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弋在井底的青蛙,眼望头顶上那块蓝天很是得意,它的主观意识是:我拥有整整一个世界,天是我的,水是我的,这就是安居乐业的世袭领地。我们地市报是否应由此及彼地看到自身存在的类似问题呢?一地一市的圈子不大,一地一市的天际甚小,不能不说它严重束缚着相当一部分地市报的手脚,从而使其青蛙似的在井底游弋,对外界纷繁变化的形势无动于衷,或虽有所闻、心有所动而无能为力。我认为,地市报要从井底之蛙式的窘境中摆脱出来,前提就是走出小天地,跳离小圈子,在办报的总体战略上强化开放意识。我提出地市报开放意识之说并对其蕴含意义的理解是:与地市报所处区域之外的报刊在政治经济、新闻业务、出版发行等方面的联系、交流与合作。这种开放意识大致可做如下分类:  相似文献   

2.
井底的青蛙,对于头顶上的一块蓝天、一方水域视为安居乐业的世袭领地,是满足者。我们地(市)报是否应由此联想到自身存在的类似问题?一地一市的圈子不大,天际甚小,这在客观上的确是束缚地(市)报手脚的不利因素,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摆脱小天地的局限,开创新局面?我以为,很有必要在办报的总体战略上强化涉外意识。这种涉外意识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外向竞争意识对于地(市)报来说,外向竞争的主攻点应是报纸扩大在本地区之外的发行,也就是说,在报纸发行上实行对外“扩张政策”。地(市)报不应墨守成规,继续囿于只是对本地受众提供服务,还应  相似文献   

3.
谈起我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故事,就要先说说我与《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的故事。我与《中国地市报人》这份新闻战线上大名鼎鼎的专业杂志相识已经有六个年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工作上,它是我学习的智囊;在业务上,它是我进步的导师;在生活上,它是我品读的益茶。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如果从报纸版面上来说,我以为首先要改革要闻版,而它的主脑、灵魂——头版头条新闻的改革尤为重要。一张地市报是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强烈的开放意识,以及它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如何,从它的头条即可大体判明。所以,无论哪家地市报,无不重视头条的选择,甚至花大气力苦心经营这块“寸金之地”。  相似文献   

5.
第九届全国好新闻复评时,我有幸参加。由于我是地报一员,所以特别关注地、市、州、盟(计划单列市除外,以下简称地市报)报纸稿件的评选情况。由于本届好新闻评选进行了一些改革,把三等奖评定权下放到中央各新闻单位和各省,全国只评一、二等奖和特等奖、特别奖,而下放后的三等奖,一般都落到省报上,加上取消了好标题评奖项目,所以地市报获奖的面无形给缩小了;又由于档次提高,参评稿件有限,难度也增大了。但是,从本届地市报获二等奖以上奖励的稿件数与往年同级别获奖稿件数比较,应该说,形势是好的,是有进步的。地市报从1980年开始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  相似文献   

6.
地市报面对的是一地一市的读者,在范围上有先天的局限。与中央大报、省报相比,它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在新闻言论中,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只注意党报新闻言论的共性,而忽视各级党报不同的任务与地位,就很难能真正地搞好地市报的言论工作。地市报的言论工作有没有优势呢?肯定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把握住地市报言论的角度与取向,就可以大大改善地市报的言论工作。地市报言论工作应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小题大做;二是大题小做。同时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是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中国地市报人》编辑老师:你们好!我是广东《惠州日报》的一名时政记者,同时,我还是《中国地市报人》的一名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遇到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缺乏动辄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没有,并不意味着地市报记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章来。  相似文献   

