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娟 《传媒》2016,(7):66-67
《舞蹈世界》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一档以舞蹈为主要内容,集经典艺术展示于一体的电视文艺栏目.该栏目开办于1999年,为舞蹈和电视观众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桥梁,是舞蹈在电视屏幕上得以展示的重要窗口.《舞蹈世界》栏目创立的三个子品牌——“舞蹈全民星” “五彩缤纷夏令营”“青春梦想季”,开播以来也受到了观众的喜爱,进一步拉近了观众和舞蹈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朱巧玲 《大观周刊》2012,(35):54-54
戏曲是门综合艺术,集歌唱、舞蹈、武术、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于一身,来展现在舞台上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戏曲演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和娴熟的基本功即“唱、念、做、打”,才能塑造出鲜活舞台人物。  相似文献   

3.
徐以花 《声屏世界》2022,(3):40-41,68
湖南卫视《舞蹈风暴》致力于舞蹈艺术大众化、普及化,而一档电视综艺节目能否有效实现小众舞蹈的大众化之路,值得深入探讨.文章着重从《舞蹈风暴》为实现舞蹈艺术大众化推广的逻辑体现及其电视综艺属性,对舞蹈艺术大众化传播的劣势两方面进行分析,为观众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提供清晰的视角.此外,基于对文章中相关问题分析,对舞蹈艺术普...  相似文献   

4.
马强 《今传媒》2015,(4):128-129
从视觉艺术领域的现代主义创新浪潮中,数字化“革命”为各个门类的艺术形态带来了美学思维中的重大转型.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不论从其创作形式、语言体系、美学理念、视觉思维等方面,都在这门古老的艺术——舞蹈中渗透着.舞蹈的美学思维已经开始与新媒体艺术的美学思维相互融合,新媒体在广阔的“艺术田野”里燃起了“星星之火”,其艺术魅力的鲜活,为舞蹈创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本文从新媒体舞蹈的具体实例为支点,分析其“重构美学”[1]中视觉思维的转型,并探讨新媒体与舞蹈融合的创新与发展之未来新路.  相似文献   

5.
石莉 《传媒》2024,(3):46-47+49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为代表的电视晚会舞蹈节目绽放出焕然一新的艺术魅力,在移动互联网上有着卓越的口碑与声量。这些舞蹈节目立足中华文化、创新呈现形态,在“质”“量”“效”三个层面都有了新变化,探索出了融媒体语境下独特的舞蹈影像模式,而这一改变离不开现代新兴媒介技术的支持。新媒介技术从文化想象、场景设置、镜头调度、身体表演等不同层面作用于舞蹈节目,打开了晚会舞蹈节目广阔的实践可能和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6.
李诺 《记者摇篮》2004,(3):40-40
随着电视文艺不断发展,舞蹈节目不断出现在电视荧屏,舞蹈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如何根据电视特点,合理运用电视手段,使电视播出的舞蹈节目。符合舞蹈艺术要求,能够接近或超越舞台的表现力,这种艺术上的结合,是电视人和舞蹈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舞蹈艺术的特征出发,研究舞蹈类电视节目制作方法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作品《只此青绿》是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高度融合的特殊样本。在审美领域,它将“象”与“意”融会贯通,形成符合国人审美经验的“意象”与“意境”。在传媒艺术领域,该作品演变成为具有独特意义的符号,唤起更多受众走近传统文化,探索“美”,发现“美”。  相似文献   

8.
去年的金秋时节,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水平和整体面貌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江苏隆重举行。国内外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门类的艺术节目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大会演。“六艺节”期间,新闻媒体担负着将艺术从舞台上送入千家万户的重任。而在各类媒体中,《新华日报》对“六艺节”的报道尤其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目光。其内容鲜活生动,形式灵活多样,图片精美夺目,在版面上形成了一个个亮点,大大加强了艺术节在读者中的影响。 一、注重整合,形成规模 整个“六艺节”自去年9月28日开幕至10月13日闭幕,历时16天。面对这样一场时间跨度较大的战役性报道,《新华日报》给足版面,形成规模,以较大的声势给读者以强烈的印象;用丰富的内容吸引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人类拓宽了自身的“视界”,无需走千里路也可看到千里以外的景色;无需身处某一时期便可全然得知该时期的事件,这便是网络的便捷性。而舞蹈艺术也同时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使舞蹈艺术的发展迈入新媒体时期并在舞蹈艺术传播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使舞蹈不再是“区域文化”并拓宽了舞蹈艺术文化的受众面,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舞蹈传播方式从传统的“线下”传播到网络的“线上”传播,舞蹈艺术通过互联网媒介达到的大范围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0.
耿文婷 《现代传播》2005,(6):126-127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无与伦比的惊世绝美震撼了亿万观众,成为近些年春节晚会舞台难得一见的精品杰作!《千手观音》的成功对长年处境低迷的电视舞蹈类节目产生极大的启示力,能够赢得老百姓的欣赏共鸣更说明它拥有超越艺术唯美之上的文化内涵。为此,有必要将《千手观音》的经验加以深入剖析,这对于电视舞蹈乃至整个中国电视文艺的发展都将具有深远价值。《千手观音》带给人们的惊喜是春节晚会20多年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其优雅曼妙的舞姿、美仑美奂的造型,给观众的视觉感官带来无法比拟的审美陶醉…  相似文献   

