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景泉同志的《再论哲学体系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我对其中一些观点还有点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就教于景泉同志。另外,该文对拙作——《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就是辩证唯物论》(《陕西师大学报》1980年第二期)的观点提出了几点批评意见,也在此作简单答辩,並对前文所论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章“劳动过程”一节中明确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并且指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末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资本论》第一卷202,205页)人们通常把马克思的这一观点称为“劳动过程三要素”说。薛志贤同志在《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年第四期上发表了《论生产劳动的要素及其产品》一文(以下简称“薛文”),对劳动过程的三要素说提出了疑义。薛志贤同志认为:“生产劳动的要素不只有三个。固然,劳  相似文献   

3.
贾探春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着力刻划的人物之一。如何认识这个艺术形象,对于全面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以及作者的主观意图和创作效果的矛盾等问题,有着直接的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在《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中,贾探春显然算不上出类拔萃之辈。但在贾家四姊妹中,贾探春却无疑是个佼佼者。曹雪芹是抱着满腔热情来歌颂这个人物的。第三回探春第一次出场,作者就以抒情诗似的文笔,介绍了这位“四春”之冠:“削肩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和贡献,就是创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什么关系?象这样的根本问题,哲学界迄今并没有深入进行研究,得出应有的明确结论。正因为这样,所以在我们的同志中,有人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只是历史唯物论;还有许多人尽管口头上也表示信仰、赞成历史唯物论,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历史唯心论。据此,本文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意识。旧心理学采用三分法,叫认识、感情、意志。。潘菽同志提出二分法,叫认识和意向,认为二分法是合于辩证唯物论的,三分法是不合于辩证唯物论的。他在《漫谈心理学》一文中作了如下一个图解(见《教育研究》79年,第2期75页): 从这个图解的整体看,是从感知到行动的过程,也就是知行过程。关于知行关系,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是这样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  相似文献   

6.
近年,高等职业教育迎合市场经济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突出了职业属性,使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随着职业属性的过分强调,出现了“职业至上”的功利主义倾向,对高职课程设置常常以实用为标尺,作目光短浅的取舍,职业技能的培训,占了过分的比重,课时一再增加,而对文、史、哲等人文知识的课程一砍再砍,即使开设的一点点可怜的人文知识课,课时一压再压,尤其是不重视基础写作课程,常常用应用写作或公务员写作代替基础写作。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不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其结果,培养出的学生成为“畸型人”、“单面人”,他们  相似文献   

7.
灵感产生的前提是沉淀在潜意识中的,以记忆形式储存着的已有知识经验或已思考的课题;灵感是显意识的,而非潜意识的;诱发灵感的主要因素是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备和抑制相互诱导规律及相似联想和语言启发;灵感之所以持续时间短暂是因为激情维持时间短暂。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具备产生地租的各种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地租的存在是必然的.那种认为我国现阶段在业不存在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社会主义地租与资本主义地租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随着系统沦、控制论、信息论等新科学方法论的引进和传播,信息这个概念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个概念也不翼而飞,不胫而走,被人们普遍地使用着。但是,信息的本性或本质究竟是什么?怎样给信息的概念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对于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一致赞同的认识。人们的思维活动是借助概念来进行的。如果我们对一个概念的本性还没有一致的明确的认识,就难免不出现理论上的偏差和赶时髦的形式土丈倾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信息的本性进行认真地思考和讨论。刘长林同志在《中国杜会科学》1985年第二期上发表的《论信息的哲学本性》一文,正是一种对信息的本性进行哲学思考的尝试。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  相似文献   

