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筠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46-50
文章结合有关电影改编层级及电影叙事特点等影视批评理论,研究和赏鉴影片《活着》的主题和叙事结构,同时对比小说原著,客观评价张艺谋电影艺术创作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4.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52-55
饱受人间冷暖的作家毛姆毕生被人性所困扰,对人性的思考和描写始终是他的作品的焦点。毛姆无论是在小说《信》里描写看似优雅,实则邪恶的种植园主之妻,还是在小说《雨》里刻画牧师代表的宗教的伪善、人性的丑恶,作者都在不遗余力的表明人性丑恶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6.
7.
小说以讽刺的笔调客观地揭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社会的道德真空状态.这部小说以首所未有的写实方式刻画了变态杀人狂贝特曼,并通过该人物向读者对暴力的耐受性发起挑战,其最终目的是让读者对身处的社会进行道德拷问.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统一,并明确定位高中教育是面对大众的、基础性的、普及性的教育.余应源教授在<再论语文教学科学化>一文中也指出:"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语文的第一位的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而不是语言艺术能力."因此,他对于语文教学工作核心强调的是通过语言技能训练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这就启发我们认识高中语文既不是单纯的文学鉴赏,也不是生硬的语言规律灌输,语文能力的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上通过一定的言语技巧训练来提高,即在辨别、体悟、积累的过程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使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的诗歌《雨巷》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性,为中外学者所推崇。本文从主题的多重化、意象的沉郁化、语言的音乐化等方面分析此诗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0.
杨巧文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5):96-97
生活是包括电影在内的一切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电影艺术存在于生活,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生活,才能创造出精美的艺术作品。优秀影片《红山雨》的创作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真理。 相似文献
11.
王华杰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79-81
汉语言的人文性是指汉语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等各个方面表现出汉民族文化要素和特色的属性。而汉语词的文化意义则是直接揭示着这种文化属性所拥有的文化内涵及这些文化内涵的语言存在形式和特点。正是语言具有人文属性这一本质特点,才使得在语言的结构体中无所不在地蕴涵着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言语活动的空间--兼谈修辞学与人类生态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枢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11-116
本文认为 ,修辞学应当拓展自己的研究空间 ,应当关注人类言语活动的全部过程 ,言语活动的空间就是修辞学研究的空间。而这一空间应包括“裸语言”、“常语言”、“场语言”三个层面。作者期待着新世纪的修辞学也能够拓展到人类生态学的领域中来 ,以利于当代社会精神生态的平衡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崇尚人性的解放,主张真正实现人性的自由。对一个社会的个体人而言,自由是指希望、要求、争取的生存空间和实现个人意志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及传统的等外部条件,同时也包括体质、欲望、财富、世界观、价值观及理想观的表达欲望等个人因素和内在因素。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不应只基于治国方略的意义层面上,更不应该只是从狭义的管理角度来理解,应该从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的角度出发,建立与人的本性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权利文化、民主法制和人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15.
论人性与人性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文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1):93-97
人类具有客体性、整体性、主体性、生成性、智能性、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等共性,每个人还有自己的个性。可是我们的当代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不理解人的、片面割裂的、强迫压制的、“复制”守成的、机械识记的、理性独尊的、模式单一的教育,总之是缺乏人性的教育。我们急切地呼唤洞悉人性的、全面和谐的、“太极推手式”的、创新超越的、滋养智慧的,灵活多样的人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是粘合生产力要素的重要条件,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人是管理各要素中最根本的要素。人是管理的核心,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本文意在探讨和研究高校教师的人性化管理问题,以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王剑波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6)
人文,泛称文化。人文教育就是大学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文化的传承和创造以及人才的培养构成了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使命。从大学人文教育的历史以及人文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关系,不难看出大学如果没有人文教育,就没有它存在的根基。本文针对大学人文教育的困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同旧的人文精神有很大的关系。旧的人文精神已经不足以解决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因此,必须建立新的人文精神,以适应当前人类社会的需要。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养育,学校教育除了传授必要的知识之外,还可以在很多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胡丹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9):140-142
在传统学者那里,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着明显的界限。有学者就认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对立、不相容的后果是客体与主体、自然与社会、世界文化的两分和隔离。而解释学就是最根本的关于人文学科的特征,然而近几十年来,一些先锋派学者都主张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特别是最近的关于在自然科学领域发现有最具人文特质的解释学的维度,这无疑更让科学与人文多了融合的理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