11.
河南电视台的招牌节目,《梨园春》运用电视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将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搬上电视屏幕,或保留舞台演出的基本模式,或突破戏剧舞台的时空局限,适当采用实景及镜头组接的艺术表现,使得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观众能够在同一时段观看到相同的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戏曲剧场传播面的狭小而言,运用了现代技术手段的《梨园春》剧场堪称是一个“大剧场”。  相似文献   

12.
付宜玲 《传媒》2016,(1):51-52
近年来,舞蹈类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舞林大会》的明星参与,《舞出我人生》中的大众舞者,《舞林争霸》的群雄争霸,直至《中国好舞蹈》的国际级巅峰对决,舞蹈类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电视与舞蹈的融合擦出了很多的火花,这表明舞蹈的艺术性、观赏性与电视媒介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融合促进,同时体现了舞蹈艺术潜在的巨大价值.本文以舞蹈类真人秀节目为切入点,尝试思考舞蹈类节目对舞蹈本体传播发展的价值和影响,从而为舞蹈艺术在更大范围上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传媒     
《人民法院报》11月19日发表署名孙焕英的文章《艺术“小圈子”散论》,对作者所称的艺术“小圈子”问题,例如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总是少数人轮流坐庄的“小圈子”现象提出了批评。 一、艺术“小圈子”的界定 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出现过不少的艺术流派、艺术社团、艺术沙龙及至地域群体,如美术界的扬州八怪,如音乐界的国乐改进社,如被称为中国“强力集团”的  相似文献   

14.
《丝路花雨》自1979年首演以来,已获得了无数的光环。这出大型民族舞剧以大唐盛世为背景,以敦煌艺术为文化底蕴它的主要舞蹈语言都来自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剧院从莫高窟壁画舞姿中提炼而来的,而且还形成了一种新型舞蹈派系敦煌舞。女主角英娘的“琵琶舞”“波斯舞”“盘上舞”等,被公认为是敦煌舞的代表。“琵琶舞”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造型更成了敦煌舞的经典标志。截至去年10月,《丝路花雨》已演出过1400场,因“演出年轮、场次最多”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这27年里,敦煌艺术剧院对《丝路花雨》进行了四次复排,投入300多万元改进服装和…  相似文献   

15.
竹影 《新闻天地》2008,(4):19-21
杨丽萍,犹如一个空灵飘逸的仙子。从《孔雀公主》到《雀之灵》,从《两棵树》到《雨丝》,从《云南印象》到《藏谜》,她不停地给我们惊喜,并以她十足的民族风格,独特的艺术视角,超然的慧眼,通过无声的肢体语言向我们阐述着律动在生命深处的秘密。日前,随着《藏谜》在全国的巡演,使她成为马不停蹄的“忙者”,奔波在各个城市间,这个编导出让观众看了会流泪的舞蹈的女人,在舞台之下,又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戏曲舞台受影视艺术和各种外来艺术的冲击。不太景气。但是小百花越剧团带着《红丝错》、《陆游与唐琬》、《西厢记》和几个小戏进京演出,轰动了北京城,场场客满,台台叫好,被一些报刊称之为“小百花现象”。  相似文献   

17.
我第一次在报纸上看见屠海鸣的名字,还是在他学生时代。那是6年前的上海《舞台与观众》报(现上海文化艺术报)上,在“谢莉莉、王洁实的生活道路”标题下,叙述了这两位艺术明星的事业、生活和家庭,别具一格,文章末端署名“复旦大学新闻系屠海鸣文并摄影”。人们不但了解了自己所喜爱的歌星幕后生活,也记住了“屠海鸣”三个字。后来我知道二十岁的屠海鸥是从一个新闻世家走进新闻殿堂的。他的母亲,人们早已熟知,这次“十佳”母子齐名。他的父亲是一家杂志的主编。耳濡目  相似文献   

18.
周晓芸 《兰台世界》2022,(11):86-88
档案信息化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从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修订的内容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重要的档案工作任务。文章基于新《档案法》的视角,回顾我国档案信息化经历的缓慢起步、平稳推进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系统总结了电子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是影响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阐述了新《档案法》在电子档案法律效力、相关制度规范建设、档案信息化成效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一定程度上突显了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黎婕 《中国传媒科技》2022,(7):34-37+47
舞蹈艺术本质是一种传播活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舞蹈艺术产生了跨媒介传播的迹象,它融合了不同介质使其内里发生改变,后又通过不同的传播路径将此呈现,产生新的社会价值整合。《舞蹈风暴》作为舞蹈艺术的跨媒介影视传播的案例,具体表现为技术对肢体的重构、光源对空间的置景以及舞蹈元素的多维融合。舞蹈艺术在创作手法更多元,呈现效果更精美的同时也出现了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赞哈”作为傣族古老的音乐,现在会唱它的人已经很少了。“赞哈调”朴素、抒情、柔美,且有浓郁的宣叙性特征,风格独特。舞蹈《赞哈》的编导是想借“赞哈”的形式和傣族少女的形象追寻一种心灵和精神上的回归,回到离我们已经很久远的一种单纯、简朴和宁静的状态。通过“赞哈”的旋律,抒写傣族少女的内心情感,并运用丰富细腻的舞蹈语汇,来表现傣家少女纯洁的心灵和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对“美”的歌唱。笔者经长期的舞蹈,积累了经验,认为学习、表演《赞哈》,理解、欣赏《赞哈》,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素养。(一)文化素养准备舞蹈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她扎根于古老的文化土壤,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对于舞者来说,文化知识与舞蹈理论素养是其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