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青 《新闻前哨》2006,(8):55-56
1.对不同地域群体的歧视 2002年8月20日,某报头版登载了一条题为《农民致富跳龙门高升成了城里人》的消息,报道一些农民依靠特色养殖致富后,住进县城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并办理了城镇户口。标题中的“高升”一词,看似欣喜褒奖,细品则含歧视之味。  相似文献   

2.
一、“边缘人”与日常生活叙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传统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已逐渐发生变化,拥有复杂背景身份的农民工目前正扮演着一种尴尬的角色:由于生活、劳作的环境变了,方式变了,条件变了,他们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但是由于他们的户口还在乡下,城里人享有的一些待遇和权利还和他们无缘,他们又不能算是真正的城里人,处于半城半乡的状态,因此被称作“城市边缘人”。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产面向市场,对农民来说致富信息至关重要。作为直接为农服务的农村有线广播,及时、准确地宣传致富信息,为农民当好参谋,显得尤为重要。因而研究、探讨致富信息直传的成功经验,是县级电台编辑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对农致富信息宣传注重“准确”少偏差致富信息的准确性,是致富信息的生命所在。农民选用一条好的致富信息,就有可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反之,就有可能劳民伤财。可见,信息准确与否,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了防止宣传上的偏差,我们在工作中注意了三点。一是选播外地信息时切忌生搬硬套。许多报刊杂志刊登的致富信…  相似文献   

4.
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的阶段中,农民围绕城里人餐桌上的需求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也面临一个重大的转变:在过去短缺经济的环境里,农民们种什么,城里人吃什么,如今,城里人想吃什么,农民们生产什么。这个转变既给农民们带来了致富机遇,也带来了过去不曾有过的困难。 从为什么难卖说起 近些年来,各地卖菜难之声不绝于耳,蔬菜难卖,水果价跌,粮食难销,辛辛苦苦的农民增产不能增收,面对着一堆堆滞销溃烂的丰收果实,他们发出了伤心绝望的哭泣。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农民要从整体上走上市场轨道,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面对风云多变的市场,农民还有种种不适应。  相似文献   

5.
办好《致富千条路》引导农民奔小康李文洪,任双平1992年以来,廊坊日报在二版开辟了《致富千条路》专栏,定期报道依靠走“一优(优质)双高(高产、高效)”农业致富之路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通过这个专栏,不仅拓宽了经济报道领域,丰富了报纸内容,美化了版面,...  相似文献   

6.
城镇户口是城市人的“通行证”和“准生活证”,为了得到它,许多人手段用尽。我国从五十年代起,一直沿用“户口决定一切”的统管办法,并严格卡住城镇人口的膨胀增加。这是不久前的一个真实事例: 美国一家世界性大公司拟在中国建分公司,并想在驻地城市投资近千万美元,但其附加条件是,为公司的中国雇员办理该市的城镇户口。但他们的要求被拒绝了。否定的理由是简单的。按我国一贯政策,靠金钱并不能买来城镇户口。城镇人口的增加,有人口自然增长(婴儿出生)和机械增长两个渠道。每年的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7.
桃江县桃花江镇肖家山村梭关门组的肖建纯、江立华、肖令纯等6名女子,自1988年始,5位先后与有城关镇户口的工矿企业职工结婚,另一位与临近的花果山乡一农民结为终身伴侣。因为当时城镇户口难上,出嫁时她们的户口仍留在梭关门。后来她们各生育子女1人,按政策其子女户口均随母落在本组。  相似文献   

