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乾隆一生不仅在陶瓷收藏上"达到了狂热的程度",而且还创作有249首以陶瓷为主要咏题对象的诗歌.在中国历代名窑名器中,乾隆尤其偏爱两宋窑器,专门咏题宋陶与宋瓷的诗歌达172首,即是明证.在陶瓷诗中,乾隆可谓是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对宋窑的看法,如,世间宋瓷方是瓷、名窑林立数两宋、类玉类冰宋窑美、赵宋澄泥不输瓷等等,此外还有"七大名窑"说、"官窑为魁"说、"澄泥如玉"说等等.显然,在中国陶瓷史尤其是宋代陶瓷史研究中,乾隆的陶瓷诗为"以诗证史"提供了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6,(6):12-16
唐代梅县水车窑,最早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梅县畲江、水车、南口等地的墓葬和窑址中被发现,后来在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陆上或水下的考古发掘中又不断被发现,而且从泰国克拉地峡出土和印尼黑石号沉船出水的研究表明,在9-10世纪时,梅县水车窑就与我国古代的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等名窑,同时出现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产品远销到了印度洋贸易圈范围,并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第一个高峰时期的到来。所以,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证明梅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3.
管窑是位于鄂东长江北岸蕲春县管窑镇的一个民间陶窑群。历史悠久,至今一直烧造。该古窑遗赴出土和各种流散于民间的陶器,显示管窑陶瓷的造型形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变化,其成熟和形态是以衫性为突出特点,同时合乎美的尺度;管窑陶瓷的装饰以彩陶称,带有浓厚的民间和地方特色;在绘饰技艺上,将特定的工艺手法与中国画、雕刻等艺术样式结合起来,丰富了陶瓷装饰的艺术创造手段。  相似文献   