10.
唐代宦官是封建社会宦官专权史上的一个典型,其权柄之重,势焰之凶,时间之长,影响之大,为历史上所罕见。旧史家对唐代宦官一味加以贬斥。齐陈骏、陆庆夫二同志的《唐代宦官述论》,(《中国史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其主要观点仍多因袭成说。我则认为,尽管唐代宦官有过种种劣迹,但它在维护中唐以后中央权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自玄宗以后,宦官开始逐步登上政治舞台,经肃、代,到德宗朝,宦官专权局面得以确定。此后,它对唐王朝的命运有过重大影响,在军事、政治诸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看了张洪潭同志《对体育系办学方向的探讨》一文后,以后简称《探讨》。我对《探讨》中几个观点提出质疑,并与张洪潭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写了不少脸炙人口的好诗,《长恨歌》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这篇记述李杨爱情始末的长诗中,成功地把现实主义的写实和浪漫主义的虚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故事优美动人,情节委婉曲折,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而且抒情、叙事、写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它既发人深省,又给人以美的享受。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不外三种意见:第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张洪潭同志题为“对体育系办学方向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文章认为,目前我国体育系的办学方向存在着两种偏差:一是在运动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偏重“多能”、忽视“一专”的倾向。二是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着偏重理论课,轻视运动技术课的倾向。文章提出,体育系应减少学科比重,加大术科比重,“一专”应是“多能”的前提。对于上述观点,我们持不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讨体育文化多元化问题,厘清所及的诸多概念,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文化多元共享理念进行重新探讨。研究认为:多元共享理念为体育文化国际传播拓展了理念空间,具有创新价值;但是由于《论体育文化多元共享》一文没有在同一话语体系下完成对“多元”和“共享”的对接,因此无力论述多元共享的具体内容;对于多元共享概念,可以在传播学意义上进行讨论,但不可忽视物质第一性的基本认定;体育文化多元共享理念的真正挑战来自于理念建构本身。为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理念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发展竞技运动不可忽视对运动员的教育。“教”与“竞”两者的结合尤其是高等教育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结合,不仅意味着运动员受教育的程度,还标志着发展竞技运动的一种体制。笔者从实际出发就“教”与“竞”结合的必要与可能、形式与内容、办法与效果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述,认为应当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去认识和进行两者的结合,应当恰当地去看待“结合”与“体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吴郁芳同志提出盟津在风陵渡说难以成立。通过对偃师商城存在时间与武王伐商的时间差、盟津与商王畿的关系、武王首次伐商攻占盟津的事实、盟津地理位置的考证、武王伐商行军路线的考证研究 ,盟津当为今河南省孟县西南部的孟津。  相似文献   

17.
丁宝兰同志在《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问题》(载《哲学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中,对于柳宗元世界观矛盾而复杂的现象加以探讨,并批判了“四人帮”把柳宗元看作“杰出的法家”的谬论,这是有意义的。但是,丁同志认为柳宗元世界观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和反天命思想部分仅仅“居于被支配的、非主要方面的地位”,因而他的世界观的实质是唯心主义的,甚至说他没有“一星半点唯物主义战斗精神的气味”等等,这种观点,我们还不敢苟同。这不仅关系到对柳宗元这一唐代著名哲学家的评价问题,而且还涉及  相似文献   

18.
秦晖同志撰文认为,从货币制度、国家财政、城市职能、生产领域、经济运行机制与运行规律等方面考察,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都比汉代相差很远。此说不符合汉唐历史实际,难以成立。从货币发行量、货币制度、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等方面看,唐代货币关系绝不比汉代逊色,且有明显发展;从唐代国家财政收支构成看,货币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汉代;唐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农民经济的商品化程度,均明显超过汉代;汉代根本不存在“平均利润率”,唐代市场机制与汉代并无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在认识古希腊竞技价值观的问题上,“橄榄枝荣誉”的“晕轮效应”使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非功利性”观点则是鲜明的典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历史史料为基本依据,在反思古希腊竞技“非功利性”观点的同时,提出要正确把握“古奥运会”与“古希腊竞技”两个不同的概念;辩证地看待古希腊竞技的荣誉与“利”;通过多维的文化视角洞悉古希腊竞技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的主要史学理论及成就,他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论述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大发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