8.
不少农民都期盼着能够转为城镇户口。然而,安阳市郊区三宫庙村的村民们却从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出发,坚持不转城镇户口。他们的做法,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扬。这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三宫庙村的土地被征购,人均只剩下二分地。8月28日,现任三官庙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的贺忠于,同前来调查研究的代省长程维高、省委副书记胡笑云进行了一场颇有意味的谈话: 程:你们为啥不愿转城镇户口? 贺:转了吃亏,不转有很多好处。程:都有些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9.
笑一笑     
吉利话从前有个地主,雇了两个长工。因为他非常爱听吉利话,便特意给他俩重新取了两个好听的名字:一个叫“高升”,一个叫“发财”。正月初五早上,地主要迎财神,说吉庆话。天还没大亮,他就怪声怪气地喊:“高升!高升!”高升住在楼上,一听地主喊,便赶忙答道:“下来了!下来了!”地主一听,怒气填心,又不能说什么,只好再叫:“发财!发财!”发财住在马圈里,那儿没有窗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县级新闻媒体的农民致富报道也越来越多。这类农民致富的报道大多是“某某农民、某某村,种养了什么项目,靠什么取得了好效益,带动了一方致富”云云。这种模式化报道的泛滥,使这类新闻失去新鲜感,缺少深度。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江西一位农民赖以致富的“十六字种菜经”: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那个农民依照这个“秘诀”与他人竞争,处处主动,胜人一筹。后来,一些不景气的企业从这条“种菜经”中得到启示,很快摆脱困境,使企业扭亏为盈。细细想来,这个“种菜经”对我们搞新闻报道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人无我有”,说到底就是个“独”字,这是“十六字诀”的核心。一个企业,一旦有了专利产品,就具备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就有了竞争的条件。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独家新闻也就是“专利产品”。一条好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2.
宣统元年反抗户口调查风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俊玲 《历史档案》1999,(3):110-113
户口调查是了解民情国情的基本工作,然而,宣统元年的户口调查却直接引发了一场相当规模的反抗风潮。以往的论者多从“农民斗争”及“民变”的角度加以论析,本文拟在近年出版的档案及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清末反户口调查风潮的导因、过程及其特征进行更为全面的考察,以还历史的真实。一宣统元年反抗户口调查风潮直接导因于户口调查,而户口调查则导因于光绪三十二年的筹备立宪。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迫于国际形势和国内呼声日高的压力,清廷终于发出“仿行宪政”的上谕,决定筹备立宪,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光绪三十四年底,民政部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本馆扶持兴建基层图书室 ,建立读书致富联系点 (户 ) ,发展农民读者 ,引导农民读书致富 ,开展“一、百、千”活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科技宣传中,一项可靠的实用技术、几条成熟经验,能为农民致富引路,造福四方;而一个错误信息、一则虚假广告,也可将他们导入歧途,闹得破产损财。因此,加强农业科技宣传的科学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农业科技宣传如何体现科学指导呢?我们致富报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感到主要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有的放矢的引导。农民进入商品经济的海洋,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不会“游泳”。因此,引导农民把握商品经济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5.
历经一年的努力,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县图书馆的“图书大篷车”受到当地农民的广泛欢迎,成为推动农民科技致富的“点子库”。  相似文献   

16.
我与杨浦     
一、凤凰村 我与杨浦,说来话长。我与杨浦区的关系,不是从1978年进复旦大学读书开始的。我进复旦的时候,复旦还属于宝山县五角场镇,属于郊区城镇户口,所以我就没有将上海市区的户口转到学校去。我与杨浦的关系是从1966年开始的,那一年“文革”爆发,  相似文献   

17.
刘邦举 《新闻窗》2005,(1):30-32
去年7月初,我因工作变动,又回到贵州日报记者部,刚到部里,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采访本,其中1条一年前记下的新闻线索跳入眼帘:惠水县羡塘乡对外出务工农民的管理,鼓励他们做到“五个一”,即:“结识一位老板,引进一个项目,学会一门技术,带回一条致富信息,娶回一名外地媳妇。”那么,一年多了,现在究竟如何了呢?向部领导汇报后,我下到惠水县,约起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谢学斌,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农民购书需求情况,笔者走近江苏某地区的农民生活进行了调研,采访了乡镇长、村长、种养殖户、集个体书店老板等,以求获得更多一手实用信息。江林贵(通商镇镇长):单品种、小薄本、低定价图书大受欢迎。农民喜欢图文并茂的64开本书,口袋书尤其喜欢。定价在3至4元之间,最好不要超过4元。谭伟(嘉华书店老板):农民常到我店买的书有三类:一是“农村版”“科技兴农、知识致富”类书。由传统型农业逐渐向“三高”新型农业转移的农民,“科技兴农、知识致富”的理念已经形成。他们对“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科学养殖、种植等书籍需求量大增…  相似文献   

19.
《村边地头》专栏,是我们报纸反映农村生活、让报纸走进农民家庭,成为他们爱不释手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而创办的。专栏每周一期,每次约2000来字,把指导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收到了领导、读者和办报人三满意的效果。专栏开办一年多来,我们坚持做到这么几条: 一是短小。农村干部和农民没有时间去看大块文章,所以,专栏中一篇稿件一二百字,最长不超过400字,喘口气就能念完一篇,喝口水也能读完一块。在2000字的专栏内每期刊登15至20篇。湘乡市一位农民来信说:“短得好,短得巧,一袋烟能读十来条!”二是实在、实惠。所谓实在实惠,有两条标准:事实准确,读了有用。每篇稿件坚持实事求是,既报喜也报忧,讲内心话、大实话,不吹“牛皮”,不空口打哇哇。农民说:“《村边地头》里讲了我们要讲的话,让人相信。”有用,就是想农民所想,如果登的与农民不相干,就叫没有用。我们每一期都有农村干部、农民急需的科学技术、致富信息、政策法令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5,(4)
咬定都市不放松文/纪方陕西的报刊园地,又添一枝新绿──《三秦都市报》。身处都市,我对新生的《二条都市报》当然是有兴趣的。经过细读与浏览,感觉“味道蛮不错”,挺有看头、品头.首先,《三秦都市报》,是一张为城里人办的让城里人看的报.如果说党报以反映“朝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