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883年金融风潮中,钱庄深受商家倒账累及之害,成为金融动荡之源,票号却独善其身并一度求得扩张发展。本文从投机、泡沫与金融危机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1883年近代中国爆发了第一次股票风潮,成为引发1883年上海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股票风潮一方面说明了近代中国产业发展落后,资本市场不健全、不规范,造成盲目投机,而政府没有力量监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股票市场已有了相当规模,以至它的稳定与否能够牵动方方面面,影响整个金融全局。本文着重论述这次股票风潮产生原因、经过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1883年发生于中国的金融风潮影响重大,致使企业停业,投资环境恶化,经济制度扭曲.导致这一风潮的原因较复杂,企业欠款、银根紧缩、政府无为等均是重要因素,而这些又都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连续不断的自然灾害发出错误信号,占用流动资金,引发企业倒帐风潮.国内外范围广大的自然灾害促使中国票号与外资银行态度谨慎,减少信贷,加剧了银根紧缩.同时,赈灾削弱了政府的财政力量,限制了对抗金融风潮的能力;灾害还吸引了政府的注意力,干扰了政府对金融风潮的预防及救助.  相似文献   

4.
1883年上海金融风潮爆发后,在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工业化造成了影响和破坏。短期的影响是大多数中国近代企业被迫破产从而致使投资商人蒙受巨大损失;长期影响是导致民间资本投资近代工业的积极性锐减,还使勉强度过难关的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杜晨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144-146,149
北洋政府时期,江西先后发生3次金融风潮,即"取消九三八平市银"风潮、"官票"风潮和"江钞"风潮,每次风潮均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社会动荡等后果,还有不少金融机构在风潮中关门倒闭,给刚刚起步的江西金融业以沉重的打击.仔细考察上述3次金融风潮的基本史实和前因后果,对当前的金融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专稿元代政区地理的变化轨迹及特色新探(二)李治安帝国主义概念考析高岱论拉美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张家唐古代史研究从婚姻、家庭看汉代妇女的地位李晓燕论明代商税征收及其法律控制任晓兰近现代史研究投机、泡沫与危机:以1883年上海钱庄倒账风潮为中心的考察潘晓霞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对中日“二十一条”交涉的影响王雁世界史研究近代日本“开国”与“开港”探析———以横滨为视角张晓刚美国对选择戴维·布鲁斯为首任驻华联络处主任的考量肖文黎教学研究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及教学的思考陈晓华档案袋评价在高师《历史教学论》中的运用及反思高…  相似文献   

7.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温州民间金融,其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中国民间金融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以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民间金融三次金融风潮为例,比较发生金融风潮的背景及原因,分析温州金融改革的亮点所在,探讨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理性发展的路径,对于当前深化金融改革,促进民间金融又快又好地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1910年发生于上海的橡皮股票风潮的原因、经过,并从资金、资本两市场的关系角度,对清末金融市场的特征作了分析,认为清末“金融自由化”、资金、资本两市场不健全及由此决定的投机性过强,是这场金融风潮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1926至1930年的几年间,是天津金融风潮的高发时段。本文集中分析了这一时段频繁而集中发生的银行挤兑风潮,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职能的缺失,角色、行为的错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诸多矛盾的长期积累。面对风潮,商人们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可能地去化解风潮,然而风潮还是屡屡发生,因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政府,他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发生了28次较大规模的金融风潮.在这些风潮的防范和治理中,历届政府经历了一个由盲目放任到自觉干预、防范和补救的认知过程.风潮爆发前的事前防范,政府主动制定的预防措施极少;事中治理,历届政府多能从自身利益和风潮危害程度等入手加以有效干预,在提供流动性资金、挽救金融组织等方面起到化解市场失灵的效果;事后补救,政府对危机造成的危害所推行的制度化措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其措施确实能够为后续的社会经济发展、金融行为规范等起到明显的防范效果.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大动荡,诱发了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深刻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严重缺陷。美国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3月制定了《金融改革框架》,试图建立跨领域综合性监管机制。我国面对这次危机,应从中吸取教训,改革金融监管体系的不足,防范风险,维护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2.
自章士钊兼任段祺瑞执政府教育总长起,开始推行整顿教育计划,学界对此毁誉参半。“五七”事件后学生借机表达不满,学风不靖更激发其调整的决心。章士钊专任教育总长后,希望能够通过解决女师大风潮以重塑教育部权威;与此同时,教育界具有党派背景的政治力量纷纷登场,亦想借此机会实现掌控教育界的目的。教育与政治互为影响,女师大风潮对于1920年代中期北京教育界带有转折意义,是日后一系列更激烈冲突的相对温和的预演。  相似文献   

13.
试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金融形式的动荡加剧,金融风险层出不穷,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呈现出系统性、连锁性和突发性的特征与趋势。而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也是各种风险损失发生后的最终表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生存和发展,乃至一国的经济运行和政治动荡。因此,只有将其内部控制活动中流动性风险的预测与防范有效的结合起来,商业银行才能在风险和动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21年“信交风潮“实质上是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由滥设交易所和信托公司所致,危害巨大,影响深远.它给近代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以沉重的打击,产业证券市场首当其冲,风潮后,股票交易跌入低谷,公债交易取而代之,成为证券市场的“主角“.  相似文献   

15.
柳永一生处于求仕而事业无成、求爱而情感无依的两难困境之中,造成这种人生悲剧的原因,不仅是正统文化与市井文化的对立,更是他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及其背后儒道思想矛盾,而所有外向的追求使柳永的儒道思想无法达到哲人的完善境界,也就无法完成他自己。柳永的意义在于他努力以排斥于儒道之外的脉脉温情,来否定种种动荡而虚幻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史上,西方国家的商品与资本输入、洋务派官员创办洋务企业的活动、民族资本的艰难发展,共同构成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洪流。在这一进程中,中国既领略到经济近代化所带来的进步,也切身体会到它所造成的种种灾难。1883年发生于上海的金融危机,便是这一灾难的典型表现。文章旨在通过对1883年上海金融危机的分析,探究其爆发的原因,以作为今日经济发展之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仁本是元末浙东著名的诗文家.在元末动乱中,他以方国珍幕僚和朝廷官员的身份,主持海道漕运备舟事,振兴文教,活跃诗坛.后被朱元璋鞭背溃烂而死.刘仁本生平资料不多,当时结集的诗集、文集也渐散佚.利用传世的诗文,可梳理出刘仁本的生卒、家世、仕宦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词学多借鉴诗学,体现了向诗学靠拢的意识,清词也是如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晚清四家之一的朱祖谋。朱祖谋所处的晚清之世,风起云涌,内忧外患,国事频仍,再加上其性情骨鲠,又怀有悲天悯人之心,因此,其词自觉地对杜诗进行了广泛的借鉴,以词当史,或感伤戊戌变法,或忧愤庚子之变,或寄寓遗民哀思,委婉曲折而深刻细腻地抒写个人之悲与家国之痛,成为晚清民初词坛上的最强音。朱祖谋之词,既是对周济"词亦有史"理论主张的呼应与实践,也是对杜诗精神的师承与弘扬,体现了词史与诗史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高启一生对于社会、民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元末的动荡与战乱使他的理想难于实现;入明以后,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率性的诗人气质又让他难容于官场;他以社稷民生为念,但他始终无用武之地。他的情感立场决定了他的人生选择;他的选择反过来又影响到他的情感,两者交织,构成了高启始终挥之不去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