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分析了范围副词"一律"和"一概"的异同点。二者在语义特征上的最大差别为"一概"具有"整体性","一律"不具备"整体的";句法上,"一律"在对其论元角色的选择上限制较弱,而"一概"在对其论元角色的选择上限制较强。这些语义和句法上的差别决定了二者在语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X来"和"X把"是普通话中常用的约量结构。对"X来"和"X把"在语表形式、语义内涵以及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考察,分析两种约量结构准入量词和数词的类型;确定语言事实及标志词是判断足量或欠量的依据;语用上两者具有南北地域差异,且因语表和语义的不同致使两者具有不可相互替代性。  相似文献   

3.
"时"与"时时"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相对高的一对副词,是副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与"时时"在语义、句法功能和语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细微的差别。文章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对"时"与"时时"进行对比分析和探究,对"时时"的历史演变和成词过程进行考察,并探究了"时时"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共时平面上,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考察了副词"空"的句法分布与搭配、语义指向、表义特征以及语用功能。重点分析了副词"空"在表达否定时的语义指向,指明了它否定的对象是其后动词激活的预设。  相似文献   

5.
"居然"与"竟然"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使用较为相似,但是也存在一些差别。因此对"居然"与"竟然"两个词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作了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 ”和“ ”是韩国语被动态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在表达被动义这一方面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两者在意义和形式上是有细微差别的。为使初学者准确把握这两种被动态表现的语义和使用环境,对比分析了两者对谓词的选择情况及其语义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7.
关联词"再说"和"还有"在连接句子时都表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意义和语法功能上很接近,但是二者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差别。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来分析"再说"和"还有"的异同,揭示其不同的使用条件,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性对立。  相似文献   

8.
随"水门事件"的曝光,"-gate"与"~门"在媒体迅速传播、使用。从语言学角度深入地分析两个新兴附缀形态性质与属性、语义特点与语义扩展、句法特点、形成与变异的动因机制等,通过两者的不同翻译,旨在强化对"-gate"与"~门"的认识,指导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很""真""非常"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三个词的用法也非常重要。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将这三个词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本人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HSK动态语料库,分析了留学生对这三个词的掌握情况,归纳出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探讨解决方案。本文从本体研究入手,以三个平面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HSK动态语料库,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分别从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留学生在使用程度副词"很""真""非常"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有关资料归纳出偏误类型,找出偏误原因,探讨出偏误形成的规律。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归纳,找出避免偏误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使留学生能对程度副词"很""真""非常"形成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又"和"再"都可表示动作(状态)的重复或者持续,但两者还有差别,"又"一般用来表示已经重复的动作或情况;"再"则多用来表示尚未重复的动作或情况。本文将从语义角度对"又"和"再"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初学汉语的留学生能够准确使用。  相似文献   

11.
"抱歉"道歉"和"对不起"都表示心中不安,怀有歉意的意思。留学生常常分辨不清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和使用方法,因而往往会混用这三个词语。文章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分析它们在语体选择和语义表达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并探讨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12.
朱丽  李明 《邢台学院学报》2012,(1):169-170,181
对《礼记》中的"为"字进行穷尽性统计,以此来观察它在上古汉语里的各种语义语法功能。"为"在《礼记》中主要有动词、介词、助动词等用法。将动词"为"、助动词"为"和介词"为"按照其在文中的具体语义语境划分为多个义项,并分类举例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程度高的副词"很""挺"等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本文主要从语言虚化的角度对"很"、"挺"作对比分析,得出"很"的虚化程度大于"挺",同时受虚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二者在句法功能和语义表达上存在如下差异:"很"的组合能力强于"挺","很"的语义退化程度比"挺"更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北京大学语料库,从"小三角"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中"了不得"和"不得了"的区别与联系,侧重考察两个固定短语的语表搭配形式,以便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区分、运用两个词语。  相似文献   

15.
"在+处所词+Vp"与"Vp+在+处所词"是表达动作或状态发生处所时常用的句式,文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句法上探讨了主语为受事时,这两类格式对动词句法形式的要求;两类句式是否都能在把字句中出现;动词带有附加成分时,两类句式的合法性。其次,语义上探讨了句式中动词和处所词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和语义表达功能的差异。最后从语用上探讨了语用焦点、语用意义以及动作对象的定指性。  相似文献   

16.
秦奕雯 《海外英语》2014,(18):281-283
以语篇功能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句法、语义两个角度研究基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的"侥幸"类副词性关联词语luckily、happily和fortunately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从篇章层面研究该类副词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研究发现三个"侥幸"类副词性关联词语具有三种句法结构和两种语义功能。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对学界关于该类副词的深入研究有所帮助,也可为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提供规则和理论上的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7.
"A为N所V"结构,既可表述判断的功能,亦可表述被动的功能;但两者分别属于句式语义和句法语义两种不同的范畴,分别处在不同的层级,它们并不相互排斥;二者的区分在于:这一句法结构是否蕴涵有被动的句法语义与是否仅存判断的句式语义。从句法形式上看,二者存在着"所"字可否删略、"为"字可否用"乃"字所取代两个对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专用动量词"通"和"气"计量动作的过程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性表现在两者句法选择存在相似性,句法功能具有一致性,以及两者语义特征﹑感情色彩存有相近性。两者的区别表现在句法分布﹑语义以及色彩上。从历时发展的角度来看,"一通"和"一气"在现代汉语的使用过程中都出现了词汇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关于"被X"结构,至今已有很多学者对其语义和语用做了很多研究,但鲜有人提及其句法结构。该文在前人对"被X"结构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在生成语法理论的框架内,用三种方法对其句法结构进行分析,通过与长短被动句的句法对比,得出了"被X"结构在句法层面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以"幽闲"义训释"窈窕"最早见于《诗经·周南·关雎》一诗的毛传。在这一训诂中,"窈窕"与"幽闲"在本义层面是极为相近的,故从这个角度来说毛氏的训诂仅仅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同义互释"。然而,"窈窕"的这一语义却由汉代《诗》家对《关雎》一诗中"淑女"一词"贞专之善女"的理解开始,在经文之外逐渐在语义指向、所属词的词性及用法方面发生变化。这表现为,"窈窕"一词在表示与"幽闲"义相关的语义时,由原先"幽深"本义的单一形容词逐渐变化为修饰"具有美好品质的女性"的形容词及具有"美好品质的女性"内涵的名词。"窈窕"一词在西汉后期语义及语法的变化标志着该词"幽闲"义作为一个新义项的形成,这一新义项在东汉时期经过知识分子及民间群众的广泛使用,最终在安帝时期得以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