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中华传统文化。翻译美学强调译文要体现源语语言文化、音韵声律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美感。在翻译美学视角下对《三字经》王宝童和赵彦春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提供借鉴与启示,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三字经》全书涵盖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等相关知识,其英译本众多,但赵彦春的《三字经》英译本是第一部采用三字格形式的译本,力求通过与原文一致的句式和韵律展现中国典籍的魅力.本文旨在通过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分析赵彦春译本在形式、意义、风格和读者反应方面达到的对等,以求探寻更好的典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论坛》2013,(Z1):128-133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都是我国优秀的蒙学读物。《三字经》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三字经》有满文、蒙文等译本,英文、法文译本也已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2008年我国新修订了《三字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发,着力在全国中小学推广。  相似文献   

4.
《三字经》是我国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之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是海外人士学习和了解中文的一个窗口。在众多的英文译本中,著名汉学家翟里斯的译本实属上乘。本文拟探讨翻译生态学在翟里斯译本中的体现,试为《三字经》的英译问题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也为翻译生态学的理论发展寻找有力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许渊冲《诗经》译本、汪榕培《诗经》译本深受中国传统艺术境界理论的影响,重视中国古诗的"神韵",并且尝试在译作中重建《诗经》所特有的形式特征,体现出中国译者立足本土文化立场,探索中国典籍翻译理论的文化自觉。两部译本都不局限于接受哪家的观点,而是着力发掘诗篇中根植于中国文化精神的诗情画意,表现了《诗经》质朴自然、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书写了《诗经》英译发展的新历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蒙学要籍《三字经》很早就受到西方关注,留下了诸多西文译本,在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三字经》西传过程中,来华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耶稣会士罗明坚完成了《三字经》的第一种拉丁文暨西文译本;《三字经》的早期俄文译本均由俄国东正教驻北京布道团的随班学生完成;马礼逊等来华的新教传教士推动了《三字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同时,来华传教士们完成的《三字经》西文译本大多起到了汉语教材的作用,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是中华军事文化的经典之作,是最具海外影响力的中国典籍之一。其英译史漫长、英译本众多,近年来仍不断有新译本问世。新西兰汉学家彼得·哈里斯(Peter Harris)的《孙子兵法》英译本于2018年3月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同时出版,是海外《孙子兵法》的最新译作;该译本有美国军界高官作序,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西方对《孙子兵法》的最新认知;其底本选择颇具严谨性,具有现代性特征;其编排方法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体现了译者的细致入微和读者意识。但该译本也存在对中美关系认识不足和对原文理解错误、选词不当、表达不完整、文化特有词汇翻译欠妥等问题。研究包括哈里斯译本在内的海外《孙子兵法》英译本,能够了解西方对该典籍的认知与解读,补正其偏差,避免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扭曲和误解。  相似文献   

8.
典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文本精髓,其翻译不仅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且是构建本土文化身份的有效途径。《论语》作为系统记载孔子言行的唯一著作,集儒家思想之大成,是中国文化身份的强大支柱。译本与译者文化身份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层见叠出的《论语》复译本时代特色更加鲜明。一方面,价值取向、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译者文化身份定位进而影响翻译活动,《论语》译本被赋予的含义与期望同样时移事易。另一方面,《论语》外译在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通过传递文化信息、塑造孔子形象等构建中国文化身份的同时,也获得了从"他者"角度审视自身的能力。本文选取辜鸿铭、刘殿爵两个颇具影响力的《论语》译本,通过比较分析译本与译者文化身份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文化身份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在海外的传播已有80年的历史,直至今天仍陆续有新译本出版。本文研究分析许渊冲译本《许渊冲英译毛泽东诗词》与杰里米·英格尔斯译本《伏龙:毛泽东诗词中的孙子兵法》中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探究这些译本如何呈现毛泽东诗词中的红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傅张萌  何大顺 《海外英语》2011,(10):184-185,199
明传奇《牡丹亭》有多种英语译本,有的译者翻译时侧重于文学性,有的译者翻译则侧重于舞台表演性。此文选取《牡丹亭》的第一出《标目》,比较分析了汪榕培译本、张光前译本、许渊冲和许明译本。总的来说,张、汪将《牡丹亭》作为文学剧本进行翻译,注重翻译内容大于翻译形式,而许译《牡丹亭》则是用于舞台表演,注重翻译形式大于翻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了解或认识中国哲学当然主要是靠翻译本。《老子》作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历史上有过多种译本。本从哲学要领的术语化及风格两处方面简要地、对比性的对《老子》的三个英译本进行了评论,认为新译本有可能在吸收旧译本的基础上而优越于旧译本。  相似文献   

