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双面句式"的来源,并作出相应的界定,同时指出双面句式中所谓的"意思基本相同"指的是"客观真值"意义,而不是指其它类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句式的研究一直沿着现代汉语本体和第二语言习得两个大的脉络在发展。现代汉语句式的本体研究起步较早,在20世纪70~80年代逐渐形成规模,90年代末进入高潮。但关于现代汉语句式的定义还未形成统一的意见,因此它和句型等术语的界限还不明晰。现代汉语句式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大致经历了句式偏误分析、句式习得顺序、句式习得研究三个大的阶段。三个阶段考察的句式和留学生国别都相对集中,缺乏广泛性。  相似文献   

3.
【考点说明】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 ,是语法问题也是修辞问题。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题型 :①选择恰当句式与上下文衔接 ;②根据所给句子的句式仿造续写句子 ;③将一种句式变换成另一种句式 ;④辨析不同句式的表意效果或语言差异 (本题型近几年高考没涉及 )。本考点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 :①理解不同句式的特点 ;②学会根据不同语境选用恰当句式 ;③掌握各种不同句式的变换方法。选用 ,是指带着不同目的 ,根据不同对象、场合 ,为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而选用恰当的句式。句式的选择要注意三点 :①表达的内容要准确…  相似文献   

4.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三+三+七”和“七+七+七”两种句式的渊源,历来考证颇多。程千帆先生认为来源于汉晋以来的民歌。实则,秦汉古书中已经具备了这种句式的雏形。“三+三+七”句式是先秦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句式;“七+七+七”句式的形成则是诗歌从三七杂言过渡而来的,始于刘邦的《大风歌》。  相似文献   

5.
杨瑾 《考试周刊》2009,(46):29-30
英汉句式的对比研究历来都是对比语言学中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树型句式”与“竹竿句式”的对比、被动句语义功能的差异和名词优越性在英语句式中的体现三方面分析了英汉句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临沂方言的比较句,包含有多种句式,根据其具有代表性的标志词,可以分为以下四组:一、“跟”组;二、“起”组;三、“有”组;四、“赶”组。这些句式在许多方面都区别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的比较句式,表现出其自身独有的特色。对这种句式的研究,对于本方言区的人们更深刻地体味母方言和学习普通话都是大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文萃》2011,(4):16-16
配备积家944型手动上弦机械机芯; 具备双面显示、三问报时功能;动力储存35小时; 防水深度300米;双面镂空表盘;  相似文献   

8.
中古时期是汉语宾语前置句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段,通过对《后汉书》进行穷尽调查以及与相关文献比较研究,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汉语宾语前置不同句式之间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二是各句式内部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三是《后汉书》中出现的特殊宾语前置句式,一部分特殊句例是模仿时出现的偏差,反映作者使用这些句式已经没有口语的支撑;另一部分特殊用例则反映了宾语前置句式在此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考点说明〕“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包括三项内容 :第一是了解各类不同的句式 ,学会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复习这一方面内容时 ,要注意以下三点 :1 要根据语意的需要选用相应的句式 ;2 要根据感情的需要选用相应的句式 ;3 要根据语气连贯的需要选用相应的句式。第二是仿造列举的一句或几句话 ,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这一类题目从思维的角度看 ,是考查考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 ;从语法的角度看 ,是考查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表达方面看 ,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论衡》中的选择问、反复问及设问三种句式进行了探讨。《论衡》中的三种疑问句式 ,一方面继承了先秦西汉已有的表达方式 ;但另一方面 ,也出现了不少萌芽于先秦西汉 ,发展于东汉 ,或始见于东汉的新的表达方式 ,体现出汉语语法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