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我国传统"落活"中的"合"和"开"有了同《鹅幻汇编》记载所不一样的改进,已故的魔术戏法表演家万子信,是杨小亭代拉师弟穆文庆的弟子,自幼变戏法撂地跑江湖,曾去国外卖艺为生,解放后担任长春市杂技团副团长,曾编写《中国魔术变法》和《怎样变戏法》两本著作,在书中“落活“部分,他将“蚂蚱腿钩”改进成更先进的“葫芦锤钩”,  相似文献   

2.
几年之间,韩国魔术发展迅速,魔术作品和表演者在国际上享有了很高的声望,每2-3年,韩国魔术界就会出现几位新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形象被业内人所肯定,技艺被观众所赞赏,为艺术"韩流"又添一道新的景象。有幸与他们场上场下接触,对于韩国魔术界良好的发展势头有了一点明显的感悟——对魔术宗旨的理解。一韩国魔术这几年以明显的优势在国际上鹤立鸡群,究其原因我以为是韩国魔术演员"起点"高,对魔术的理解比较准确,而有什么样的理解就有什么样的节目。单从舞台魔术表演来讲,韩国的魔术表演者在制定一个节目流程时,极看重内容的变化。之前的李永军、安哈林、韩雪熙三人作品就是这样。国内外那么多人都在演他们表演的"变鸽子"、"变牌"、"变光盘",为什么只有他们三人里脱颖而出呢,“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竞争者没关系,就看哪个人的“活”更能出其不意地变化。  相似文献   

3.
明年的1月15日是天津已故著名魔术师陈亚南先生华诞一百周年,天津杂协已着手以照片、资料、展览、座谈等形式进行纪念,可惜的是以演出形式进行的纪念活动很难进行了,因为现今舞台上能原汁原味继承其表演的人太少了,了解其表演精华能记能写的人也很少了,所以我要在残年尽其所知进行追忆,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留下来。  相似文献   

4.
“冷场”,这里说的是:在魔术表演中,除了魔术技巧及道具原因以外导致表演失败或准失败的情形。比如说:变的魔术没人愿意看,讲的笑话没有人笑,变的内容大家看不懂,表演结束了没有掌声,上个学期,高校魔术联盟社团中的一些成员就曾发出过这样的抱怨:“都演完了,他们也没看明白,还要我去解释演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杂技与魔术》2009,(3):59-60
魔术师把魔术节目一般称之为“活”,老年间的解释是因为它是活命的本钱,而今有老魔术师把它解释为“要把每个节目演活.要不断地更新,把老活变成新活.这样魔术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延续下去”。我们小组成员非常赞同后一种说法.尤其看了青年魔术师刘谦的表演,更说明魔术更新的重要。一是别把老活一演到底,二是不要一味追随模仿他人,要在更新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伞变双花     
前一段时间,天津市老年大学魔术班的高津生老师为学校艺术团模特演出队设计了“更衣”和“伞变双花”的魔术,演出效果非常不错(照片1)。原来模特队表演“更衣”时,演员手中的花伞只是辅助道具,仅为造型或遮挡更衣过程之用,现在经过发展创新,花伞已经成为节目结束时博得观众热烈掌声的重要道具了——在临近尾声时,演员回身的刹那,手中红色花伞突然变成两朵硕大的黄色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非常漂亮,整个舞台都因此而亮堂起来。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50年代,上海华特生魔术团多次到天津演出,他们演出的开场节目是新颖的“闪电魔术”,所谓的闪电魔术就是“抢活现彩”节目的组合,如变鸽、变兔、变绸、变花和变鸟等快速的连环式表演。其中《空笼变乌》节目,在天津魔术舞台上属首次展现,特别受到观众欢迎。  相似文献   

8.
网上流览时无意中进入了“中国魔术网”的“魔术杂谈区”,发现这里聚焦了一批喜爱扑克牌魔术的年轻人,他们是“魔星高照”中刘谦、杨杰的拥众,他们刚刚由扑克牌表演进入魔术领域,他们兴高采烈,意气飞扬,写下了许多学习魔术的心得体会。这些文字活泼灵动、幽默风趣,很有意思,就有了开办“网络论坛”栏目的想法,希望这块园地能展示魔术网上的精彩言论,扩大同好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杂技与魔术》2014,(3):31-32
5月26日至27日,辽宁省杂协组建一支由协会文艺志愿者组成的魔术杂技小分队,到多所小学开展“魔术杂技进校园”慰问演出活动,在“六一”到来之际,为同学们送去了欢乐和节日的祝福。在浑南新区第四小学礼堂里,同学们早早来到现场,盼望着演出能够早点开始。经过简单的准备,来自辽阳的青年魔术师陈浩表演的《伞魂》拉开了演出序幕。陈浩曾获得第三届东北三省魔术比赛金奖,每一个动作都非常漂亮,抛伞的动作也特别的酷,博得现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10.
《杂技与魔术》2013,(4):22-22
7月12日,北京杂技家协会为推进魔术的整体申遗,同时结合昌平区“打造魔术之都、创新文化品牌”的目标,在继承弘扬的基础上,对魔术艺术进行发展创新,组织部分魔术非遗传承人和资深魔术艺术家赴昌平,与昌平区文委、教委就“非遗魔术的传承与发展”召开主题研讨会,并参观金玲魔术工作室,观摩魔术表演。  相似文献   

