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志杰 《成才之路》2020,(1):108-109
作文教学要注重描写人物的方法,特别是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让人物活起来。文章从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入手,探讨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在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许淑颖 《小学生》2013,(11):61-61
在小学的作文中,大部分作文是写人与写事的文章,其次是写景文章,再次是想象作文。要想让学生写好写人写事的文章,就得做好片断训练。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人要么是哑巴(没有语言描写),要么是木头人(没有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这就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人物的细节描写,其中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限于篇幅,仅就在语言描写训练教学中所获得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相似文献   

3.
李远容 《班主任》2007,(10):36-37
歌手刘欢的一首《从头再来》唱红大江南北。其中一句"心若在,梦就在"更是经典名唱。是的,对于孩子们,我们用爱心播种,用耐心耕耘,用智慧开启心灵,我们将赢得累累硕果。我们期待花开的声  相似文献   

4.
正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让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或找出感受深的句子。什么样的内容是重点词句,怎样去寻觅这些隐藏在文章当中的"金子"呢?写人记事文如果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那么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就成了重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一处外貌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联系前文,我们反复阅读这句话,就会发现这句话突出了父亲在废墟中挖掘  相似文献   

5.
欧阳小戎 《成长》2005,(3):72-74
17岁的娜塔莉娅躺在黑暗中睡不着,她在想什么呢?如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许会来上一段内心独白;如果是托尔斯泰,也许会从各方面分析一下她现任的处境;但是,屠格涅夫什么都没有写,他让一切尽在不言中:“别人的心……就像不透光的树林,女孩子的心就更不用说了。”他不喜欢直接地进行心理描写,而是描写心理活动产生的结果,并通过外部环境来渲染人物的心理,从而达到一种诗一般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孙权劝学》讲述的是吴王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人文教育价值。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教学时要学生理解"劝"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并品味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正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文章平淡乏味,空洞无物,没有灵气亮点,缺乏韵味。认真分析,你会发现细节描写的欠缺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一篇文章如果有了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会更丰满,景物描绘会更逼真,主题思想会更深刻,文章也会  相似文献   

8.
心理描写是人物刻画的重要手段,记叙文往往通过人物心理描写揭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展现人物言行的隐性动力和鲜明个性,更深刻地表现主题思想。平常分析文章时,我们注意最多的是文中诸如“某某想”、“某某感到”之类的直接的心理描写,而忽视了文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和周围环境所暗示出的人物心理活动。其实在一些经典的作品中,用得多的往往是后者,它不仅使文章脱离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可见,动作描写在学生习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功的动作描写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物性格、气质,为文章增色。而学生作文中的人物动作描写常存在粗制滥造、随意应付等问题。如何教会学生运用微小的动作描写这一方法成功刻画人物,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教师可尝试从观察、选词、用词、修辞、多角度描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与训练,进而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对笔下人物精雕细琢的好习惯,让人物活灵活现的烙印在在读者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0.
记叙文当然以记叙为主,但少不了描写、议论。因为描写可以使记叙更具体、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鲜明;议论则可以揭示所记叙内容的本质、深化文章主题。那如何作必要的描写、议论呢?描写必须结合记叙来进行,要把描写融入记叙中,在记叙中需要描写处作必要的描写。如在刻画人物时,如果描写可以更加突出人物性格、精神,读者更能直观、形象地感知主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或对人物进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使人物性格个性化,增强文章表现力。但切  相似文献   

11.
<正>让人物"活"起来是指将文章中的人物写得具体可感、活灵活现,能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综合描写,让人物立体呈现描写人物时,可以从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进行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景物或其他人物的行为、语言来进行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例如,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就成功地运用了多样化的描写  相似文献   

12.
刘向<列女传>之前的史书中很少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历史家在面对不得不表现人物心理的情况下.通常会采用对话及独白的形式让人物将心中所想用语言直接"说"出来.<列女传>在大多数篇章中也是采取这两种方式来表现人物心理的,但有两篇却出现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重大突破,这是一种非常小说化的写法.体现了从史传文学向虚构文学的演进.  相似文献   

13.
正在指导学生学习小说的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情节,感受小说的情感,分析小说的人物。但是却往往会忽略让学生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其实如果能深入探究小说的环境描写,则能以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旨,对小说的认识会更加深刻。环境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利用环境描写作者能介绍社会背景,暗示人物心理,反衬人物形象,因此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其实是十分重  相似文献   

14.
作品分析把握人物的心理,在作文中很重要。不管我们的作文中,有没有心理描写,有没有心理活动。一般说来,我们的行动是受心理支配的。把握人物的心理,并不是要让你写他是如何想的,更有感染力的是他的行动。通过行动,更能清楚地看到人物的心理。《漂亮女孩夏林果》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正优秀的外貌描写能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活,更富有神采,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作者在描写这些人物的时候都运用了精彩的外貌描写,让人物栩栩如生,彰显人物个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促使学生更好地写出人物之魂。  相似文献   

16.
笔者发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羚羊木雕》在遣词造句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地运用了叠词。这些叠词,从人物来看,几乎涉及文中所有人物;从描写方法来看,有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从所在位置来看,几乎分布在文章的各个段落。因此,笔者认为,重点品味这些叠词,是把握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的一条捷径,起到"立片言以明万意"、"牵一发而动全身"之  相似文献   

17.
在路上     
【点评】两个人物——我、晴;两种选择——物理、历史;两种心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文章向读者展示了两位学生从高二进入高三选课、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对话的描写,心理的刻画,让我们隐约地领略到了“文学味”。有生活的内容,更有生活的情趣。这是在写自己的学习生活,所以读来熟悉、亲近、亲切。  相似文献   

18.
屈梁波 《湖南教育》2002,(21):54-54
在以人为主的记叙文教学中,使学生学会描写人物形象是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刻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呢?关键在于让学生懂得“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即通过对人物肖像、行动、语言及其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刻划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饱满,富有立体感。一、描写人物肖像。即对人物的外在特征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方面进行描写。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和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个性。在描写人物肖像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以形传神,形神兼备;2.在时间、情…  相似文献   

19.
心理描写是指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里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展开的描写。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毫无保留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自己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希望。  相似文献   

20.
外貌描写ABC     
人们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我说在写作中既要知"面",更要知"心"。这里的"面"指人物的外貌,这里的"心"指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人物的外貌是与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性格特征、心态等息息相关的。外貌描写包括容貌、服饰、神情、姿态等描写。为了"知面知心",我们不妨照下面的要求描摹人物外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