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色》:一曲自由生命的颂歌游起1.从威尼斯到柏林,从柏林到戛纳,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身影伴随着他的惊人之作《蓝色》、《白色》、《红色》出现在金黄色的领奖台上。尽管这位被命名为“后大师时代”凤毛麟角的“世界级天才”的波兰导演在戛纳电影节后曾有过告别影坛的...  相似文献   

2.
德国历来重视高校教学科研与师资建设.作为柏林高校联合机构的柏林高校教学研究中心所开展的柏林高校教师教学法培训、教师发展研究及高校结构建设策略研究极大地提升了柏林高校的办学水平,特别是它开展的扶持柏林高校教学科研的创新项目以及柏林高校教师证书项目体现了德国最新的教学学术思想和德国高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12,(10):78-79
由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德国高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视角》报告认为,德国自2004年以来实行的精英大学计划未达成促进德国大学形成特色的目标,反而导致各大学结构的趋同。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生》2013,(Z1):43
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为电影《红高粱》,主演:姜文、巩俐。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改编为电影《幸福时光》,主演:赵本山、董洁。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相似文献   

5.
2003年9月18~19号,欧洲各国负责高等教育的部长相聚柏林,就“波洛尼亚进程”(BolognaProcess)的最新进展交换了意见,进而确定下一步措施。自从2001年布拉格会议以来,两个筹备小组经过多次商榷,拟定了《柏林公报》(BerlinCom-muniqué),供此次柏林会议讨论。《柏林公报》包括多  相似文献   

6.
《柏林的记忆》俄罗斯摄影师Sergey Larenkov将二战时期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仔细拼合在一起,让人们仿佛穿越到了过去。拜照相术所赐,我们不仅能游览柏林、布拉格、维也纳这些地方.还能体会到历史的凝重和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柏林苍穹下     
孟捷 《留学生》2014,(14):46-49
文章题目借用了文德斯名片《柏林苍穹下》,把柏林当做德国的全部,因为柏林对德国电影的重要性,以及,德国电影恰好起始于柏林。德国发明家马克思‘斯科拉达诺斯基(Max Skladanowsky)在电影技术的曙光时期第一时间发明了放映机Bioscop,德国电影的第一次亮相正是在柏林苍穹下  相似文献   

8.
第55届柏林电影节上,顾长卫初执导筒的《孔雀》获得了评委会大奖——银熊奖。《孔雀》能在以艺术和严肃著称的柏林电影节上获奖,正如评委所说,它是一次艺术的胜利。作为一部艺术电影,成功之处自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北欧国家常被专家学者列为独特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区域。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欧洲博洛尼亚进程、《里斯本宣言》、《柏林公报》等提出的要求,北欧各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它们必须综合考虑整个欧洲层面、本国层面以及高校层面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提出的要求。1999年,《博洛尼亚宣言》又明确提出:加强教育质量保障是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发展跨国教育、促进国际学历认可、  相似文献   

10.
《柏林之围》和初中第二册语文课本选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同出于法国作家都德笔下,都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这两篇小说,表现了爱国主义这一共同主题,艺术上也都体现了朴素无华的风格.但同《最后一课》相比,《柏林之围》的构思更为新颖,人物的性格特征更为突出,悲剧色彩也更为浓重.  相似文献   

11.
《追寻卡奇亚托》中的主人公柏林由于无法忍受战争的残酷,于是借助战友卡奇亚托的失踪,开始了一段出逃经历。本文以柏林在空间上的一次次转移为主线,通过挖掘他在困难境遇中的心理来揭示柏林为何最终返回战场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吴志强 《留学生》2013,(6):60-60
1988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名公派留学生,吴志强远渡重洋来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到德国不久,他便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所的研究员,并开始授课,同时他完成了多项欧洲各国城市比较研究。几年后,他以一部非常重要的学术专著——《千年纪转折点上论大都市全球化》获得了德国工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德国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联邦政府专门立法建立且所长由联邦总统任命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是德国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最重要的机构。每4年举办一次的联邦职业教育学术大会,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此之前,学术大会已举办过3次。两德统一后制定的《柏林—波恩法》,决定首都由波恩迁往柏林,而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等一批文化教育机构则迁往波恩。  相似文献   

14.
如果将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同《柏林之围》作一比较,不难发现,二者有诸多明显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柏林之围》选入中学教材后,我们先后收到广东读者王集门和河南读者周天泽两同志的文章,认为《柏林之围》是一篇民族扩张主义的小说,不应作为爱国主义篇章看待,更不宜作为中学教材。今选王集门的文章发表,以供教师和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德国高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视角》报告认为,德国自2004年以来实行的精英大学计划未达成促进德国大学形成特色的目标,反而导致各大学结构的趋同。研究小组指出,德国高校虽有一些特色,但需要继续强化各自的独特性,如在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型教学课程或新生代科学家的培养方面。事实上,德国各大学一直还在重点关注尖端研究,资源  相似文献   

17.
应德国莱比锡大学墨丽丝女士的邀请,我们一行6人于2001年11月对德国高校教育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主要任务是了解德国高等教育与留学生教育,学习先进经验,推动我省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我们先后参观访问了德国莱比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柏林科技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18.
《柏林之围》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的名作.这篇名作自选入中学课本以来,讨论热烈,但作品的主题究竟是什么,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从背景、人物、技法等角度去探讨,也可以从题材的角度去探讨.因为题材是经过作家加工提炼写到作品中去的材料,它是作家的见解、观点、主观意图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是用来表现主题的.所以我们不妨从《柏林之围》的题材,来看看《柏林之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病情和战报《柏林之围》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年已八十的法国老军人儒夫上校患病的故事,普法战争复杂而广阔的宏大图景是在病房里展现出来的.小说详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载文说,2010年全德中文作文大赛近日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举行颁奖典礼,来自德国各地区的18名参赛者获奖。这是德国第一次举行中文作文大赛。比赛的主办单位柏林益智中华文化学校校长崔健雄  相似文献   

20.
张港 《现代语文》2002,(2):30-30
《最后一课》“柏林已经来了命令……只许教德语了”的注释为:“柏林是当时普鲁士的首都。普法战争失败,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都是欧洲西部的钢铁产区)被迫割给普鲁士,普鲁士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这是一条辗转沿用了多年的注释,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条注释竟然有四处不准确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