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体磁场属于生物磁场的范畴。就人体磁场产生与测定的研究而言 ,它的历史并不长 ,大约三十年左右 ,现处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体的磁场信号非常微弱 ,又常常处于周围环境的磁场噪声中 ,给测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这是造成此项研究迟缓的主要原因。但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陆续研制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测量仪器 ,尤其是超导量子干涉仪的研制成功 ,使人体磁场的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用微弱磁场测定法通过对人体磁场的检测 ,把所获人体磁场的信息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推进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中 ,都有重要的意义。1 人体磁场的…  相似文献   

2.
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把幼儿作为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内容,主动建构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必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通过主动的活动积极运用感官,充分地与周围的人、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玲 《教师》2010,(22):105-106
人体与周围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人体活动的田径运动健身锻炼更是与环境不可分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阳光、空气、水、气候、动植物等各种因素的综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经济条件、劳动条件、生活方式等。本文探讨走跑健身锻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找出相应的策略,对减少意外伤害.提高锻炼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人体”与“身体”是当下中国人体文化研究中频繁使用的一对概念,它们的含义常常被混淆。“人体”与“身体”的概念既涉及人的赤裸状态,又涉及人的服饰状态。但“身体”泛指万物之体,“人体”则特指人之身,且“人”通“仁义”之“仁”。“身体文化”是西学中的热门研究,“人体文化”则可以让人引起对艺术与科学更多的关注。“人体文化”与“身体文化”概念在中国学术界的出现、发展,内涵虽有区别,但两者的理论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5.
苏玲 《教师》2010,(19)
人体与周围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人体活动的田径运动健身锻炼更是与环境不可分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阳光、空气、水、气候、动植物等各种因素的综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经济条件、劳动每件、生活方式等.本文探讨走跑健身锻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找出相应的策略,对减少意外伤害,提高锻炼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具体到幼儿园,则是在与幼儿园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那么,如何在幼儿园课程中利用并创设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与周围环境发生交往的活动。正常行为是指那些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和符合社会基本准则的行为;非正常行为是指那些损害人的身心发展和违反社会道德规范与礼仪要求等基本准则的行为,人们称之为“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有的称之为“不良行为”、“过失行为”,前苏联称之为“偏离行为”,在美国则称之为“越轨行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儿童的那些妨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需要施以特别教育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具体到幼儿园,则是在与幼儿园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那么,如何在幼儿园课程中利用并创设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陆琴珠 《教师》2010,(28):106-106
合作能力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与周围环境、社会相适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漫谈氟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正常人体各组织和器官都含有氟。人体适量氟的摄人能够保证硬组织的正常发育,提高牙齿对龋病的抵御能力,但过量氟的摄人则会导致氟中毒,所以缺氟与氟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一书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人体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从而使人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怀斯曼的"正能量"学说揭示了人体潜能的密码。而将"正能量"原理与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相结合、指导社会实践则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既是马列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出“活动是人的主要特征,自由自在的活动是人的根本特征。”现在德育发展的理论认为:个体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是其在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活动实现的。活动是德育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在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法中,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与周围的自然、社会进行接触, 产生真实的感受的体验,积累经验的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和生活的认识的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复孔绦虫(Dipylidium)属于囊宫科(Dilepididae),为中小型绦虫。与人体有关的虫种主要是寄生狗、猫体内的犬复孔绦虫(D.caninum)。当人们与这些动物接触时,被寄生在其体表或周围环境中的蚤类污染手及食物,通过口而受染。由于人体感染后多无临床表现,或有腹部不适、肛门瘙痒等轻微症状,不易引  相似文献   

14.
浅谈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防腐性,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在镉的开采、冶炼、使用过程中,由于处理不当,一些含镉的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排入周围环境,造成环境的镉污染。环境中镉通过各类途径进入人体,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会造成人体急性或慢性镉中毒,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主要简介镉污染时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乍一听到"人体能"这个词,是不是觉得有点陌生呀宁其实很简单,顾名思义,就是人体释放出的能量。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人体能随时作用于周围环境,主要表现为热能和机械能,如运动时出汗便散发出热量,行走时体重对路面产生压力。这些能源至少有1/3被白白浪费掉。你可别小看它们,据专家测算,一个人昼夜浪费掉的人体能,如果全部转化为热能,可以把和他体重相当的  相似文献   

16.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学习发展的。在对环境创设中各种影响幼儿发展因素进行探索中,环境创设与幼儿、老师、家长、教学等的互动和通过幼儿自制材料丰富活动,能激发幼儿不断与人之间、材料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发展。幼儿园应该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建构要素,让环境与幼儿发展互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酷比科技     
<正>"能听会说"的衣服这是啥?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新研发的声学纤维。它具有与环境互动的神奇功能:能发声,也能探测到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因此,它能通过"捕获"人体中的轻微声响,来检测身体的功能。用这种纤维做的衣服可真称得上"健康卫士"了。  相似文献   

18.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幼儿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社会生活,培养孩子又寸舞蹈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建构主义最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他认为个体获得知识不是被动的,而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从而建构知识,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探究式教学是美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20.
论学习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性建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共同体是为了摆脱学校情境中泛情境或去情境的学习特征而形成的教育形式,它彰显的是社会性建构学习观念,强调人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社会性,关注人与其周围环境的交互性、对等性和反馈性,重视"对话"和"互动过程"。倡导学习不仅是个体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态度的改变是通过全方位地、充分地参与有组织的社会交往、社会实践的过程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