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答父母问     
善待孩子的日记天津一读者来信问:我们感觉孩子自从进了中学,越来越对我们家长封闭了心灵,日记也不让我们看了。为此还弄得很不高兴。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答:孩子记日记正反映了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点——闭锁性。他已不再像儿童时那样直率,不愿意把内心的一切秘密轻易地吐露,可他们又需要倾吐,日记便成了最好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家教》2011,(7):19
Q编辑老师:您好!孩子小轩从初一开始,与他人交谈时,他就会脸红,平时除了上学,不会再出门。平时在家还能与我们正常交流,可到了外面,一见生人就脸红、说话紧张、词不达意,甚至不愿意在公共场所露面,不愿意接触他人,这也使他与同学的距离越来越大。他的朋友多是书中或电脑中的卡通漫画人物。我们感觉孩子越来越孤独、自闭,这很让我们忧心。  相似文献   

3.
小正是个"特殊"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他沉默少语,即使说话也不过是含糊不清的几个字,他情绪很不稳定,高兴的时候就高声尖叫,不高兴的时候就放声大哭,与其他小朋友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记得孩子两岁七个月时,我们带他外出旅游。同车正巧有两个外国人,孩子很好奇,说:“妈妈,你看,外国人!”我说:“你要愿意的话,可以去和他们谈谈。”“我说什么呀?”孩子显然很愿意尝试一下。当时他正好刚学会了几句英语,我启发他可以说“你好”。孩子大胆走过去,对那两个外国人讲“How doyou do”,两个外国人对这个有勇气的小男孩很感兴趣。孩子还送给他们每人一只香蕉。两个外国朋友很高兴,找出了一只不干胶的塑料小牛贴片送给孩子。刚好他属牛,那只小牛的眼睛还会动,孩子用英语说了声“谢谢”,心满意足地回来了。  相似文献   

5.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两个主人公的外号。“没头脑”不是不聪明,只是做事马虎,常常丢三落四;“不高兴”不是不会笑,而是固执任性,总不愿意与他人协调配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赞许、关心、接受的需要,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幼儿亦然。从婴儿时起,他们就具有亲近他人、依恋他人、与他人交往的需要,他们渴望与他人的感情联系,渴望在他的团体中有一个位置,渴望得到成人及同伴的肯定与认可。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年龄、认知、自我意识等个体内在因素及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幼儿不能或不愿意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这种心理需求,而是将这种心理需求表现为某种行为或情绪,需要我们透过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去解读他们的心理,并据此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以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推荐书目:《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推荐理由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限制他们的一些不当行为,给他们立规矩,培养他们对自己情绪与行为的控制力。但是,限制是一门平衡的艺术,需要讲究方法与力道。有些家长过于放纵孩子的行为,这样既不容易控制自身的行为,也不易觉察他人的情绪;还有些家长限制过度,既影响了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同时也不利于他的自律。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希望孩子具有慷慨大方的品质,很明显,有几点是不能做的:●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分享他感到很有感情的东西。●不要长篇大论地向孩子唠叨无私的美德和拒绝分享的丑恶。●在孩子拒绝与他人分享时,不要严厉地惩罚孩子。如果孩子卷入玩具等的争斗中时,恰当的方法是把孩子隔开来,送回自己的房间,直到他的行为表现较好为止。打一巴掌或永久地没收玩具,很可能使孩子产生怨恨情绪并且更不情愿与他人分享玩具。  相似文献   

9.
老师的微笑     
放学后,我和往常一样把小朋友们一个个送过马路。走在路上,听见身旁的两个小女孩在对话,“今天我们老师笑了两次,你们老师笑了几次?”显然这个孩子很高兴,另一个孩子失望地说:“一次也没有笑!”我有点意外,孩子们这么在意老师笑不  相似文献   

