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都会携带口小肚子大的竹篓。捉到第一只螃蟹后,渔民会把盖子盖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只螃蟹后,渔民就不盖盖子了。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张霖 《中学教育》2005,(6):61-61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会携带头小肚子大的竹篓。捉到第一只螃蟹后,他们会把盖子盖严,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只螃蟹以后,渔民就不再盖盖子了。  相似文献   

3.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会携带头小肚子大的竹篓。捉到第一只螃蟹后,他们会把盖子盖严,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只螃蟹以后,渔民就不再盖盖子了。  相似文献   

4.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会带个头小肚子大的竹篓。捉到第一只螃蟹后,他们会把盖子盖严,以防止螃蟹跑掉。捉到第二只螃蟹后,渔民就不再盖盖子了。这是为什么?原来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但是,竹篓的口很窄,只能允许一只螃蟹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那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往上爬。尽管篓口一直敞开着,  相似文献   

5.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都会携带口小肚子大的竹篓.捉到第一只螃蟹后,渔民会把盖子盖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只螃蟹后,渔民就不盖盖子了.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据说,在东南沿海一带,渔民在捕到螃蟹后,将螃蟹放进一个小肚大的竹篓里面。第一只螃蟹放进去时,渔夫就用重物将口封住,当第二只、第三只放进去后,渔夫就不再盖重物了,因为,第一只即将爬出篓口的螃蟹,会被第二只、第三只螃蟹拉到篓底。如此下去,即使篓口没有盖盖子。但也没有一只蟹能够爬出去。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抓螃蟹的渔民往往会携带头小肚大的竹篓。抓到第一只磅蟹后,他们会盖严盖子以防螃蟹逃走。抓到第二只后就不盖盖子了。因为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但竹篓口很窄,仅能让一只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竹篓口时,其余的就会用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并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往上爬,接着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尽管篓口一直敞开着,但却没有一只螃蟹能幸运地逃离竹篓。生活中有无类似的现象呢?竞争的双方由于一味为了自己能生存而不顾一切地排挤、打击对方,最终导致两…  相似文献   

8.
钓过螃蟹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钓到第一只螃蟹时,放进篓子里必须盖上盖子,以防螃蟹爬出来。如果在篓子里放上一群螃蟹,即使不盖盖子,也没有一只螃蟹爬出来,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不是因为螃蟹“安分守己”,不想爬出来,而是因为螃蟹偏爱“窝里斗”,只要有一只螃蟹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够爬出去。  相似文献   

9.
螃蟹效应也称蟹篓效应或螃蟹文化,源自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如果竹篓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来的。因为当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爬。但篓口很窄,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  相似文献   

10.
在人的生命之旅,信心是颗希望的种子,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只杯子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跳了出来。接下来,再次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带盖的杯子里.经历了一次次被撞以后,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直至在盖子下面自如地跳动。过了一段时间后,当人们把杯子上的盖子拿掉时.这只可怜的跳蚤已经不知杯上还有可跳的空间,依旧在原高度不停地跳着,再也未能跳出这个杯子。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人的生命之旅,信心是颗希望的种子,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只杯子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跳了出来。接下来,再次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带盖的杯子里.经历了一次次被撞以后,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直至在盖子下面自如地跳动。过了一段时间后,当人们把杯子上的盖子拿掉时.这只可怜的跳蚤已经不知杯上还有可跳的空间,依旧在原高度不停地跳着,再也未能跳出这个杯子。  相似文献   

12.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出来。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一个带盖的玻璃杯里,经历了一次次被撞以后,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直至在盖子下面能够自如地跳动。过了一段时间后,当实验者把杯子上的盖子拿掉时,这只可怜的跳蚤已经不知还有可跳的空间,依然在原高度不停地跳着,再也未能跳出这个杯子。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个敞口的杯子里,结果跳蚤轻而易举地就跳了出来。实验者又把这只跳蚤放进一个带盖的玻璃杯里。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撞击后,跳蚤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跃的高度,直至在盖子下能够自如地跳动。过了一段时间,当实验者把杯盖拿掉时,这只可怜的跳蚤依旧在原来的高度不停地跳着,它不知道上方还有空间,再也未能跳出这个杯子。  相似文献   

