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说》教学的个人见解 韩愈的《师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是一篇精典的议论文。可是,这篇文章有没有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什么,语文界一直争论不休。论之者说有,辩之者说无,争论双方,各执一端。殊不知受苦的却是教学一线的执教者,家父聂正才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师说》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也是名篇。多年教学《师说》,总感到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现加以辨析,算作教学《师说》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师说》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也是名篇。多年教学《师说》,总感到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现加以辨析,算作教学《师说》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尹升业 《甘肃教育》2008,(18):24-24
韩愈的《师说》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应该说经过多年的研究讨论,关于其思想内容的理解已经是非常透彻而明晰的了,然而笔者却另有一番见解。《教师教学用书》(2003年2月版,以下简称《用书》)将《师说》确立为尊师之作。  相似文献   

5.
《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发现个性、信心鼓励学生,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等方面谈谈严谨教学、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6.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师说》仍是必读课文。保留并且精读《师说》是有道理的。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师说》是其宣言性的典范作品。韩愈同时作为政治家,《师说》对社会时弊的批判深刻非凡,他对社会教育的关注、即使到一千余年之后的今天,我们都不得不为韩愈的深刻思想所折服。当然,对于高一语文教学来说,《师说》对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贡献不是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7.
教师应该用什么去教书?这仿佛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明确回答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似乎并不明白这一点,照本宣科者有之,不求甚解者有之,急功近利者有之,混天过日者也有之。对于这类人,我只好用一个旧名词“教书匠”统而称之。  相似文献   

8.
汪洋恣肆纵横淋漓《师说》的艺术魅力江苏冯为民周晓丽韩愈(768—824年)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之誉。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气势高亢,富于曲折变化,而又流畅明快。苏洵说:“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师说》是韩愈散...  相似文献   

9.
《师说》中的比较句式,在高中文言文句式教学中,是应当引起重视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师说》中的几种比较句式作简单分析和归纳,以益于学生  相似文献   

10.
<正>后人对《爱莲说》的意蕴研究,多集中于文学审美层面,道德哲学层面的研究寥寥。其实,这种以“说”为题的文体,偏重借物借事喻理,多发议论,如《马说》《师说》《捕蛇者说》等。《爱莲说》亦然,其意蕴与绝大多数咏物言志之作一样,既有表层的立象尽意,也有内里的比德明志。除此,  相似文献   

11.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作之一,文中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之句,其中“相师”两字,许多译文都译成“互相学习”。笔者以为,这种译法看似通顺,实则有悖于原文本意,理由如下: 第一,从韩愈写《师说》的目的看。作者在原文的文末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可以看出当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时俗流弊,作者是有  相似文献   

12.
韩愈的《师说》与刘开的《问说》,都是劝戒人们要虚心从师不耻下问的上乘之作。引导学生对这两篇“说”进行“同中求异”“辨异求同”地研读,就能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探新求异的思维能力。一立意、命题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是为了抗流俗的不正之风,批驳错误之观点,不畏人们的耻笑,为建立  相似文献   

13.
陈培瑞 《师道》2002,(2):24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想不到一千多年前的韩愈在他的《师说》中说的这句话,竟有如此之奇效,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予以克守和实行。其实,在我个人看来,这句经典已经时过境迁,不合时宜了。细察韩愈之《师说》,主要论及的是“从师求学”的必要性,批判的是“今之众人”“耻于从师”的错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工作中反复向学生讲解韩愈的《师说》,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好,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好呢?《师说》一文就给学生给出了答案:适应教师. 在新时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指导下,教育教学过多关注的是教师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来数度教《师说》,先后采纳了四种教学方案,即文言串讲式教学、语言运用式教学、章法研讨式教学、文学史地位探究式教学。几份教案摆在一起,竟然清晰地呈现了自己多年语文课授课的认知历程。静心阅读并反思这几个不同阶段的《师说》教学方案,为今后优化语文课教学,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课的背后是教学理念的支撑,文本解读需要有独特的视野,教学设计与实施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探索精神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的宋祁与欧阳修合修《新唐书》,所作韩愈本传(《列传》卷一百),对韩备极推崇,说他“深深本元,卓然林立,成一家言。《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宏深,与孟、扬雄相表里,而佐佑六经云”。在这儿宋祁特别标出《师说》与《原道》、《原性》并列.可见《师说》之受重视。这篇文章(载于《昌黎先生集》卷十二,以下简称《文集》)表达了韩愈对于师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课文是这样注释的:“句读的不解,疑惑的不明白”。很显然这儿把“之”字理解成助词了。这样的解释我认为欠妥。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之”字的用法。“之”的第一种用法是作动词,意思是“到……地方去”。如:“吾欲之南海”。意思是“我想要到南海去”。(《为学》)“之”的第二种用法是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如:①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②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③学而时习之,不…  相似文献   

18.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师的职责所在,又是对教师教学境界的高度概括。然而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并非拘泥于此,尚有更高的境界存在。大体说来,语文教学可分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9.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师的职责所在,又是对教师教学境界的高度概括。然而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并非拘泥于此,尚有更高的境界存在。大体说来,语文教学可分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20.
《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它道出了教师的职责。《学记》中"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是,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教育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民主,这也是基本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