10.
孩子之所以羞怯,原因很多,环境和文化都是重要的因素,可能与遗传有关。羞怯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不愿发表意见,在交往方面也经常产生困难。父母可以利用许多技巧来帮助羞怯的孩子适应他人与环境。接受孩子的个性。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尽量给他们关心与爱。慢慢地引导。接受孩子的个性并不是凡事帮他,过度保护他。孩子需要较多的尝试和时间来适应新的事物,你应对他表示关怀,并陪同他寻找方法以接受考验。为孩子将面临的新经历做好准备。事先将可能发生的事告诉孩子,并了解他心中的忧虑,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14,(11):100-103
宝宝的笑充满了魔力,让你忘却烦恼,心都化了。1岁之前,宝贝笑容的含义会越来越丰富,欣赏宝宝的笑容,读懂他的内心。 笑是一种良好的情绪表达方式,表明宝宝心情愉悦,爱笑有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笑也是孩子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柔和剂,爱笑的孩子总是讨人喜欢;笑还是一种良好的运动,能促进宝宝的身心发展。所以了解孩子笑的发展过程,并积极培养孩子笑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从宝宝的笑声里,我们可以窥探到宝宝整个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华是个有点内向的孩子,但学习成绩很好,做事很认真。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他觉得自己“最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事情也不想做”,不仅学习上学不进去,就连对自己最喜欢的篮球也提不起劲来。他还常常感到“高兴不起来”,有一种莫名的悲伤,同时又不愿意向同学倾吐,喜欢独处,但每每独处静坐的时候就越发感到。情绪低落、难过、苦闷,难以排解这样的情绪……。小华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3.
案例:彬彬的父母经常抱怨: "这孩子很不听话,见到喜欢的东西一定要买,不买就不走.""一不高兴就扔东西,打人,真是气死人!""这孩子脾气也非常暴躁.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就拼命哭闹,严重时甚至会咬自己、咬物品以威胁大人."彬彬在幼儿园也经常发脾气、喜欢指挥别人、爱哭等,还会经常无故推打小朋友,损坏他人的东西.老师为此经常向家长投诉,父母觉得很头痛.  相似文献   

14.
环球资讯     
正有二宝了,大宝是高兴还是嫉妒?二宝的出生不管是对爸爸妈妈,还是对老大,都是一件充满未知和压力的事情。很多妈妈说,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前后3周时特别爱捣乱。也有些孩子对弟弟妹妹很感兴趣,很愿意照顾弟弟妹妹。孩子能否成功过渡好这个阶段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玩耍的反应中,有60%的孩子会亲近地观看爸爸  相似文献   

15.
一、知情同意以前我曾辅导过一个学生,该生在校不和他人说话(主要是不和男生说话),常和同学打架,上课时经常跑出去玩。班主任无可奈何,把他领到学校咨询室接受咨询辅导。经过几次接触,我才取得她的信任。为了了解她的家庭情况,我请班主任跟家长联系。家长知道后,表示不愿意孩子再接受辅导。家长认为孩子从小就不爱和男生说话,刚上幼儿园时也不愿意待在教室,这不是心理问题,不需要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6.
有问有答     
《少年儿童研究》2012,(4):56-58
孩子在家不愿意劳动怎么办? 问:孩子在学校里是很爱劳动的,但在家里却什么都不愿意做。我感觉他需要老师的赞美胜过爸妈的夸奖。孩子对于家长的表扬很不屑,却很在乎老师对他的看法。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才能让孩子乐于在家里做家务?  相似文献   

17.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18.
孩子对主要抚养人如妈妈、奶奶、姥姥等)往往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亲热劲儿,有时甚至弄得大人很心烦,心理学将这种关系称为孩子与主要抚养人的依恋关系。可秋秋却不是这样,与妈妈若即若离。妈妈回家时,他仍玩自己的玩具,很少表现出特别高兴的样子。妈妈去上班,他也不哭。他也从来不主动让妈妈抱。妈妈看在眼里,忧在心上:这孩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点儿也不黏人呢?是不是心理有什么问题呢?像秋秋这样的孩子并不鲜见,主要是他们未能与大人建立起正常的依恋关系。一般来说,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积极地寻找与父母保持亲近的机会。孩子与父母的依恋…  相似文献   

19.
小华是个有点内向的孩子,但学习成绩很好,做事很认真。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他觉得自己"最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什么事情也不想做",不仅学习上学不进去,就连对自己最喜欢的篮球也提不起劲来。他还常常感到"高兴不起来",有一种莫名的悲伤,同时又不愿意向同学倾吐,喜欢独处,但每每独处静坐的时候就越发感到"情绪低落、难过、苦闷,难以排解这样的情绪……"小华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心理疾病,于是向我求助。听完他的描述,我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了抑郁症,因为小华的这些情感体验,就是抑郁倾向的典型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良好的教育与环境影响下,二三岁的孩子就能做些简单的关心他人的事,如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为父母搬凳子、送盆子、递衣服、取毛巾;主动帮小朋友拾起玩具、手绢;能同情受欺侮的小朋友,用笑脸和动作表示安慰;知道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事,会用动作、表情表示制止;见到小朋友摔倒了,懂得去扶;在成人启发下,能与小朋友交换玩具玩,不抢夺别人的玩具。这些都说明,幼儿在正确的教育和影响下,能以助人为乐。所以,要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需要从小开始。怎样从小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行为品质呢? 一、日常小事的熏陶当孩子初步懂得好坏以后,就可以有意识地让他做一些关心他人的事,尽管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