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通讯与消息一样,是我们在报纸上常见的新闻报道文体。一篇优秀的通讯一经发表,在受众中便会产生广泛的、强烈的共鸣,并在实践中形成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不断深化发展,新闻报道的触角也伸得更深更远;兼有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纷繁复杂的现象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更有受众的接受水平日益提高,价值观念、评判标准多元化,这一切都促使新闻人用更高的标准、更新的理念写作新闻通讯。  相似文献   

2.
王金龙 《青年记者》2006,(18):13-14
舆论引导力是构成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它具有实实在在的构成要素一是公信力,即新闻报道的可信度、权威性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二是感召力,即新闻报道的价值、分量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三是亲和力,即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可读性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四是表现力,即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手法在受众中产生的引导力。  相似文献   

3.
张林江 《新闻实践》2005,(11):46-47
广播电视作为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既要发挥好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又要研究受众心理,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众,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受众的心理来改变我们做新闻节目的心理。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命题,就是要革新时政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4.
新闻文摘     
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新闻通讯文集辛亥革命后,新闻报道受到重视,新闻记者的地位有所提高,我国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新闻记者。他们所采写的新闻通讯,夹叙夹议,文字生动,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黄远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黄远生1904年考进士后不愿为官,留学日本中央大学,1909年学成回国,辛亥革命后投身职业新闻工作。他采访到一些较为真实详尽的重要内幕新闻,写成夹叙夹议的新闻通讯,文字流利畅达,善于捕捉细节,用事实说话,风靡一时,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个以新闻的采访和写作而负盛名的新闻记者。他的文集《远生遗…  相似文献   

5.
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受众口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只有在新闻采访中积极运用发散性思维,对新闻事实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立体报道,尽可能多地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才能大大拓宽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为受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6.
一、交互性,新闻报道的第七要素 随着“交互性即将成为新闻报道的第七要素”①的提出,深度报道越来越注意将受众的意见表现出来。可以说深度报道正在为我们衔接一个交互式传播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受众的意见将一定会成为报道不可或缺的新闻要素。  相似文献   

7.
娄原 《视听纵横》2003,(5):102-103
时政新闻是各大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有关时事政治方面的报道。它一般可分三大类,一类是主要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一类是会议新闻报道;一类是重大的主题类新闻报道。时政新闻事关围计民生,事关政治走向、经济发展以及百姓生活,因此备受媒体和受众关注。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武警战士。在军地两用人才的学习中,我选择了新闻报道的学习,并订了去年的《新闻通讯》。起初,我担心江苏离我们驻地湖北太远,订的刊物怕不能全收到。现在,我  相似文献   

9.
如何吸引受众的兴趣,是各家媒体竞争的主要战场,现场感、视觉化一度被受众视为报道是否成功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的载体不断细化,故事化新闻应运而生。从最早的特写、长篇通讯,到现在的社会新闻、经济新闻,体育新闻等,故事化写法无孔不入。  相似文献   

10.
<正>新闻报道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时效性",这即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也是衡量新闻报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想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就必须保证新闻事件的时效性和新闻报道时间的时效性,只有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才是新闻报道真正的时效性,缺乏一个方面都将使新闻的时效性受到影响。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对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受众在获取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求新闻报道既要真实可靠、又要  相似文献   

11.
"满足受众需要"是市场经济状态下新闻媒体叫得最响亮的一个口号,有些媒体甚至认为"受众就是上帝","受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还有的媒体人在公开会议上理直气壮地宣称:"我们就是要适应受众,迎合受众".如此众多口号,在理论上,反映的其实是一个问题--新闻内容的选择标准(另一问题就是新闻报道方式的选择).其背后,则反映了新闻传播主体的传播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Web2.0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新闻报道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使新闻报道传播领域不断扩大、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模式不断创新,这也使受众从过去的"普通公众"即信息接受者向信息传播者、发布者、互动者转变,从而使受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有效资源,而受众在新闻报道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如何开发受众资源、推动新闻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新闻报道应该增强受众意识,体现人文关怀,提升其趣味性,让简洁、直白的新闻,变得形象生动、多彩多姿起来,以适应、满足受众对新闻报道不断变化着的多样性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广大受众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强,经济新闻在媒体报道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但经济新闻报道怎样才能更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了的形势,并指导新形势下的经济实践?这是每个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笔认为,必须加强经济新闻报道深度,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理论思辨性、实践性和通俗化。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和实施新闻报道策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运用信息传播的各种手段,为广大受众提供最佳新闻信息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随着受众需求的日益增多和丰富,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市场化,新闻单位实施新闻报道策划将会越来越多。为此,正确认识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把握新闻工作者在策划过程中的正确位置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程广民 《军事记者》2004,(11):56-57
新闻报道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其缘由无疑是报道的新闻信息真实、清楚,介绍的知识准确、可靠,以致于不少受众已习惯于把它作为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读物。但是,近年来有些新闻报道在这方面却辜负了受众,出现了以下九类不该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是为着让受众接受而采写、而传播的。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是指它在面世后受到受众关心、重视的程度。有些新闻报道刊播后无人关注,这很难说收到了传播效果和实现了其价值。 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与受众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如果新闻报道的内容符合受众的需要,那末,他们就会主动关注新闻事实和新闻信息,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就比较高。相反,受众就不可能表现出对新闻报道关注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是相对受众而言的。一篇新闻报道有没有可读性,不以传者的意志为转移,而要以受众的接受效果为标准。 受众接受新闻事实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而这一心理活动过程因新闻的特性所决定,同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对象有很大不同。它要求新闻报道能立刻抓住读者,能迅速为读者所接受。所谓可读性,说到底,就是接受效果。 在受众接受心理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中,感知、情感和理解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感知:丰富性与完整性 新闻报道不是教科书,不是将现成的观点和结论灌输给读者,而是通过向读者提供丰富的、完整的感知材料,再通过读者自己的感知过程达到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感知材料贫乏和缺损的新闻报道使得认识过程无法接续,这样的新闻报道哪还有可读性而言。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时代的记录。新的形势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勇于创新,才能充分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我们时代的丰姿。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我们的新闻报道多是等因奉此,例行公事的“四季歌”,报道形式也多是呆板、单调、沿袭几十年的“八股”模式,因而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积极认同及其新闻本应具备的对受众的教育作用和对社会的协调功能很难得到彻底的实现。近年来,伴随着整个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新闻传播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深切地意识到对新闻报道自身从采写动因到表现手法进行全面创新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广大受众通过传播媒介了解与认  相似文献   

20.
《新闻导刊》2005,(1):15-15
有责任感的业界人士对新闻传播中的显性失实比较警惕.也很注意防范;受众对于新闻报道中的显性失实,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业界和学界对此多有研究,已形成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相对而言,业界人士对新闻传播中的隐性失实则认识不足,缺少防范意思;受众往往不予深究且予以认可;业界和学界对此也少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