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失业已成为我国一种普遍现象,并对经济、社会乃至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我国劳动状况的实际情况,从失业统计指标、年龄、调查频率和调查方法等方面对我国失业统计的主要缺陷进行分析,提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失业统计中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失业统计指标口径不一致、含义不明确,从而导致目前计算公布的失业率指标与现实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下岗人员与失业人员合并计算失业率;计算口径以统计部门制订的标准为准,保证“数出一家”;城镇隐性失业问题单独计算城镇隐性失业率;农村隐性失业问题以农村不充分就业率反映等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渐向西方的经济发展靠拢,从前西方经历的经济阵痛,亦伴随而至.失业就是其中之一,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正常现象,可以说有市场经济就会有失业,但过高失业率将成为我国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并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减少失业,防止社会分配不均衡的差距不断扩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创造了 1 7亿多个就业岗位 ,在就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下岗职工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至少在短期、中期之内我国城镇可能处在一个较高的失业水平 ,就业岗位已经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在新世纪开始的至少 2 0年中 ,失业与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五大难题之一。一、我国的失业率1.我国正式公布失业率并作宏观调控目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西方发达国家监测宏观经济运行和进行宏观调控的三个首选指标 ,失业率在国民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5.
从劳动力统计指标中最主要的指标———劳动力资源着手,对劳动年龄和未达到劳动年龄及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和经营收入的人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劳动力资源统计指标的改进方法,提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减少不是劳动年龄而参加劳动的人数,和取消劳动年龄上限的设想,从就业和失业统计的计算方法,指出我国目前应改进单纯城镇失业统计,提出农村也有一部分人无业的观点,并给出了城镇失业率计算的新方法。对我国现行职工的定义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由我国目前1.职工定义的范围偏小;2.职工流动比较自由,可以从事第二职业,取得工资外的收入;3.城镇界限越来越模糊三个方面提出职工应是在城镇、乡镇各单位工作、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定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严峻的失业状况和落后的失业研究现状,都迫切要求中国失业问题研究立足于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然而,我国既有的研究失业问题的理论视角,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还是西方失业理论,都无法承担起研究中国失业问题的理论基础的重任。中国失业问题研究迫切需要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日渐向西方的经济发展靠拢,从前西方经历的经济阵痛,亦伴随而至,失业就是其中之一。失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正常现象,可以说有市场经济就会有失业,但过高失业率将成为我国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并对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减少失业,防止社会分配不均衡的差距不断扩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中的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失业问题呈现出隐性失业显性化、失业与就业同时增长、统计失业率远低于实际失业率、总量失业和结构型失业相互交织等特点。我国失业的成因,一方面是因为现实劳动人口总量过大;另一方面是由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是发展与改革中的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减少失业、扩大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从发展思路上说,主要是减少劳动人口的供给,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调整就业结构,形成比较完善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9.
邹治  陈万明  石丽 《高教探索》2012,(2):122-126
在经济预警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一般社会失业预警的研究成果,根据时差相关分析确定了高校毕业生失业的影响因素指标,进而进行回归分析并结合扩散指数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预警区间进行判断,认为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状况尚属于轻度警情。  相似文献   

10.
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借鉴劳动力市场就业、失业的概念及其测量,吸取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价经验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要改进现有就业率的统计方法,克服目前单一的就业率评价指标,构建综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尝试建立我国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是适应和促进我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需要,建构我国适用的国际教育统计指标.本文研究了建构指标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新的分析模式、指标的具体内容等.  相似文献   

12.
失业率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信息的主要统计指标。就目前看,世界普遍采用调查失业方法作为失业率的统计方法。而我国一直采用的登记失业方法统计的失业率已难以真实反映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与就业状况,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瓶颈。文章通过揭示调查失业率与就业公共服务的内在逻辑,阐明调查失业率可以增加就业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即"有利于政府提供有效的职业培训服务供给,有利于建设精准的就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有利于制定全面科学的就业公共服务政策,有利于建立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机构",从而为提高就业质量增加有效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特别是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属性的确定,使得失业这一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病”在我国也凸现出来,并且成为我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我们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思想观念来看待失业现象了。本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市场经济备件下的中国失业现象及其处理问题作了颇富新意的论析,重点分析了它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双重效应,这些论述和分析对于全面认识和正确对待,处理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知识失业压力下的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失业的出现是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的背离.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知识失业的内涵,对我国知识失业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知识失业压力下高等教育如何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特别是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属性的确定,使得失业这一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病”在我国也凸现出来,并且成为我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我们再也不能用传统的思想观念来看待失业现象了。本文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失业现象及其处理问题作了颇富新意的论析,重点分析了它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双重效应。这些论述和分析对于全面认识和正确对待、处理我国目前的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综合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业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突出的功能就是促进失业者再就业,保障失业者的就业权.文章提出了衡量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综合评价指标,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1999-2008年全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不断加强的结论,进而提出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失业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据统计,1997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76.8万人,国家统计局颁布登记失业率为3.1%。如果加上全国国有企业下岗人员 634.3万人,全国目前等待就业的有 1100多万人,失业率为7%。但如果将未统计失业、隐形失业、农村失业人数计入,中国真正的失业率将大大高于现有指标。通过对下岗、失业、待业人员实际状况进行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目前所过剩的主要是低素质的劳动者,高素质及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却仍然供不应求。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来看,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待业人…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失业问题的长期困扰,西方国家形成了丰富的反失业经验,这些经验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对我国解决好当前的失业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第三次失业高峰就是“九五”期间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综合性失业人口(隐性失业+显性失业)大约有1.8至2.6亿的规模。失业是  相似文献   

20.
浅析失业     
由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关于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正式宣布,1993年“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这是我国首次向公众宣布失业率。所谓失业,是指一定时期劳动者脱离于生产过程,不能取得正常报酬,也就是通常说的失去工作或劳动机会。失业率就是指一定时期失业人数与劳动者总数的比率。在我国现阶段失业的存在,主要原因是: 1.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由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从事原行业的生产劳动者不可能全部进入新的产业部门,从而造成“结构性失业”。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确立和不断完善过程中,由于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实行竞争就业和效率优先的原则,会使部分企业破产、关闭而形成“团体性失业”。 3.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先进设备的使用,出现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趋势。一方面,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对就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