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Kate  Fox  燕南 《英语沙龙》2009,(1):56-57
幽默和搞笑是英国人经常使用的主要社交应对手法,但在葬礼这一正式的悲情场合就都不合适了。不仅幽默要大受限制,而且一般情况下忌讳的“较真”,这时却需要积极鼓励。人们要对失去亲人的家属说些严肃、认真、发自内心的话,如果自己是死者亲属,对别人的致词也要以严肃、认真、发自内心的话语来应对。  相似文献   

2.
燕南 《英语沙龙》2007,(4):44-45
衣着几乎也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样,不应看得太重。太专注于自己的衣着是不行的,说得更确切一点,不要被人认为过于讲究时髦或穿得很漂亮。英国人不求最好只求其次:装作毫不在乎,就好像他们并不怎么关心穿些什么,外表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3.
东乡族的传统文化中有吃平伙的习俗,居住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东乡族群体,依然保留着这一习俗。本文以池滩村的东乡族群体为个案,对这一习俗的发展过程和形成原因作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成长》2005,(12):71-71
米祈: 我在欣赏少数民族饰品的时候.曾经听讲解员说过这样一个关于“腰箍”的传说:德昂旌的祖先最初是从石洞里出来的.开始时每个男子都是一个模样.分不出你我他.那里面的女人更不能分辨.而她们出了石洞口就满天。  相似文献   

5.
对传统维吾尔人生、死、婚庆、节庆、日常生活以及与禁忌有关的馕习俗进行了详细梳理。从心理学和民俗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维吾尔人与馕有关的饮食习俗,这种习俗除了对神灵的崇敬之外,更多的是体现了维吾尔人群体具有现实利益的生理需要、心理活动、社会交往以及其中所蕴藏的独特的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提及"名帖"五种,包括"拜帖""请帖""贺帖""请安帖""禀帖";描写人们书写、投送、答复"名帖"的社会场景接近百次,较大程度揭示了康雍乾时期"名帖"的发展状况。一方面,其交际功能、使用时间与场合等都已定型,且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化"特点,逐渐形成"上"与"下""良"与"贱"互通共流的传播渠迳;另一方面,其材质、形制、称谓等基本规制以及投送的礼节与禁忌,是传统"礼"文化的直观呈现,也是尊卑有序、礼法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2000年第7期登载了季建飞的《“祝福”当在何日》。我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绍兴籍中学教师,有必要在这里谈谈绍兴的过年习俗,来解决季建飞的疑问,对理解鲁迅的文章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送灶和祝福在绍兴的风俗里,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鲁迅在诗《庚子送灶即事》和杂文《送灶日漫笔》和小说《祝福》中都写了送灶的事。绍兴人叫“送灶司菩萨上天”。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驻人间的“监察员”,一家的凶吉祸福全由他掌握着。灶神像两旁有一副对联:“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送灶的日子是农历12月23夜,据说是玉帝召集灶君的“汇报会”报到的日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造就了"歌丧哭嫁"的特色习俗音乐。本文从打喜花鼓、哭嫁歌、撒尔嗬、上梁歌等音乐向我们揭示了土家族习俗音乐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性格。人们常常谈及英国人的矜持、法国人的浪漫、日本女子的柔顺等等。同样,德国人的性格也有其明显特点。凡同德国人有过接触的,大都会认为德国人认真、严谨、执着,甚至于接近做事又蠢又迂腐,然而正是这样的民族却诞生了许多世界级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可以说其文化对整个世界都影响深远。这篇文章虽然只是作者身边德国人的个案,但仍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个社会对这些事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我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的历史进程。以下笔者试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旧社会,“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闽南地区广泛存在,在生育的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新中国使妇女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这种传统观念已经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渐渐的转变为"男女平等"的价值观,这种改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养老观念、传宗接代观念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漳州农历七月“普渡”习俗由来已久,源于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孟兰盆节。据史料考证,至迟在明末清初,中元节在闽南仍至台湾已成为规模很大的节日了。今天,普渡习俗不仅未能消失,反而在一些地方盛行,其根本原因在于民俗固有的延续性。普渡习俗完全可以扬弃其旧的化意识,代之以新的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挂红是羌族的最高礼仪,向来不为外界所知。文章以宗教人类学的视角论述了羌族挂红的方法、对象、意义及所负载的厚重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杨春吉 《新高考》2013,(5):84-86
众所周知,“酒”文化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各国饮酒习俗而言,可谓各具特色,妙趣横生。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15.
“游方”是清水江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和进行择偶的主要社交活动之一,台江县南宫乡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保存着许多原生态民俗文化.文章以南宫乡苗族“游方”习俗为例,认为苗族“游方”文化习俗的传承环境、表现形式与经济生活变化,应从文化的多元性加以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中”的观念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成果,它产生于原始的洞穴生活习俗,并与后来的家居宫室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的观念形成时空 的“中在”、“中和”等概念,影响着一般人的思维模式,儒、道、墨、法、佛各有自己对“中”的理解和控制方式。今后,“中”的观念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依据大量历史文献和实地访谈调查资料,阐述了哈萨克族实行的一项特殊亲属制度——“还子习俗”。其具体规则为部分哈萨克人在结婚后将所生育的一个孩子送给自己的父母抚养,祖父母把他(她)作为自己的亲生儿女,其关系由祖孙(女)变成了父子(女),称谓也相应发生变化。哈萨克族“还子习俗”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生存表达。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冀州市,清朝和民国时期,在外地经商者颇多,且业绩颇丰.因"商"而使冀州乡村形成了一些不同于一般农村的习俗:重教、善言、懂礼、讲睦、听话、嗜茶、求新、喜乐、摆谱、出轨.这些习俗,有的健康、积极向上;有的愚昧、消极有害.这些习俗至今仍然影响着冀州人的生活.研究这些习俗,扬益弃害,对于推进社会进步、实现中国梦,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男女两性恋爱,受到自己所属的文化传统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文化禁忌制度的制约。所以,各民族的恋爱方式各具特点。壮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恋爱习俗文化,他们的恋爱方式具有丰富的浪漫主义情趣,在恋爱过程中,大多数青年男女感情细腻外露,缠绵多情,没有太多礼法限制。  相似文献   

20.
徐俪成 《东吴学术》2023,(4):102-107
战国时,长江以南的主要政权为楚国,“江南”主要指楚国政治中心所在的长江中游洞庭湖流域。六朝时,长江以南的主要政权建都建康,“江南”所指开始扩展到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东晋以前,吴越地区一直扮演中原王朝敌人的角色,因此被认为民俗“好勇”“轻死”,与后来公认的江南习俗大相径庭。永嘉南渡后,“江南”成为南朝政权的代名词,作为南朝统治阶层的北来侨人,开始自我认同为江南人。他们将原先洛阳一带的社交习惯和文化习俗带到江南,建构出新的江南文化。南北朝分立造成的政治变动与文化融合,塑造了当今“江南”的地域范围和“江南习俗”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