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秋     
乡下的孩子特别喜欢中秋。难怪大人们在那一天放下农活或买或在灶边烤饼时,总爱说:“孩子们恨不能把中秋天天捧在手上。”我也很爱中秋,曾经、现在以至将来我都会深爱中秋的。记得儿时,每逢中秋,母亲再忙也会放下手中的活  相似文献   

2.
《中秋》     
教学目标:通过对"中秋"这一人文主题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亲情与友情、思念与团圆的情感。 教学设计:话中秋-颂中秋-唱中秋-演中秋四大环节,以综合艺术贯穿其中。 教学难点:艺术与人文的渗透 教学过程: 导语:秋天来了,秋高气爽!我给大家欣赏一幅图片,大家看图并猜我国一个传统节日。(屏幕打出《中秋月夜图》)学生答:中秋节。老师:对,中秋之夜,家人团聚在一起,沐浴着明月温柔的银辉,品尝着象征团圆的月饼,还会讲讲中秋节来历的故事。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呢?谁来给大家讲讲?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中秋起源、中秋习俗、月亮传说、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揭示了厦门"中秋博饼"的历史渊源,系统分析了"中秋博饼"的特征,深入挖掘了"中秋博饼"的多元价值,指出了"中秋博饼"保护与传承的具体途径与措施,试图以此为契机,推进海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5.
丙辰中秋苏轼因人世间处处是分离、失意的人,就对宋时中秋月圆,世人团圆、世事圆满的节俗思想产生了质疑。通过探究,词人理性的认识到人有悲欢离合,人世间悲欢离合时刻共存,所以中秋月圆时刻,有人分离、失意是正常的。面对这样的现实,苏轼由宋人狂欢过中秋的思想,悟到了人要笑对“悲欢离合”的人生、人世,对宋时世人狂欢过中秋的思想给予了提升拓展。  相似文献   

6.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晋书·袁宏传》中有“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唐代,中秋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宋代,中秋习俗盛行;至明清时,中秋上升为与春节、端午齐名的民俗大节。  相似文献   

7.
中秋之夜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将至。去年的中秋之夜还历历在目,爸爸的那席话仍在耳畔回响。 去年八月十五,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是团圆节。夜晚灯火通明,火树银花.天空中礼花绽放。五彩缤纷。鞭炮声不绝于耳.团圆的笑声此起彼伏。中秋的夜晚是美丽的.中秋的人们是快乐的.幸福的。  相似文献   

8.
月到中秋分外明,历来的文人墨客都喜爱吟咏中秋之月,关于中秋之月的诗词歌赋也特别的多,下面就是关于月的谜语和对联,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吧!  相似文献   

9.
中秋节俗主题及其戏曲演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秋节起源于月亮神崇拜.人们将圆月看作团圆之神、姻缘之神、青春之神、吉祥之神.汉代后出现"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嫦娥后来成为中秋的节日偶像.关汉卿<望江亭>塑造了一位多情而勇敢的女性形象,她中秋夜的"智取"有"摸秋"节俗和民俗原型的渗透;洪升<长生殿>李、杨两人中秋"重圆",表达的是中秋团圆的节日主题.中秋剧发端于中秋节,中秋剧又以艺术的、感人的形式,对传承节日文化传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除了世人皆知的赏月习俗外,各地还流传着许多奇风异俗。走月亮。苏州一带,中秋盛行“走月亮”。姑娘们穿起时髦的衣服,悄悄地找心上人月下幽会,倾诉衷肠;少妇们则三五成群,互拜亲朋,以寓“月圆人亦圆”之意。办歌墟。广西少数民族中秋有办歌墟习俗。相传广西某地一位老者有三个女儿,求亲人多,约定对歌的时间正好在中秋节。因而每到中秋,广西都要办歌墟,青年男女互相对歌,互诉衷情。竖中秋。这是广州一带趣俗。中秋前,家家户户用竹条和彩纸扎成各种鸟兽虫鱼、果品的花灯,有的用小灯串起“花好月圆”字样。中秋夜,家家把灯…  相似文献   

11.
我不想家     
中秋啊,中秋!你带给我思乡的苦楚只有短暂的一瞬,给予我的快乐却是永远,永远……  相似文献   

12.
中秋     
中秋理应是团圆的日子,但今年院中赏月的只有我一个人。这不能算中秋,没能过上一个像样的团圆中秋,整个一年都遗憾。正这么懊丧着,看到邻居一家外出吃饭,听到了小男孩吟诵诗篇时稚嫩的嗓音。孩子吐字并不清晰,但可辨出吟诵  相似文献   

13.
论闽粤赣烧塔民俗的文化内涵及传承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秋烧塔民俗主要分布在闽粤赣地区。烧塔是中秋祭祀礼仪的组成部分,寄托着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期盼,折射出传统农业社会中拜火的历史文化痕迹,能起到人际娱乐与交流沟通的作用。烧塔民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鲜活的集体记忆,具有当代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红领巾》2010,(9):50-52
中秋赏月,总会想起嫦娥、玉兔、月宫的故事。假设神话故事变成真实,中秋那天登上月宫的十二星座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相似文献   

15.
明月、佳句,合美、甜蜜,似乎都成了中秋的代名词,而温暖更是每个喜爱中秋的人所最乐于回味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中秋?中秋就是门前的一棵树、门后的一条河,以及门前门后的过路人和一帖叫月亮的中药.  相似文献   

17.
中秋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  相似文献   

18.
中秋是我国传统佳节,“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赏月便成为我们的一件赏心乐事。这是一件情景、心境俱美的事啊,所以不少同学也喜欢以此为作文的题材写作。但要知道的是,中秋节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而赏月又是人民群众共同喜爱的事,  相似文献   

19.
姜丽华 《师道》2023,(9):40-42
<正>年年中秋,今又中秋,中秋节有着悠远、深邃、厚重的文化内涵,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我们的节日之情系中秋”是学校传统的高年级主题情境课程之一,老师们精心筹划,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中秋元素,把各科教育与儿童活动整合起来,通过学习体验、情感交流、行动思考,向孩子们传播传统节日文化,使其在文化的熏陶中生发民族情结,累积本土文化记忆,奠定中华文化根基,找寻血脉里的精神图腾。  相似文献   

20.
花好月圆时     
《历史学习》2010,(9):15-15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月被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