12.
邹素  刘立胜 《海外英语》2022,(23):45-47
书籍的封面是集文字和图像于一体的意义集合体,与图书的创作目的和内容协同。文章采用多模态视角,对《西厢记》奚如谷(Stephen H. West)与伊维德(Wilt L. Idema)合译本及黄少荣(Shaorong Huang)译本的封面进行符际对比研究,详细比较了封面的图像模态、文字模态及模态间关系,再现了奚氏与伊氏译本的文学研究取向和黄译本的文化传播取向。  相似文献   

13.
王雯 《海外英语》2013,(6X):151-153
《花笺记》是一部久负盛名的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清时期流传于岭南民间的叙事性韵文,被誉为"第八才子书"。对《花笺记》的译介最早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初,英国人P.P.Thomas的译本是最早并且最为西方世界熟知的版本,在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做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学术界确一直没有被重视,该文就以P.P.Thomas的译本为例,总结其中的误译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公认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它不同语言的译本也对世界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其中英语译本的影响最为广泛。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诗词及文化内容两方面翻译的分析与比较,着重指出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加以评价,从而简要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闫枫  李志远 《考试周刊》2014,(68):29-30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既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又是世界的财富,因此,其海外的传播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历朝历代都有推广进行,但是传播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本文将通过《三字经》早期译本和现代译本的比较,分析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透过《红楼梦》杨戴译本、霍译本厘清翻译"生产"实践过程中所涉翻译活动发起者、参与者如何在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影响下对翻译网络展开动态建构.通过对比分析两个翻译场域中主体"惯习"和"资本"转换因素,认清促成两种不同译本海外宣介的传递性与局限性.以社会翻译学视阈探索逐步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路径,探究中国文化"走出去"输出模式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译本多样,以杨、霍译本最为著名,从二人英译翻译策略的选择可知,策略选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无论选择什么策略,都会受到译者的文化功底、读者的接受预想以及文化的不对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最终受制于译者目的,文化走出去战略要成功,就要考虑译入语读者对文化的接受情况。根据译入语读者的汉语文化程度,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就会形成不同的译本。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语》英译由来已久,译本数量惊人。与传统纸质译本传播方式不同的是,网络时代的《论语》英译本传播更具多样性与开放性、研究性与普及性、可读性与包容性特点。《论语》英译本的网络传播,有助于世界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代的《论语》英译本多达二十种以上,理雅格、韦利和安乐哲的译本译于不同的时代,也是影响较大的三个经典海外译本。虽然三个译本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但由于翻译目的和译者主体的差别,翻译策略也呈现细微差异。三个译本因各种因素的局限,都存在对原文的误译。  相似文献   

20.
基于昆曲《桃花扇》许渊冲、许明译本和石俊山译本,从意识形态、诗学观、赞助人三个角度分析昆曲翻译过程中操纵理论对译者的影响,探究两个译本所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结果表明:两个译本均受到其所处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操控;在诗学观方面,许译本结构紧凑,多短句,修辞手法丰富,更好地还原了原作魅力,石译本句式零散简洁,少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便于目的语受众快速理解曲目内容;在赞助人方面,两个译本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赞助人的影响,许译本贴近出版社要求,力图传达中国文化魅力,石译本满足昆剧院要求,意在帮助观众理解剧作含义。总体上看,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许译本多用异化译法,凸显汉语特色;石译本则多用归化译法,符合目的语受众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