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学百年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三次重要转型,即20世纪加年代以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为参照系进行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对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全盘照搬;改革开放后,以欧美为主,参照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经验,自主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文章分别对三次转型的过程、标志、表现、特征、动力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转型与发展是我国"十三五"规划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等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因其关乎未来,则是重要基础与基本前提。针对此,在调研辽宁省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省高等教育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辽宁省的特征,提出了辽宁省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为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学术导向"和"回归导向"两种办学模式,目前正在向以就业为导向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转型。残疾人高校要抓住时机,通过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推行创业教育等手段,积极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职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传统体制、结构、模式等滞后带来的挑战。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代表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反映了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与行为特点。社会转型期要求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坚持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原则、法制化原则和关系平衡原则,并要充分抵御传统发展模式惯性运行带来的风险,抵御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带来的风险以及全球化与市场化运行带来的风险。积极依靠体制优势实现创新,依靠方式转变实现转型,依靠文化内化实现突破,依靠市场法制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已成为中国风险社会的重要领域.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正面临就业压力快速增大、国际化办学中自主权失控、竞争失序、质量风险、公平风险、异化风险六大风险.在政策管理上需要确立科学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提高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加强风险防范的责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西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高等教育国际化按其地域和发展特征至少可以分为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三种模式,其中以美国模式为当今世界的主导模式.西方模式用全球化、市场化、跨国合作、语言霸权、教育及科研资源等挤压了其它国家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为其它国家向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7.
<正>一、转型发展符合国家和学校自身发展的战略需求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迫切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实现发展战略转型。即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实  相似文献   

8.
贾佳 《江苏高教》2021,(8):46-53
当前,转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术论题.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话语,高等教育转型被广泛运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多方面,涉及高等教育论域中的多个主题并触及高等教育的核心论域;作为一个学术概念,高等教育转型本质上是对高等教育整体进行组织再造与系统重构的过程,制度与文化是高等教育系统重构的关键点,核心内涵与目标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作为一个理论视角,高等教育转型是深入探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的重要方式,通过对高等教育转型问题系统研究发展出一种"转型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转型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2014年在中国重庆召开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质量提升"为主题,研究了新建本科地方院校转型为职业院校的必然趋势,聚焦讨论了学术评价体制的重建、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慕课为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四大论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厘清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中国社会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二次转型新阶段,为高等教育研究及发展转向提供了宏观背景和未来导向。"社会结构转型"概念已经成为解构我国当下面临的经济社会深刻变动的重要视角,对"二次转型"期间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研究理应将其置于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之下。研究应当围绕当前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特点及趋势,高等教育结构要素划分及发展新挑战,高等教育结构转型的现实基础及转型路径,高等教育转型中的高等教育价值重建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