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白孔雀>到<儿子与情人>.劳伦斯小说的主题体现了文明与自然的对立,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劳伦斯认为,只有实现文明与自然的和谐,人类才会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2.
3.
法国存在主义代表作家萨特的小说《恶心》中存在着自然与文明这样一组二元对立的研究对象,以这组二元对立为切入点解读小说,说明萨特是如何通过这组二元对立阐释他的哲学观念的。首先概括总结萨特在小说中所表达的独特的自然观,再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参观博物馆这一事件的相关段落的解读,揭示萨特眼中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最后说明萨特如何通过这组对立来表达对人是完全自由的认识的。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自然与文明应该如何调整好相互的关系?这是二十世纪生态文学的核心话题。十九世纪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潜在地观照到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对呼啸山庄与画眉田庄两代人爱恨情仇故事的讲述,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类究竟应该怎样“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与自然、自我和谐相处的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是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儿子和情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男女之间由于感情问题而引出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写,体现了劳伦斯的世界观:只有心灵与肉体相结合的爱情,才能消除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压抑和摧残。  相似文献   

6.
《哥萨克》是列夫·托尔斯泰在自身经历基础上完成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托尔斯泰塑造了玛利亚娜和奥列宁两个主要人物。两个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玛利亚娜是大自然的女儿,奥列宁则是文明的来客。通过两个人的情感变化,托尔斯泰向读者描绘了文明与自然的接触。奥列宁起初想以文明改造自然的玛利亚娜,最终却发现自然无法改造;他又试图把文明降低到自然的层面,融入哥萨克的生活,最终却又只能失败。通过这个曲折的过程,托尔斯泰向我们展现了他对于自然与文明之间关系的思考。自然与文明始终处在一种对立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是难以调和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理论为研究《呼啸山庄》提供了新的视角。《呼啸山庄》中所描写的呼啸山庄及居住在山庄里的人们是自然的化身;画眉田庄及田庄中的居民是文明的代言人。《呼啸山庄》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蕴含了人类历史上从膜拜自然、敬畏自然到过度掠夺、压榨自然再到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伴随着当前生态问题的日益凸显,《呼啸山庄》中所影射的文明与自然的关系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是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都描写了在资本主义工业明中,男女之间由于感情问题而引出的各种矛盾和冲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描写,体现了劳伦斯的世界观:只有心灵与肉体相结合的爱情,才能消除工业明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压抑和摧残。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的伦理思想是理解劳伦斯作品的基本出发点,而《白孔雀》作为他初登文坛之作就已经显露出了其伦理思想的最初萌芽.《白孔雀》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使作品表面上显示出权威伦理立场的缺失,但同时通过"戏剧化叙述者"的叙述在深层次上为读者暗示出了一定的伦理立场,通过这隐含的伦理立场折射出了劳伦斯所关注的伦理问题及其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思考.这也正是《白孔雀》的伦理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爱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传世小说《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问世以来,评论界与读者对它的主旨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读。针对《呼啸山庄》里大量出现的意象,我们不妨从象征的角度来探讨这部小说的主旨,它反映作者对自然与文明的关系的看法与态度:现代文明那充满活力的积极方面与古朴自然、正直善良的人类天性相结合,这应是文明与自然的最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菲尔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结构,不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进一步有力地阐明了小说的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12.
婚姻观是人们对婚姻生活的基本看法.在<白孔雀>中,劳伦斯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以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为基础的"门当户对"的婚姻观,也否定了为求得解脱而不惜违背情感需求草率行事不负责任的婚姻态度,提出了听从源于本能的"血的呼唤",回归自然和生命本体,建立新型的以性爱为基础的、精神与肉体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婚姻观.他的婚姻观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开辟了人类生态文明新境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把握好其发展的三重逻辑,即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历史逻辑,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为基本内容支撑的理论逻辑,以及坚持人民主体观、整体自然观和全球责任观三者辩证统一的实践逻辑。总体而言,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有益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为世界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方案,彰显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犤华兹华斯的自然观是其整个诗学思想的基础。通过分析华兹华斯的几首自然诗,阐述其自然观,即:自然是神性、理性、人性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5.
环境哲学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之思。它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基础上,以全新的眼光来解释世界,把“自然-人-社会”看作是一个辨证发展的整体,提出了关于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新认知,“自然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环境权利,人具有积极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责任。环境哲学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它要求人们从机械世界观转变为生态世界观,从人类个体主义转变为生态整体主义,从片面发展走向人-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新形态,也是构建新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以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创建新时代下人与自然互利互惠、共生共荣的和谐社会,促进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边城》从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三个方面,塑造和表现人性之美,多角度诠释沈从文先生所追求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18.
任务型组织的对比优势及现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型组织作为一个高度回应性并具有临时性的组织,它所面对的是社会上具有突发性并且影响巨大的事件,组织成员大都临时从传统组织中调配,组织的存在以任务为导向。与常规组织相比,任务型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上有一系列的比较优势,这些优势使任务型组织具有存在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执着的拯救情怀。劳伦斯的忧患意识源自于现代机械文明对自然的破坏、对人性本质异化而产生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的忧思。而构建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谐性爱关系则是作者拯救世人于苦难中的法宝,这一独特的拯救方式则是基于他崇高的生活激情(信念)和他那张扬人性的血性哲学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抒情言志、意象、创作方法三方面对中英咏花抒情诗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