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对劳动力转移规律的认识与体制上的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长期积累,导致劳动力转移包袱沉重,劳动力转移中存在6个方面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妥善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又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那么,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科学地实现转移,也就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农民富裕问题的核心。因此,在转移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对别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所借鉴,以便科学地研究与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4.
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转移过程中,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将成为顺利转移的关键因素.而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转移过程中,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将成为顺利转移的关键因素。而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镇化的实现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城镇化的现状、速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迫切需要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结合我国城镇化的特点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不断创新城乡发展模式,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更大领域和空间,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快速转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素质基本概念的解读,分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力图从人力资源方面解决制约城镇化建设的阻碍。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加快农村成人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加快农村成人教育改革李维生,马兴华,赵玉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跨世纪难题。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理应进行调整和改革,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必须迈出坚实的步伐。一、我国农村剩余...  相似文献   

9.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长久艰巨的任务。在现阶段乡镇企业吸纳能力下降、城市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情况下,非就地转移的小城镇可以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结合起来,有着城市不可达到的优点。建设小城镇不能只讲求量多面广,要将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着眼于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采取非均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有重点、有规划地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转移农民,在大中城市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的情况下,通过乡村经济实体的发展,实现城镇的集聚和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存在着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人口、劳动力与资源的配比不合理,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空间过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和农村居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要求,农村还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之所以面临重重困难和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其实质是许多农民正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不…  相似文献   

12.
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实现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内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机制出发,利用效用函数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决策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措施,即增强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多渠道多层次转移;优化政策制度,保障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转变和稳定人力资本的流向;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转移劳动力素质与信息渠道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新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探讨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以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和途径,试图从具体走向一般,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非常紧迫的现实性问题。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回顾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改革我国社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成为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农村劳动力数量巨大和素质低下是制约转移的根本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的严峻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建议政府要突破体制和观念障碍,加大投入和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和效率,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科学设计、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协调劳动和教育部门关系,理顺流入地和输出地的关系,综合设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连接渠道,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效能.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我国现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我国现存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新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例,分析、探讨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以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和途径.试图从具体走向一般,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外转移成为一种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受到非农部门吸纳能力和外部环境的限制,也受到农业吐出能力和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内在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以就业和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转移。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对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如何加快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