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蕴源 《内江科技》2019,(4):110-111
20世纪50年代我国组织了太极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然后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将其动作进行简化,从而使太极拳的学习也变得简单,使其更加容易记忆和学习,进而形成现如今的简化太极拳。当前,高校要求学生全面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因此,高校在教学时,应使太极拳的教学方式简单有效,并探讨出高校体育课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课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新方法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太极拳学习的三个阶段,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丰富中学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探讨中学太极拳的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中学太极拳教学增加讲解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练太极拳的兴趣,符合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互惠式练习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观察、理解太极拳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4)
在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过程中,对于太极拳教学的理论研究普遍较少,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更多的崇尚于跆拳道,空手道等这样类型的运动教学。太极拳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进行太极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颐养性情、强身健体。但在目前的高校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太极拳运动学习的持续性和积极性都不高,所以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太极拳教学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本文就对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从而有效的提升我国高校太极拳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宋世响 《科教文汇》2007,(10X):145-145
为丰富中学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探讨中学太极拳的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中学太极拳教学增加讲解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练太极拳的兴趣,符合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互惠式练习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观察、理解太极拳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的来临,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高校的人才培养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体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变革.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学主要以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大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提高体育能力和整体素质为目的.本文通过在太极拳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总结和分析,提出在太极拳教学中进行各方面能力培养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文香 《科教文汇》2009,(7):212-212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优化教学环境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加强理论方面的讲述和对练习的场地教学环境条件、运用背景音乐等方面的优化教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现有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校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田甜 《内江科技》2014,35(9):154-155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了解24式太极拳的健身健心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音乐与太极拳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太极拳课上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太极拳作为东方文化瑰宝,集健身性、文化性、民族性、世界性于一体。在高校广泛开展太极拳是贯彻体育课程设置指导思想,符合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大学体育实践“终生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从研究传统太极拳运动自身的特点及其突出功能、分析高校开展传统太极拳运动的必要性以及推进传统太极拳运动在高校发展的探索三个方面,对在高校中开展传统太极拳做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继华  周华 《内江科技》2010,31(8):159-159,122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高校体育课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习练太极拳具有强健体魄、增强体质的作用,尤其对于下肢力量的增强,具有突出效果,但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在练习时会出现膝关节疼痛的现象,文章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太极拳练习中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期对学生拳艺的进步和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谭志华 《内江科技》2007,28(3):139-139
本文就影响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果。文章主要阐述在"互联网+教育"条件下,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与重要意义,旨在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线上、线下课堂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与兴趣。  相似文献   

12.
张永刚 《科教文汇》2012,(10):140-140,153
随着我国"阳光体育"的提出,高校对学生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公共体育课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太极拳目前在全国高校已经取得了普及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当前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就如何改善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进行论述,希望为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学模式创新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究其原因与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高校要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必须从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探讨有利于我国高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教育教学模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常年习练太极拳既可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24式简化太极拳是各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根据参考文献,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太极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简化24式太极拳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强芬 《内江科技》2007,28(8):156-156
经过多年实践,简化24式太极拳是非常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精神需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根据简化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效果,从而达到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唐志云 《大众科技》2015,(2):144-146
在太极拳教学中,学生的体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会对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产生影响。文章分析了意志这一非智力因素在太极拳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太极拳教学中引起意志变化的因素,提出了培养学生意志的方法和途径,为更好地进行太极拳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石韬 《内江科技》2013,(2):73-74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的武术运动,是优秀的养生健体运动,也是大众体育常见的运动方式。现在太极拳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必修科目之一,但大学生年轻好动的性格与动作缓慢却要连绵不断的太极拳风格形成巨大反差,易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对整套太极拳动作浅尝辄止,这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为此,本文通过研究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太极拳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资料分析,以期为高校太极拳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鹏 《大众科技》2008,(8):162-163
针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学观念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因,提出课堂教学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的创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利用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教学质量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0,(2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工科的基础学科,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具有紧密联系。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背景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应当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转变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样才能使高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和高校的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传统的高校课堂模式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局限性很大,高校教学必须不断地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主观能动性以及批判精神,师生间共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力。"柔性"管理可激发学生们内在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高校课堂模式改革需将"刚性"课堂管理转化成学生"柔性"的自觉意识,学科教学转化成学生自发学习,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