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前言国家的职能是什么?一提出这个问题,人们很自然地想起恩格斯的名言:“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①列宁也说过:“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②经典作家对国家本质概括所下的定义无疑是正确的。阶级压迫是国家的根本任务,也是国家的主要职能。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但是,如果据此认为,国家除了这个阶级压迫职能之外,就没有其他职能了;或者虽然肯定国家阶级压迫职能之外还有其他职能,又以非本质方面为理由而排除出国家职  相似文献   

2.
阶级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本世纪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特别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所谓“中间阶级”的发展壮大,使得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阶级理论受到严重挑战。由此,当代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这一理论的再探讨。作者对探讨过程中涌现出的几种阶级定义和“中间阶级”理论略作介绍,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对其作出评论  相似文献   

3.
一些重大历史课题,如“让步政策”、“清官评价”、“改革阶级基础”等,在史学界长期为大家所关注,然歧见纷纭,问题始终无法得到真正解决。笔者以为,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历史因果链上有一关键环节为人们所忽视,这便是本文拟加讨论的课题——国家社会职能。社会职能——不容忽视的国家职能批驳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者和政治家为掩盖国家的阶级实质而散布的种种谬论,明晰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乃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精髓所在。国家的本质特征无容置疑地决定了阶级压迫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决不止步于此。它指出,在对内职能上,国家除了行  相似文献   

4.
国家问题,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家的本质问题又是国家问题的核心。由于国家的本质和国家的形式常常是不相符的,所以国家的本质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断引起争论的问题。赵平之同志发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丛刊1984年第二期上的论文:《关于国家理论的几个问题》,对国家的本质是什么?无产阶级专政是否是消亡中的国家等问题都作了很好的论述,读后颇受启发。在关于国家本质的论述中,赵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正确的说明了管理社会的共同事务不是国家的本质,指出,“因强调国家的管理社会共同事务的职能,而否认阶级镇压的工具是国家的本质,是错误的。”但赵文又指出:“国家的本质包括脱离社会的权力和阶级镇压的工具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只有这两方面的结合,才是马克思主义完备、严密的国家本质的定义。”“只承认阶级性是国家本质,而否认脱离社会的权力也是国家的本质,是不全面的。”笔者对后一观点不敢苟同,因为这一观点实际上赋予了国家以双重的本质,因而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一八五二年,马克思在总结他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成果时,深刻地阐明了阶级、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他说:“(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起源的学说,了解原始公社解体以来阶级斗争的历史,对于学好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有直接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完全否定法律的阶级分析法、法律的阶级维度,与过度强调法律的阶级统治论、阶级斗争工具论一样,都不是看待法律现象的正确态度,也不可能形成指导法治国家建设的科学理论。问题在于如何提炼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法律的阶级分析法,一种不同于“阶级斗争法学”或“法学的阶级斗争范式”的分析法律现象的科学方法论。法治国家建设不能忽略阶级问题,应该把厘清生产关系、解决阶级问题作为一项任务,防止可能的阶级固化和阶级冲突加剧,防止本来应该是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只是表面上、形式上的,实际上还是代表少数人的意志。只有等到法律体现大多数人的、全社会的意志的时候,才可以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真正的法治社会。法律越来越不是少数人意志的体现,阶级之间对立性不断削弱、统一性不断增强,可以说正是通往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府决策的幕前幕后──简析西方双层政治权力结构房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则是“资产阶级的执行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揭示了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但是,资产...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须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未来社会国家的设想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二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不仅消灭了剥削阶级,而且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也就不需要国家这种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了,即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仍存在的“国家”,不是本意义上的国家(政治国家),而是“非政治国家”,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特征不复存在。实践经验已证明,马克  相似文献   

9.
“中间阶级论”是当今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问题研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尽管称谓不一,有“中间阶级”、“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白领阶级”、“新中等阶层”、“新阶级”等等,但所指内容大致相同,即认为在西方国家,“中间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相并列的三大基本阶级之一,并认为战后“中间阶级”急剧膨胀,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已经或正在趋于消失,整个社会已是或将是一个中产化的社会。这一理论的主要论据在于:一日当今西方国家具有中等个人收入水平的人数已占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二日当今西方国家绝大多数的脑力劳动者虽然不占有生产资料,但是他们拥有知识财产,并以此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三日当今西方国家绝大  相似文献   