4.
衡阳古代青瓷窑场自唐中年创烧,唐末五代时期成为湖南的制瓷中心,北宋时期青瓷生产更是发展到了极盛阶段,以后渐趋衰落,南宋末至元代止烧,其间历时四百余年。四百多年间,衡阳青瓷窑场烧制的严品,极大地丰富了湖南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5.
当阳峪窑是宋金元时期中国北方最具实力的民间窑场之一,产品种类丰富,制作讲究,特别注重釉面装饰,既有单色釉装饰,也有白釉黑花、划花、剔花、绞胎、红绿彩等技法装饰。文章对其釉面装饰技法作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潮州是历史著名陶瓷生产基地,可是近代却成了被埋没的“明珠”。本文为此,从历代上对于潮州古窑的发掘到生产、外销情况及其发展都作了详细评述。以期引起专家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处理各种工业、生活、医用垃圾是当前各国垃圾处理发展的新方向。皖维公司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经处理后产生大量污泥,为了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废物的利用,我公司水泥分厂开展了利用水泥窑处理污泥的研究工作,将压滤脱水后的污泥作为一种原料,与其他原料一起配料,生产中以每台水泥窑5~6t/h的使用量来处理污泥。工程实践结果证明,对生产工艺稍做调整后,在生料配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污泥,仍能保持生产稳定,熟料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8.
浮法玻璃的加工过程中,辊道中的辊子是退火窑的重要组成部件,辊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浮法玻璃的质量,因此辊子的选材和加工是影响浮法玻璃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玻璃退火窑内退火窑辊道辊子的选材、结构形式以及加工方法,并对不同退火窑的辊子结构和辊子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长沙窑瓷器造型夸张多变,自然质朴,形成了与细腻的官窑瓷器截然不同的质朴粗犷的写意性的造型风格,极具创新精神。长沙窑器型丰富,种类繁多,是唐代生活的生动写照。长沙窑小瓷塑制品造型简练而不失传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10.
绞花(绞釉)瓷是宋、金、元时期焦作当阳峪诸窑场的主要制品之一,作为一种陶瓷装饰工艺,其优秀的独特纹理、神秘的制作技艺,在宋代达到了巅峰,是当时其他窑口所不及的,可惜在元代以后却神秘地停烧了。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探求,对当阳峪窑绞花(绞釉)瓷的起源、名称由来、制作技艺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辽代金银器是北方草原地区民族文物的一支奇葩。早在距今3500年前这一地区就已出现金器,经过历代各民族的发展、创新,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并融入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因素而自成一体的发展序列。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被不同的民族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下来。辽代时期,金银器已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就,其中外来文化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辽代早、中期受唐文化、西方文化影响极深,金银器中表现出浓郁的唐代与西方风格。到辽代中期时,金银器开始出现宋文化的因素,晚期却完全宋化或从宋地输入,从而表现出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清朝初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后出现过两次闽粤人民移居泰国的高潮。随着华人的出国,尤其是潮汕人的出国,妈祖信仰开始在泰国传播开来,其传播时间至迟在清乾隆年间。潮汕华侨称所崇拜的妈祖称"七圣妈",妈祖信仰体现出既保留中国宗教传统又部分与当地宗教文化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辽代金银器的特征及造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物的发展演变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不能简单等同于历史分期。在研究、比较大量实物的基础上,根据辽代金银器的造型、纹饰题材、装饰手法、制作工艺及艺术风格的演变,重新对其分期作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辽代金银器的特征、造型艺术等作了新的探讨。辽代金银器的器形、纹饰和工艺,在吸收唐文化、西方文化、宋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风格,从第一期到第三期有演变发展过程。第一期的器形种类多,纹饰繁缛,工艺精湛;第二期的器形没有第一期的丰富,纹饰也变得简单,有新增工艺;第三期的器形比较单一,纹饰风格变化大,工艺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中国传统彩陶文化及色彩在现代陶艺的作品创作中的应用为基础,论述了中国彩陶传统装饰文化艺术与现代形态造型艺术的互补,揭示了传统彩陶艺术与现代社会人生往复流转、浑然一体、互依互生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把传统彩陶装饰元素当作陶瓷艺术造型主体精神的形式载体之一,创造出具有强烈民族特性的全新的中国现代陶艺作品,从而创立一种具有民族风格和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是中国现代陶艺家共同追求和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泰语教学和泰国的中文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兴衰和发展,实际反映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史。从公元1至15世纪,两国的交往主要靠"重译",即通过第3种语言转译。直至公元1578年明朝政府在四夷馆中开设暹罗馆,中国才有了官办的泰语教学。20世纪成立的南京东方语专是近现代中国泰语教学之滥觞。泰国的中文教学始于阿瑜托耶王朝时期,二战以前泰国华校亦是照搬中国学校的办学模式。二战以后泰国政府限制中文教学,致使泰国通晓中文的人才出现断层。中泰建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催生了中国的泰语教学和泰国的中文教学的迅猛发展,具体的调查数字说明中泰双语教学的蓬勃兴旺,由此反映并进一步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纹样装饰是宋代瓷器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是河南制瓷业的繁盛时期 ,诸多名窑以各具风格特点的纹样装饰赋予生活用器以美的性格。河南宋代瓷器纹样装饰方法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创造 ,丰富了中国瓷器艺术语言 ,拓展了瓷器艺术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7.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汉字中存在由一个声符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符构成的形声字和一个或两个形符同两个声符构成的形声字,清代学者开始把它们统称为多形多声字,并有肯定派和否定派两种观点。系统分析《说文解字》中全部77个多形多声字,发现所谓"多形多声"说的提出,是许慎没有充分注意到汉字形成的层次性或者把其他结构的字当成形声字而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应当否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禹州市为河南省重要的古陶瓷产地之一 ,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故乡。作者历经十年的考察 ,在禹州市苌庄乡发现唐代古瓷窑址 1 5座 ,是河南全省规模最大的唐代古瓷窑群。最可喜的发现是每座瓷窑都兼烧唐花釉瓷 ,它不仅说明禹州是唐代花釉瓷的发祥地 ,而且也为研究钧瓷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窑群实例。  相似文献   

19.
西周青铜器的精神内涵和相称比例关系既符合力学要求,又体现了视觉的美感要求,并向着简单和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在虚实统一、有无相生中突显了器物的实用性和装饰性。其纹饰以平面表现立体特征,粗细线条表明画面元素的前后虚实关系。雕塑技法使器表平面上表现出浑厚、凝重的立体效果。动物纹饰逐渐简化而富有图案趣味。神秘色彩淡化,纹饰重视抒发性情。西周中晚期金文逐步摆脱商金文的影响,以“篆引”为基础,开始形成自家风貌,走向纯粹线条化。字型固定统一,结构取纵势,修长婉丽,圆融内敛,“线”的自足性得到强烈张扬,笔墨韵味获得独立,线条浑厚华滋,凝重自然。西周青铜器的礼制化、系列化特色突出,富于秩序感和庄严感。  相似文献   

20.
铁器是我国古代除了青铜器以外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器,其工艺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讨论了从铁器的出现开始至汉代,铁器锻铸工艺以及热处理技术,以对我国早期铁器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