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全育人”理念倡导育人主体的多元性、育人过程的全程化、育人空间的多样性,在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具有一定优势.面对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育人结构不完善影响育人功能发挥、育人过程不连续导致育人时间碎片化、育人空间的有限性弱化育人效果等现实困境,要积极构建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三全育人”路径,通过提高重视程度并构筑...  相似文献   

2.
谭琳  魏南强 《教师博览》2023,(12):21-22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文化冲击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中的两项重要内容,两者本身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新方式为双方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的边界。文章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解析出发,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基础,并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界定了文化的含义,分析了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指出我国高校思想教育文化育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着文化育人环境的氛围不足、文化育人意识的不足、教师对文化育人资源的认识不足等问题。文章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视度、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育人功能、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文化氛围的营造等途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认为教育属性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为本是研究生教育价值的本质要求。指出在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了培养环节虚置、教育属性削弱、考核评价机制错位等偏离育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现象。提出为肩负起新时代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根本使命,我国研究生教育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价值观,建立健全育人为本的资源配置机制、制度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育的本真含义是育人,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经历了三个曲折发展阶段。在理论上明确认识,在实践中倾力而为,是实现高中历史教育育人目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变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不适应时代的需求。"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指导,全面、系统、整体构建的育人体系。本文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分析了当代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以及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并探讨了如何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对全面提升研究生素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的“三育人”是指在高职教育工作中要实施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和协同育人.“三育人”提出发展高职教育应在高等性、教育性、职业性的基础上,注重文化要素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先导作用,注重复合要素在建构专业、课程等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优化整合,并注重协同要素促进产学研用在开放育人过程的有效融合,这是对我国20多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中的政工、政教等队伍的教育合力作用,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机制,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教育社会学为视角解读美国STEM教育的发展.发现来自不同层面的利益裹挟虽为STEM教育赢得迅速完成从教育思潮到课程实体演进的外力支持,却也产生了更隐蔽的工具理性压制与育人价值缺位,使其成为新自由主义下市场操控教育的有力工具;亦使STEM教育本身走向了育人目的市场化、课程价值政治化以及开发技术标准化,偏离"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初衷.这启示我国STEM教育在本土化建设中,应跳脱舶来的STEM教育功利主义框架,谨慎界定其价值边界,规避过度市场化风险,遵循STEM教育作为新兴科目的内在演进规律,以回归其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胡婷婷  钱俊 《教育与职业》2022,(24):108-112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显著需求,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等方面有着天然内在联系和深厚的渊源基础,但是在实践中两者依然存在着融合理念淡化、融合机制僵化、融合平台缺失、融合环境欠佳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从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树立“融合同行”的育人理念,构建“融合互促”的育人机制,搭建“融合共享”的育人平台,创设“融合双赢”的育人环境,以实现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在育人目标、内容和资源上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实现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深入探讨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提出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思政教育"的大思政四维平台,搭建校、地、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为高校构建"三育融合、三位一体"的融合育人新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全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提升精神品格、提高实践能力、推进人的社会化发展等独特的育人价值。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场域中,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着目的工具化、课程边缘化、实施形式化和同质化、评价单一化等异化倾向。为了充分发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本真育人价值,实现适然回归,必须纠正工具化目的,回归劳动教育的育人本位;摆脱边缘地位,构建系统多元的劳动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意蕴,创造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实施形式;完善评价体系,探索过程本位的增值性劳动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战略、新举措,充分体现我国思政工作正在加强教育的内隐性、渗透性。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必须充分发挥显性学科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效能。基于隐性教育理论,探讨隐性思政教育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揭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规律,构建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和实施模式,对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一种中介和基础地位,而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是必须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心理素质为中介才能产生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在新时代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方向性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共同的价值逻辑和融合起点,两者在育人目标、育人过程、育人结果等方面存在着高度一致,但是对于两者融合育人仍存在观念滞后、资源壁垒、治理体系缺失等现实问题。只有深化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融合育人认知、实现跨界共享、促进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才能实现办学资源的最大集约化,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文化育人是对知识育人表达的知识本位的教育、视人为知识的容器的教育模式的革命,它倡导的是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文章从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认为文化育人的本质在于提升人性;文化育人重在情感与精神的培养;文化育人重视技能到人格的提升;文化育人有利于恢复教育的品德和荣誉。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根据当前高校教学的现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走生活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确保能够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实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基于我国实践需求,当前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建设是主要趋势所在,展开“三化”实践活动更是要求高校能够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不仅是促进大学生主体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还是高校教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展现亲和力的需要。在当前环境下,高校落实协同育人,还面临一系列问题,表现在缺失协同育人理念、育人队伍建设不足、育人方法单一及校园文化建设落后等方面。为此,高校应创新协同育人理念,完善协同育人管理体系,并着手组建健全的协同育人队伍,创新协同育人方法,优化协同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在各方面协作中高水平落实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教学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显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守的基本原则,隐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方法。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不协调、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不同步等问题。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必须推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向同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育人合力,实现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教育中的管理育人,是指研究生教育管理者,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通过制定与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针对研究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育人目的的活动(以下简称“管理育人”)。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人才,当前必须提高研究生教育中管理育人的水平。一、提高研究生管理育人水平的必要性迫切性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当代研究生中大多数人将是未来的专家学者、商界巨子、科技精英和领导干部,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我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