10.
阶级分析理论是认识阶级社会历史的重要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把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用生产的发展来解释阶级起源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认为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阶级问题,民族斗争的实质是阶级斗争,消灭阶级对立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保证。必须摆脱传统的阶级斗争和“左”倾意识形态的话语.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做出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意识形态性,这首先涉及何谓“意识形态”的问题。意识形态作为“虚假观念”,乃是一种“遮蔽”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意识形态批判,则是一种“解蔽”力量。无产阶级不是一个为本阶级狭隘利益作辩护的阶级,它也没有自己的这种狭隘利益。其阶级性要求,不能充当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不能成为意识形态的诉求。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所进行的实践的批判,使他的哲学超越了一切可能的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一种意识形态,就从根本上混淆了它同一切旧哲学之间的本质区别。这不仅严重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真谛,而且在实践上也将带来许多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须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来来社会国家的设想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二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不仅消灭了剥削阶级,而且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也就不需要国家这种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了,即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仍存在的“国家”,不是本意义上的国家(政治国家),而是“非政治国家”,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特征不复存在。实践经验已证明,马克思对政治国家的消亡进程设想过于急速,没有预  相似文献   

13.
反动的《哥达纲领》竭力掩盖阶级斗争,掩盖德意志帝国的阶级本质,离开了对国家的阶级分析,空谈什么“自由国家”,并荒谬地大谈特谈什么“用一切合法手段来争取自由国家和社会主义”,等等,用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深刻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以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针锋相对地给拉萨尔主义以致命的一击。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民主?民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民主问题首先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问题。民主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由“德莫”和“克拉托斯”两个字组成,“德莫”是“人民”和“地区”的意思,“克拉托斯”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是一个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斯大林用他自己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1936年,他主持起草的苏联宪法宣布,在苏联已经消灭了阶级,谁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自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遭受种种非难和攻击。例如诋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封建独裁”,“暴君专制”,“以专政代替民主”等等。因此,批驳这种种谬论,科学地阐释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我们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总是一定阶级的民主和对一定阶级专政的结合。哪个阶级享有真正的民主权利,执掌政权,这一点具有决定意义。民主一词的本意是“大多数人的统治”。但在剥削制度下,权力主体的普遍性是很有限的。这个“大多数人的统治”实际上是少数人的统治。资本主义民主尽管被说得冠冕堂皇,但事实上只是一  相似文献   

17.
在阶级社会里,国家问题是任何一个阶级都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历史上每个阶级及其政治代表都要用各种方式表明自己的国家观。在这个问题上,革命的阶级都同自己队伍中的机会主义者、投降派分道场镳。宣扬投降主义的反面教材《水浒》也在这个问题上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为了适应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水浒》的作者,通过宋江这个投降派,拼命抹煞封建国家的阶级属性,来为投降活动制造根据。宋江的国家观是很有代表性的投降派的国家观。他的国家观具有现代投降派国家观的主要特征。列宁说:“如果不在国家问题上反对机会主义偏见,就无法进行斗争来使劳动群众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特别是摆脱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影响。”因此,用乌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揭露和批判投降派的国家观,肃清《水浒》在国家问题上的流毒和影响,对于进一步贯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握时代脉搏,适时地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这是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施政纲领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目标和任务在当代中国的郑重提出和实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848年,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9.
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是近几年来才开展起来的,各种意见还没有充分展开。现简介如下:一、关于国家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或者说“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等等。这些对国家定义的表述,都是从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来的,而列宁的这本著作又大量引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关于国家的论述。以上关  相似文献   

20.
技术统治论是本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思潮。它宣扬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技术统治社会。在这个社会,经济对于社会制度、阶级结构、观念形态的决定作用让位给了科学技术,国家权力也由资本家手里转移到了技术专家手里,马克思主义的“统治阶级”概念“过时了”。技术统治论是一种虚假的社会意识,所谓技术统治社会只是少数技术统治论者的一种构想。但由于这种理论或构想客观上起着掩盖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的作用,对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反抗这种统治的斗争具有一定的消解作用,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