14.
螃蟹心理     
你知道什么是螃蟹心理吗?你知道渔民们怎样抓螃蟹吗?把篓子开口的一面向着螃蟹,让它们爬进来。当篓子装满螃蟹后,将篓子放正。篓子有底,但是没有盖子,本来螃蟹可以很容易地从篓子里爬出来跑掉。但是由于螃蟹有嫉妒心理,结果一只都不能跑掉。原来当一只螃蟹开始往上爬的时候,另一只螃蟹就把它挤下来,最终谁也没有爬出来。大家不用想就知道结局:它们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用拖别人后腿的方式来赢得胜利或者至少保持不输是愚蠢的做法。解决嫉妒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努力进步,争取做到最好。螃蟹心理@婷子  相似文献   

15.
螃蟹的故事     
金秋十月,螃蟹上市了,我来到了螃蟹的世界里…… 蟹篓里 没有盖子的蟹篓里有着许许多多的螃蟹,螃蟹甲正奋勇地往上爬着.我给螃蟹甲加油,谁料螃蟹甲才爬几步,就被下面的螃蟹乙、螃蟹丙、螃蟹丁狠狠地拽了下来.我很不解,便问螃蟹乙:"它好不容易才爬了几步,你们为什么要把它拽下来呢?"螃蟹乙看了我一眼,一笑,慢条斯理地说:"对对对,我们爬不上去,也不能让它爬上去!"我沉默了.过了一会儿,螃蟹乙也开始向上爬了.  相似文献   

16.
动物界的跳高冠军可能要数跳蚤了。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在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它会立即轻易地跳出来。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在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并立即加上“玻璃盖”,跳蚤会“嘣”的一声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一次次被撞后,跳蚤会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所处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一段时间以后,这只跳蚤再也没有击到这个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一天后,实验者开始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不知道盖子已经去掉了,它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一周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  相似文献   

17.
外婆去菜场买虾的时候,虾堆里混进了两只小螃蟹。外婆把它们放进玻璃瓶中给我玩。小螃蟹在瓶子里爬呀爬呀,可怎么也爬不出来,因为玻璃太滑了。还是我来帮帮你吧。我把一只小螃蟹抓出来放在我的手心里。哎呀,这是一只多么小的螃蟹呀!它的蟹盖只有我的大拇指指甲那么大,细细的腿,小小的蟹钳子,真可爱!  相似文献   

18.
有趣的渔翁     
《红领巾》2005,(12)
澳大利亚的渔民把海豚(hǎitún)当做捕鱼的助手。海豚们追着鱼儿跑,把鱼赶向岸边。这样,渔民们不用出海就能捕到鱼了。人们也会分一些鱼给海豚表示感谢哦。太平洋萨摩亚群岛的渔民用章鱼来捕鱼。他们用绳子绑住章鱼,放进海里,当绳子抖得很厉害的时候,就把章鱼拉上来,拿走章鱼触手(chùshǒu)中的鱼。时间长了,章鱼跟渔民们成了好朋友,就不用拿绳子绑住它了。每天,它会主动把捕到的鱼交给渔民,渔民们则拿它喜欢吃的螃蟹(páng xiè)喂它。鸬鹚(lúcí)也是捕鱼能手。渔民们去打鱼的时候,常在船上带着十几只鸬鹚。发现有鱼,就用竹竿把鸬鹚赶…  相似文献   

19.
很多渔民在抓螃蟹的时候,都发现过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当竹筐里只有一只螃蟹的时候,它很容易爬出来;当竹筐里有两只或更多螃蟹时,任何一只螃蟹都爬不出来.因为只要有一只螃蟹向外爬,另外一只螃蟹就会死死钳住它,不让它出来.这种现  相似文献   

20.
螃蟹的奇遇     
螃蟹在小河边玩,被人捉住了,关在鱼篓里。螃蟹没办法从鱼篓里逃出去,气得嘴里直吐泡沫。过了一会儿,螃蟹看见鱼篓上有一点亮光,便轻轻地爬上去。啊哈!鱼篓盖子没有盖紧,露出一道缝来,亮光就是从这里照进来的。螃蟹探着身子往外挤。挤呀挤呀,终于挤出来了。真糟糕,因为太用力,竟然把一只大螯给挤断啦! 螃蟹在小河边爬来爬去,想到自己丢掉一只大螯,心里很难过。小河边的竹篱笆上爬着牵牛花,一只壁虎在花丛间爬着。螃蟹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