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绍东 《兰台世界》2014,(6):147-148
作为我国现知最早流行于世的博戏,六博之戏相传为老子所创,已经具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和道具。并且依据古代文献的记载以及对出土文物的参考得知,六博之戏最早在商代出现,且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两汉时在民间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现知最早流行于世的博戏,六博之戏相传为老子所创,已经具有一套完整的规则和道具。并且依据古代文献的记载以及对出土文物的参考得知,六博之戏最早在商代出现,且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两汉时在民间得到普及。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一门融合了文学、音乐、摄影、美术、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电影道具在叙事手段上作为一种补充手段贯穿于影片的整体结构中,对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刻画以及电影主题的寓意表现发挥着妙不可言的作用,以至于在一些经典影片中的道具成为了一种符号,并具备了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道具在影视学科中的定义是与场景和剧情人物有关联的一切物件的总称。在一部影视剧中道具的合理运用是呈现故事地区和时代特色,展现人物个性、渲染生活气息以及显现作品风格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的道具数量更是分门别类,纷繁复杂。本文着重分析道具在体现电影写实造型和叙事特性任务中所要求的精准逼真的再现生活环境和巧妙介入故事情节中所展现出的戏剧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阳戏主体形态为仪式性质,各种"戏剧性"因素尚处在发展形成阶段。本文主要从它的脚色行当、表演动作、唱腔音乐和服饰道具方面给予观照。  相似文献   

6.
陈芝欣 《视听》2022,(3):102-105
佛罗莱恩·泽勒的电影处女作《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用影像语言还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主观世界,再现混乱的时空,带领观众体验生命秩序崩溃后的混乱和未知.影片利用密闭环境的宏观相似性与室内陈设的微观混淆性,将空间营造出扭曲感,并通过狭长的走廊和紧闭的门来表现电影中空间意向的象征隐喻作用,最后通过空间维度的叙事来塑造主人公安东尼的...  相似文献   

7.
电影植入式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形式,通常以电影情节、道具等为载体,强调潜移默化地进入观众视野,但近年来电影中植入式广告数量的增加逐渐引起了观众的不满。本文在分析植入式广告特点的基础上,探究科学合理运用植入式广告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艺术史,戏曲和电影在一开始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即是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戏曲艺术一直与时俱进,彰显着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自中国电影史的开始直至今日,戏曲也一直在尝试以电影为载体进行艺术表达.1956年的京剧电影《荒山泪》是新中国初期戏改的成果,用电影将中国故事进行国际表达,该...  相似文献   

9.
京剧与扇子     
在戏曲舞台上,扇子是最为常见的小道具,其使用面甚广。它不单纯是装饰,有的还和戏里的情节有关,对演员的身段动作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在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喜怒哀乐的情绪方面,小小的扇子大有文章可作。  相似文献   

10.
例戏是戏,更是仪,俗民更重视仪,闽南地区以吉祥性质的例戏居多,因此,文中提出"吉祥例戏"概念,基于媒介环境学视角,侧重于传播仪式观这一文化指向,阐释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因素。文中认为"幻象"是戏剧审美传播媒介,乡村吉祥例戏通过一系列充满隐喻和象征的动作、道具共同营造神秘的"幻象",使戏台和祭台所构建的空间所代表的时空意义进入历史的文化范畴,达成人神交流;剧目是宗族意义传播媒介,族群通过剧目实现族群认同感和历史记忆的延伸过程;演员的宗教行为模式是仪式性目的表达媒介,戏曲艺人呈现一整套完整规范化的行为方式,拥有象征和隐喻功能,表达祈福驱邪的仪式性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逄蕊  孙学虎 《今传媒》2013,(1):90-91
在宝莱坞出产的影片中,有印度本土明星打造的属于印度民族的爱情梦、英雄梦;还有古朴的建筑、金光闪闪的道具、印度传统民俗里不可或缺的印度歌舞,这些是其它民族电影中所不具备的,这也是宝莱坞电影取胜的关键。本文拟从印度电影的文化底蕴、受众基础等方面来探讨新世纪印度电影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陈栓紧  王俊赛 《视听》2022,(3):92-95
在辨识影片喜剧与悬疑杂糅类型特征时,电影《扬名立万》展露出元电影、剧本杀、民国背景、封闭空间、犯罪推理及悬疑风格等特征,令人惊喜,也使其以黑马姿态闯入观众视野.从元电影、剧本杀和悬疑风格三个角度看,《扬名立万》表现出外戏与内戏、媒介间性等双重元电影特征,并以影像的互文来指涉现实;剧本杀的元素以视听语言的方式在大银幕上构...  相似文献   

13.
戏剧与编剧     
剧作家是尊称,平时被称为编剧。在老戏班子里,编剧被叫做“打本子的”,和服装、化妆、道具一样都是为“角儿”服务的。看戏的人从来不问编剧,只问“谁的戏呀”?这是问“谁演的戏”。被问的人明白,回答的人也明白:“梅先生的”,或答“陈先生的。”没有人说某某编剧的,说了别人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4.
<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演播室技术近年来进入了电视、电影制作领域中,并已成为当今电视新技术的热点,它将实拍的人物与电脑绘制的虚拟景物有机结合起来,将全新的视觉效果展现在观众的面前,虚拟演播系统用软件来生成背景和道具,以低谦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汤蕙 《视听界》2014,(4):121-121
作为电视传媒中不可或缺的节目形态,电视文艺晚会是一项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歌、舞、戏等)、多种艺术行当(表演、摄影、美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魏松云 《大观周刊》2011,(15):160-160
道具是指戏剧演出中所用的家具、器具以及其他一切用具的通称。中国传统戏曲中原称“切末”(包括布景)现也分为布景和道具。作为影视艺术文化行业的一部分,道具设计的教学也成为各大院校的重点教学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张倩 《新闻世界》2011,(3):119-121
诞生于战后"废墟"时代的电影《小城之春》被认为是电影叙事心理及诗化表达的典型。整部电影仅运用了四个场景、五个人物,就生动展示了战争年代男女青年矛盾而冲突的感情故事。复杂的情感纠葛、细腻的情节设置以及音响、旁白、光影和道具等的运用别具匠心,被赋予了极强的隐喻性。本文将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男女主角语言中的潜对话,验证特定语境...  相似文献   

18.
同是录音剪辑,与电影相比,戏曲就逊色多了。对于编辑来说,写一篇电影录音剪辑稿很可施展笔力,因而感到有创造;而写戏曲录音剪辑稿却倍受舞台章法的约束,没有办法,只好将录音切割那么几大块,插进几句连接词;制作上若再不大高明,戏是戏、  相似文献   

19.
樊丽 《声屏世界》2009,(10):54-55
我国电视剧植入式广告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91年的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百龙矿泉水壶以陈设道具的方式在剧中出现。随着电视剧的热播,百龙矿泉水壶销量直线上升。此后,由于植入式广告在电视剧中的频繁出现,引起了观众的关注与讨论。有人认为它是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也有人把加入植入式广告的电视剧称为“广告连续剧”。由此,我们要理性分析电视剧中植入式广告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20.
在电影美术中,艺术品道具的创作背景、作品寓意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不仅在电影的人物塑造上有重要意义,在影片情节推动以及主题传达上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艺术品本身作为意义传达的符号,能指和所指不再是统一的概念,而是被割裂,那么,它就会影响受众对影片以及艺术品的理解.文章利用符号学及其相关理论,对电影中艺术品的复制或者模仿再现的现象进行分析,阐释掌握艺术品历史和文化意义对电影叙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