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主选拔录取是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举措。文章从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历程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自主选拔录取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并以武汉理工大学自主选拔录取实践为例,提出了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性质 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22所高校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这就是目前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起始。实行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目的,就是要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同时作为高考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弥补”统一高考“统得过多”“过于单一”的“诟病”。经过几年的不断改进,至2010年已有80所高校具有了自主选拔录取资格。  相似文献   

3.
国内     
贯彻教育部高校自主选拔指导意见着力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刨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3月29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了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杜玉波指出,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06年11所高校具有自主选拔录取资格,它们分别是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截至目前,全国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已有53所。在新增加的11所高校中,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江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的自主招生方案已于近日出台。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是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自主选拔录取改革,…  相似文献   

5.
正自主招生顾名思义,就是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对人才的要求来设计、选拔和录取考生。2003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共确定了全国22所重点普通高校作为自主招生改革的试点学校,意味着自主招生作为高招政策正式推行,截至2013年,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本科高校已达95所,高校层次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学校"拓展到现在近百所高  相似文献   

6.
《河北自学考试》2011,(12):11-11
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考核时问安排在2012年春节国家规定的全国放假日之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通知》就2012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作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招生》2003,(4):13-18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自主权,培育教育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决定2003年在22所高等学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有望在今年获得自主招生高校的“特招”。 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在该省范围内首次尝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参与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为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了2002年,该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扩大到了6所。在这6所高校中,另外3所高校分别为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河海大学。2003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确定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高校达到了22所。这22所高校中,除了上述的6所高校外,其中包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6所高校(详见本期的权威发布)。那么,这些自主选拔录取的高校如何进行招生?如何进行考评?在录取过程中有些什么具体规定?等等,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的。为此,我们特别刊出了这些高校今年实行自主选拔录取在招生对象、招生程序、考核内容等方面的相关内容,供广大考生参考。需要特别提醒广大考生的是,鉴于今年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在个别录取政策方面可能还有调整,因此,具有特殊才能的考生在报考时应参见自主选拔录取试点的各高校发布的2003年招生章程。我们在文后也将一并刊登出这些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通联方式。  相似文献   

8.
《辽宁招生考试》2006,(2):10-10
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是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切实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对中学教育发挥积极导向作用,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教育部确定53所高等学校2006年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原则上占其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考生人数较多且生源质量好的高校可以有所扩大,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将自主选拔录取计划作为“预留计划”的一部分单独公布,并报教育部备案。  相似文献   

9.
2009年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达到76所,比2008年新增8所。教育部日前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对自主招生的录取时间和办法进行了微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现行自主选拔录取的历史沿革和基本政策介绍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在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的收获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研究了现行的自主选拔录取体制对传统高校招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消极因素.文章提出要进一步地思考并优化自主选拔录取的选拔条件和流程,使其在高校人才选拔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始于2003年的高校5%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已经进行到了第七个年头。前不久,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09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吉林大学等8所学校被批准为新增2009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至此,自主招生高校已从当初的22所学校,发展到76所。  相似文献   

12.
招考资讯     
自主招生的程序是怎样的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于3月1日前制定自主选拔录取方案(含自主选拔录取对象、条件、考核办法、程序以及录取标准等),并将方案纳入本校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近十年来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工作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对部分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针对自主选拔录取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应将能力素质结构模型应用于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期冀为高校招生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科院校:从3到76 为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探索一种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多元化考试评价、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选拔人才制度.2001年,教育部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江苏省3所高校试行了"自主招生录取"改革.  相似文献   

15.
《招生考试通讯》2009,(10):22-23
随着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考生和家长对自主选拔录取已不再陌生。由于各自主选拔录取试点高校的选拔标准和方式较为灵活,考生对自主选拔的录取形式和测试方法仍存在着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为此,本刊特邀大连海事大学招生办主任张鹏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政策予以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6.
《人物访谈》是本刊经过精心策划于本年度重点推出的一个重要栏目。本栏目以海内外教育领域的政策走向、重大事件、发展趋势等为背号直接对话相关人士,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前瞻的思想以飨读者。 本期《人物访谈》的主题是“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是深化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可以切实选拔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对中学教育发挥积极导向作用.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2007年2月,本刊记者就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等问题专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姜钢副司长。  相似文献   

17.
《河北自学考试》2011,(1):17-18
【相关政策】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0]9号),就2011年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做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8.
报考指南     
本刊讯2004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在2003年22所的基础上新增了6所;考生报名除可经所在中学推荐外,也可以自荐或经过专家推荐;获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学生名单要报送教育部并公示。这是前不久记者从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了解到的2004年关于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  相似文献   

19.
截止2014年,我国先后有82所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学校,有近万名学生通过自主选拔进入高校,自主选拔录取作为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对高校、中学和考生都有巨大的影响作用,恰似多米诺骨牌,如果任何一张倒下,皆能引起高考诸环节的连锁反应,本文尝试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分析,论证理想状态下自主选拔录取对各环节所能起到的作用,同时就可能产生的多米诺负效应及规避方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建立"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多元化评价与多样化录取相结合,学校自我监督和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有效监督相结合的选拔创新人才的新机制"成为自主招生高校的统一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