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寒蝉”     
每次读到柳永《雨霖铃》的开头几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我心里就犯嘀咕:深秋时节,哪来蝉鸣?“寒蝉”是何意?“蝉”前冠一“寒”字,是说蝉觉得寒冷而鸣声凄切吗?古诗词写到蝉的很多。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借生性高洁的蝉表达了对  相似文献   

2.
我自认为我上柳永《雨霖铃》这一课是成功的,因为很多学生毕业后再相聚时,经常会提起我当时上课的内容,他们印象还很深。之所以成功,我想主要是我对《雨霖铃》一词的解读比较到位。如:"寒蝉"三句交代了什么?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哪些意象渲染了诗词悲苦凄凉的气氛?"寒蝉"一般是代表悲凄的  相似文献   

3.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 ,它的思想内容冲不出情人分手时的缠绵悱恻、难舍难分及设想别后孤寂难耐、惆怅难眠的孤旅人生的框本。然而他把情人之间的别后离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及情景设置方面层层铺叙、写景抒情 ,读来动人心魄。一、秋风秋雨愁煞人作者所选取的离别之景 ,字字离不开“凄清”、“冷落”的字眼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寒蝉”的“寒”字 ,使人陡生一股寒意 ;作者选择特定景物表达特定情感 ,“凄切”是全词的主调 ,是词眼 ;“长亭”点出送别的主旨。凄厉的蝉声、清秋的骤雨…  相似文献   

4.
《雨霖铃》以“离别”这一世人经常性的遭遇作为情感抒发的写作契机,一咏三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的离情别绪,相思哀怨以及孤独惘然的情感体验。篇首,作者便择取了寒蝉、长亭、暮色、秋雨、待发的行舟等传统的伤悲意象,对之进行排列组合,并且在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等字词的组合上,妥贴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将无情的静态景物化为有情的动态  相似文献   

5.
长亭和短亭     
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句,许多戏剧中也有长亭送别的场景,那么何为“长亭”呢?最早的亭,是设置在边境上用来警备敌人入侵的建筑,也叫边亭,早在周代各国就普遍设置。亭有亭长或亭尉。还有戍卒,敌人来攻,亭吏便向邻亭报告消息,并设法抵抗。平  相似文献   

6.
三径 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的句子 ,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剑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长亭 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 ,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 ,后揭竿起义于大…  相似文献   

7.
宋词婉约派的创新者柳永的《雨霖铃》,写于他仕途失意、心情压抑、决定离京之时。他通过对景和情的重笔描写,编织了一个充满离情别绪的“秋色网络”。让我们逐层深入他的抒情网络,进入诗人不能“与何人说”的心灵世界。先读上片起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初读只觉得诗人在交代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8.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运用赋体,以铺叙见长。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起头三句述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着力酿造一种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为下面的进一步抒情打下良好的基础。接着“都门帐饮无绪”三句,“都门”一句进一步铺叙地点、动作和情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依依不舍的离情。从这种依依不舍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上句“无绪”是已经到了“黯然销魂”的程度。“执手相看泪眼”两句,描写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此…  相似文献   

9.
“雨霖铃“是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一首“恋人离别词“,但它却以其独特魅力,永远与世人不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词一开始,就营造出一个“凉“的意境.不是吗?蝉本是热天的歌手,夏季的蝉声高亢而热闹.可是,一个“寒“字,把大时间定在寒意袭人的清秋,寒冷秋天里即将结束生命的“寒蝉“,其状必衰,其声必弱,使“高亢而热闹“急转直下,使人不由地心生“凉“意.确实,“凉“意并不是一闪而过,“凄切“更加深了“凄凉“的氛围.还不够,词人紧接着把小时间定在傍晚,还是“大雨初歇“.请注意,是“初歇“,是刚刚歇息一下,是刚刚喘一喘气,而不是“雨过天晴“.   ……  相似文献   

10.
<正>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相似文献   

11.
蒲宗礼 《陕西教育》2010,(12):62-62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杨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断其十指,不如伤其一指。”教学中四方出击、面面俱到,不若抓住重点讲深讲透效果好。本词中写景的词句是体会情景交融写作特点的关键,课堂上对这三句诗我都做了精讲,引导学生着重领会。   讲“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这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然后让学生展开想像抓住“凄切”“长亭”等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体会。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 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突出…  相似文献   

13.
秋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的一曲《雨霖铃》留传千世。秋夜之离别,无比凄切,寒蝉、骤雨、醉酒、残月,虚虚实实,秋夜在他的笔下无比凄凉。读之,品之,思之,不由泣之,涕之,悲之,哀之,如此秋夜,似子规啼血夜半,鹧鸪鸣处远行。寒蝉余唱思深,桐黄雨打芭蕉。  相似文献   