9.
地市报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如果从报纸版面上来说,我以为首先要改革要闻版,而它的主脑、灵魂——头版头条新闻的改革尤为重要。一张地市报是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强烈的开放意识,以及它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如何,从它的头条即可大体判明。所以,无论哪家地市报,无不重视头条的选择,甚至花大气力苦心经营这块“寸金之地”。可是,最近笔者浏览了一些地市报的头条,并作了比较,却明显地感到,以下三方面亟待改革。一是“固守城池”——习惯于把所谓的“指导性”强、“宣传”价值高,作为头条的选择标准,甚至眼睛盯着大报头条,亦步亦趋。总以为选这样的头条保险系数大,上面满意。即使一些办得较好的地市报,头条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如报界公认办得较好的一家地报,它年初10期报纸的一版,其中10个头条有8个是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地市报,要不要搞好新闻研究工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地市报同样是一级党报,同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如何发挥喉舌功能,增强地市报的指导性?如何使地市报具有贴近性和可读性?怎样把地市报办得通俗易懂,使读者喜闻乐见?等等,都值得研究。可是,在地、市、县新闻工作者中间,却长期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采写、轻研究的倾向,学术气氛淡薄。其后果是有些同志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12.
我第一次对地市报新闻奖评选有点印象,始于一册《1988年全国地市报好新闻》。  相似文献   

13.
《阜新日报》是典型的中小型地市报,它曾面临的困惑折射出全国中小型地市报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它所探索的"三化"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小型地市报发展中的难题,为同类媒体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市党报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严峻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型报业集团对地市报的挤压,二是汹涌而来的网络化浪潮。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传媒对我国传媒的挑战已变得不可避免。地市报虽为中小媒体,但所受到的压力并不比大媒体小。  相似文献   

15.
我与《中国地市报人》结缘已有五年了。五年里,阅读《中国地市报人》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通过《中国地市报人》让我了解了全国其他地市报先进的办报理念、管理方式、经营策略,借鉴这些先进的办报理念,对照和田日报社存在的问题,在制度上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怎么才能办好周末版?笔者认为找准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至为重要。一般说来,地市报都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二难境地:一方面要与全国各地的省级以上党报和行业报抢占市场“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又要与本报正刊互为表里“花开两样”。在夹缝中生存,角色定位不准就办不出特色,没有特色就遑论水平了。所以“角色定位”的理论探讨,对于地市报周末版的指导意义不可低估。地市报周末版,说白了就是其三大特性:一、它是地市报,不可贪大求远,丢了地方性;二、它是报纸,是一张新闻纸,不可杂志化而丢了新闻性;三、它是周末版不是…  相似文献   

17.
地市党报是地市一级党委和政府的机关报,它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地区行政区域的沿革而诞生的,它为地方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曾有过曲折的岁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新闻体制的改革,尤其是省级媒体的扩张,地市报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做强做大地市报?我认为在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和现行的体制下,地市报要“就地闹革命”,在打造“本土龙头”地位上下功夫。当  相似文献   

18.
我和地市报的不少同志是老朋友了。1987年秋天,在全国地市报首届业务研讨会上,我惊奇地发现,湖北孝感报的副总编辑王茂亮才27岁,江西宜春报的副总编姜东南也是一位30岁左右的青年人,言谈话语中显露出他们少年壮志不言愁的特点。会后,我曾想写篇王茂亮的专访,后来在《新闻战线》上看到了孝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年嘹亮的钟声,改版后的《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又与您和成千上万的读者见面了!《中国地市报人》杂志这本薄薄的月刊,既是国家一级社团组织——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会刊,亦是您,特别是全国地市州盟报从业人员和广大新闻爱好者的知心朋友。也正是在您及广大读者的关爱和呵护下,《中国地市报人》杂志从1994年创刊、公开出版发行以来,在“传播新闻理论,探讨新闻业务,培齐新闻人才,服务地市报业”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王亚楠 《当代传播》2004,(4):106-107
当前,全国性的报刊治理整顿工作已基本结束,新一轮竞争格局也已经初步形成。据了解,全国停办报纸282种,其中县市报就多达200余种。许多幸存的县(市)报不少被划归在当地地市报麾下,原先被县(市)报占领的空问将由地市报来填补,其总体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无疑为地市报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地市报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一方面,省级大报的触角已开始伸向各地市,跨地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