11.
漫画家同时也是魔术爱好者的李滨声老先生,曾画过一幅民间艺人表演“木人走线”的小画,人物神情、动作都画得很准确,惟妙惟肖,他不光画过这个节目,也琢磨过木人“下降”和‘上升”的门子,据说他曾参照旧有魔术“杯中升牌”的原理设计过“木人上升”的表演:将隐线的一端系到木人的头顶,另一端拉进舞台边上的侧幕中,由助手拿着。表演木人“上升”的时候,魔术师一手持贯穿木人的绳子的一头,脚踩着另一头,同时用手勾住木人头顶的隐线,助手拉线,木人就能沿着绳子向上攀升了,但是这种方法离不开侧幕中助手的帮助,因此只能限于在舞台上表演,没法在近景中使用(图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通过一次朋友聚会上的即兴魔术表演,尝试在社会心理和人际知觉范畴内,对魔术表演中出现的情状和其背后的动因进行讨论,以兹对魔术作为表演艺术综合体形成更丰富的认知,更好服务于魔术实践活动。情景再现本文将一次即兴表演为例进行讨论。表演发生在2022年春节假期,表演者与老同学相聚茶楼。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月6日至1月23日,由中国侨联组织的“亲情中华”艺术团携“中美友好之夜”文艺晚会在美国休斯顿、奥斯丁、德克萨斯大学城等地进行了多场慰问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其中戚原睿表演的魔术《友谊之花》以中国手彩的神奇变化,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真挚问候和美好祝福,受到中美观众的热情赞赏和好评。  相似文献   

14.
本人是一位普通的大学生魔术爱好者,对扑克牌“花式”表演有一些接触,在学习魔术的过程中我了解到这门艺术的魅力。就像每个热爱魔术和花式的朋友都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魔术的价值和影响力一样,在近年的表演当中,我也在不断地尝试如何使自己的表演更好地做到这一点,也在观察其他朋友们的表演,并对此做了一些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在此发表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5.
执著     
大学的时候我给很多人变过纸牌魔术,每次表演之前我都会说:“我准备了三个魔术.一个叫‘顽皮的扑克’,一个叫‘阴魂不散’,还有一个叫‘执著’,你喜欢看哪个?”几乎所有的女生都会选“顽皮的扑克”,  相似文献   

16.
老孙,今年85岁,天津冶金局离休干部;老张83岁,驻津部队离休干部;老韩82岁,津企退休干部,三人自幼喜爱魔术,但苦无学习门道,没想到老了老了机会来了,2009年盛夏,天津老年大学开设了魔术班,这下能学魔术了,三人兴高采烈,不约而同都报了名。通过三年学习,如今的他们不但获得了丰富的魔术理论知识和技巧,而且参加了学校魔术演出队,深入养老院、幼儿园和驻津部队等进行公益演出,实现了一生学习魔术和登上舞台表演魔术的梦想,他们对魔术班的开办和魔术老师的辅导深表感谢。  相似文献   

17.
“腥活”的另一种表现是极限魔术,传统上称为“硬气功”或者“特异功能”,比较常见的节目有《吃火吐火》、《赤脚踩玻璃》、《赤脚上刀山》、《手捋、舌舔热烙铁》、《摆脱疯人衣》等,现代多称这类节目为“挑战极限”的表演,比如中国魔术师表演的《人体通电》、《辟谷绝食》,外国魔术师表演的《高桩站立》、《冰冻活人》等,均表现了人类生命忍受自然伤害的极限。  相似文献   

18.
来自意大利的魔术组合“伊戈尔和他的朋友们”(I.Ma.Gi.A.)在世界魔术大会的嘉宾演出中大放异彩,以“魔幻纸盒”的表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11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的结束,今年的春晚演出算是真正落下了帷幕,傅琰东表演的魔术《年年有余》获得了一等奖,丁建中表演的魔术《穿越》获得了二等奖,这种结果说明在今年的春晚上魔术还是挑起了大梁,取得了观众和台里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年轻的时候,南派和北派魔术差异比较大,不仅表现在内容和风格上,而且道具质量和外观也能一眼看出来。内容方面,南派魔术师受西方魔术影响,舞台上多一人主演,多人助演,有大型团体的气派,而北派魔术多一人主演一人助演,更像家庭班子。道具方面,南派魔术的道具多从国外购入,行内称为“洋来的活”,比较漂亮,后来上海、苏州出现了魔术作坊,所作国内道具也极专业。而北派魔术师的道具只有少量是在国外买的,更多的都是自己动手制作或请外行工匠帮着制作,精美程度不如南派魔术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