14.
柳永,是北宋的一位类似今天流行歌曲的歌词作者,他的词大都写爱情生活,语言通俗易懂,诗意含蓄清新,艺术技巧高超,唱来又十分协律,因此“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他的声名当时在苏轼之上。《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的代表作。上阕写景叙事。起句采用时空倒置的结构,将长亭外骤雨初歇后的“寒蝉凄切”声,提到前面,以突出凄然的情感,为领起全篇奠定了旋律的基调。接着写两种出于可奈何的矛盾心  相似文献   

15.
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现收入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本,课文的《自读提示》是这样介绍该词的:《雨霖铃》是作者离开北宋京都汴京(今开封),与情人话别时写的。上阕写临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寒蝉、长亭,烟波、暮霭,用来构成气氛,暗示离别时的心情。下阕写想象别后秋江伤离的场面。这首词或景中见情,或以情带景,有较高的艺  相似文献   

16.
田光荣 《学语文》2011,(5):25-26
“夜行舟”。即夜晚放舟远行。语文教材中有三首诗词涉及这一现象。一是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夜发清溪向三峡”,二是柳永《雨霖铃》中的“兰舟催发”“长亭晚”,三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浔阳江头夜送客”。阅读鉴赏中。人们一般只是简单地把“夜”当作行舟的背景。而忽略了“夜”这一意象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角度鉴赏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是诗歌学习的新途径. 一、内容鉴赏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歌,数量之多,题材之广,令人赞叹.但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可概括为:(1)写景抒情.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景中含情、融情入景、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其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相似文献   

18.
落日故人情     
<正>行走在江边,芦苇在微风中摇摆,渔舟唱晚,碧波轻荡……这样的暮色让人感到惬意,这样的暮色让我突然想起一句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想来,暮色降临的时候,与故人道别,也是别样的伤感。尤在这样的秋季,候鸟已南飞,雨后花落满地,寒蝉凄凄。柳永仕途失意,与心爱的女子执手相望,泪眼婆娑。江畔杨柳依依,妩媚动人,然此一别,良辰美景恍如虚设,繁华景致也无法入眼,没有你的日子,心中即使有千言万语,也无人可以诉说。那漫漫寂寞的日子,叫我怎么捱得过?暮色沉沉,船家一遍遍催促。  相似文献   

19.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问世千年以来,评鉴者屡有新论,可谓常读常新,“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乐章集》提要),确非浮誉之词。笔者近日在研读此词及新时期以来有关此词的研究时,自觉有几点收获,特撰文以彰柳永写词手法之高妙,兼与老师们交流。一、时空的设计(一)时间的设计 《雨霖铃》上片开头三句的内容及作用,目前研究者们基本已达成共识,即“描绘出周围的景物环境,暗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气氛。”不过,至于其为何能渲染“悲凉气氛”,研究者并不能从创作角度阐释清楚。有所推进的为厚艳芬,在分析第一句时,她指出“这四字,既有所见(‘寒蝉’)、所闻(‘凄切’.),又有所感(‘寒’),言简意丰,墨少情浓。”在总体分析这三句时,指出“词人通过凄楚的声音、萧条的景物、无情的时间,用极凝练的笔墨,映衬出内心的深重苦痛,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语语含隋。”此研究从创作角度揭示出:开头三句之所以能见景即情,主要在于柳永不仅通过视觉来刻画环境,同时还调动听觉、触觉等感官意象,辅助构筑离别的凄楚环境,使读者有立体的实临之感。这一研究,可以说集历代赏析之精华,将其推向了一个高峰。此后,少见有突破者,陈陈相因,几成定论。不过,这一研究,如果从创作的角度来看,亦有欠缺,它只是就旬论句,并未将三句当作一个整体来综合考虑,一个事  相似文献   

20.
【原稿】柳永:你好.“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首词是你写的,多么漂亮而感伤的一幅画:寒蝉悲鸣,天涯黄昏暗,一双爱侣站在小船边依依不舍地告别,微风,泛起水面涟漪点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是你的名句,好精彩的句子。你的词作,字字珠玑,文采飞扬。但是,我今天想说的是:我并不佩服你.不佩服你,并非因为文才,而是因为你情感和思想境界的“鼠目寸光”。我读过你不少词作,却从未发现过一篇怀有壮志豪情的.我觉得从你的词中可以看出,你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爱人爱自己。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