下声色俱全的离情意象,对我们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是不无意义的。离情有形情本是无形可视之物,但在作家笔下,却具可视之形:李煜《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  相似文献   

14.
漫话手足诗     
李煜的《虞美人》以其春花秋月般的优美词句和亡国的悲怆哀伤之情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总是让人们玩味不已,而词中的“朱颜”究竟何指.向来说法不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虞美人》本是唐玄宗时期的教坊曲名。作为词调,它的源起大致与虞姬或虞美人草有关。该调在唐五代和北宋共有词作100多首,题材呈现多样化,涉及闺中情思、怀人怨别、羁旅之思、自伤身世等内容,名篇如李煜的"春花秋月"、晏几道的"吹花拾蕊"、苏轼的"对酒逢花"、周邦彦的"廉纤小雨"等,都表现出凄婉哀伤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钟贺 《教学随笔》2008,(11):66-66
六、词牌"虞美人"是从这种花得名的吗?相传虞美人花与项羽的美人虞姬有关。虞姬自杀后,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对李煜的评价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多才多艺,在各个领域均有造诣的李煜,抒情毫无遮掩矫饰,毫不矫揉造作,虽阅世甚浅,但不失纯真放任。本文就《虞美人》谈谈李煜的真情。  相似文献   

18.
诗词合璧是中国格律诗词特有的艺术现象 ,内容博大 ,形式精致 ,风格优美。中调词《虞美人》在字数、句数、格律三方面与平起仄收式七言律诗相同 ,4个平声韵韵脚也与七言律诗相合 ,从而造就了《虞美人》胜当诗词合璧体词牌的独特功能 ,展现出迷人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9.
就目前已公开发表的毛主席诗词50多首来说,以爱情为主题的诗词只有《虞美人》、《贺新郎》与《蝶恋花·答李淑一》3首.《虞美人》成诗最早,写于1920年,全词是: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患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1915年至1935年间,虞美人花如何从加拿大军医约翰·麦克雷的诗作《在法兰德斯战场》中的意象变为阵亡将士的化身,衍生出人造虞美人花募款的活动,以及加拿大的战争纪念活动如何接纳人造虞美人花的过程。本文认为,加拿大的民间力量和政府出于为本国民众提供福利的实际需要,让人造虞美人花成为国内战争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间力量在塑造共同的国家记忆和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