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
近年随着安徽经济的加速崛起,人口与经济的分布不一致性在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全省经济发展大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与经济格局相反,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经济发展滞后的皖北地区是全省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改善安徽省人口分布的战略目标就是促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中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城市生态位宽度模型和分异指数模型,测度分析该城市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中首位城市生态位宽度较大,多数城市综合生态位宽度偏小,两极分化明显. 综合生态位分异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区域发展要素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且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因子生态位宽度测度中,经济和公共服务因子生态位宽度差异最大,城市基础设施因子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小. 经济和公共服务因子、公平发展与人口增长因子生态位分异指数呈上升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因子反之.提出了天山北坡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十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引入基尼模型计算城市规模基尼指数和城市经济基尼指数,求出基尼商指数判断其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经济集聚程度普遍高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差异明显;但这种平衡性与城市群经济水平的关系不显著,且不呈现东、中、西部的地域分异特征.从区位因素、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城市化方针,以及人口流动与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公共服务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交通、住宅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从主城区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集聚度指数、不同圈层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单中心与多中心人口密度分布模拟及主城区人口密度空间重构角度探讨1982-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如下。1)近30年来主城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一直在增加,人口分布的向心性较强,人口郊区化现象不明显。人口分布集中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82-200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为低速增加阶段。从人口集聚度指数来看,人口分布集聚特性明显且人口集聚沿主要交通走廊呈条带状特征。2)各年份人口密度随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趋于减小,人口密度在0~3 km最大,在3~6 km处出现快速下降趋势;高人口密度街道分布有渐趋内移之势,低人口密度街道有渐趋外移趋势。3)单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主城区4个年份的人口密度分布模型不尽相同,1982年与2000年反函数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而1990年和2010年三次函数模型模拟更优。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2010年主城区双中心结构初露端倪,主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次中心在集聚人口能力方面较弱。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徽省池州市270名城市青年的实证调查发现,大多数内地城市青年对高房价有明显的认识.高房价的态势让绝大多数内地城市青年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让未购房青年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的未购房青年在心理压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未购房青年的心理压力都与收入水平显著相关,月收入越高的城市青年心理压力越小.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六个方面,选取了33个因子,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年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马鞍山、合肥城镇化水平较高;安徽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甚匹配;安徽省各市人口规模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一定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王之梓 《职大学报》2001,(3):105-107
指出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取得专利权的条件,其中创造数越大,则专利保护范围越小;必要技术特征数越小,则专利保护范围越大.专利保护范围越小,则取得专利权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可能性越小.文章指出了专利申请保护决策的基本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横截面数据,运用Topsis方法比较分析安徽省各城市的竞争力,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城市由于在自然区位、社会区位和产业结构因素方面的差异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城市发展在综合经济、财政金融、国内贸易、对外开放与依存、城镇化水平、居民生活、教育与科技、环境水平8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支持落后城市发展,发挥比较优势,政府适度引导,完善科技体系和重视生态坏境保护是促进各城市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形理论对贵州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贵州城市规模分布比较分散,人口分布差异大,首位城市垄断作用强;大城市缺失,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出现严重断层;城市主要分布于交通线两侧,交通指向性明显;城市空间布局不平衡,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类型属于集聚型.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未来贵州城市体系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发展中面临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的经济取得较好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主要人口问题和挑战:人口老龄化比重增加且速度逐渐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素质相对较低且分布不合理;劳动力年龄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就业压力增加,压迫经济发展。人口和发展是安徽省当前以及未来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引导才能解决人口主要问题,才能为振兴安徽经济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西部产业集聚地区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的流入;费用型规制、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流入东北地区.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组合以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城市首位律、位序-规模法则、城市中心性分析三江平原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从城镇空间分布、城镇空间集聚性和城镇空间联系三方面分析三江平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城镇体系城市首位度不高,大中城市规模相差较小;鸡西市的人口规模大于佳木斯市,但佳木斯的城市中心性强于鸡西;三江平原已经形成了以佳木斯和鸡西为中心的双核结构,但中心城市经济综合水平较弱,对外经济联系不强;以佳木斯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于以鸡西为中心的城镇体系,但城市集聚性小于以鸡西为中心的城镇体系.最后针对三江平原城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乔木树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10个主要乔木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木荷、硬斗石栎生态位宽度较大,川滇长尾槭、总状山矾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宽度越大,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越强,容易与其他树种产生较高的生态位重叠,各树种对资源的共享趋势比较明显,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从东京的城市管理经验看北京的人口调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北京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而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问题就是人口问题。纵观国外主要大城市人口发展状况,都有一个城市人口过快增长,运用多种手段综合调控人口的过程。东京经验表明,城市管理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的人口容量问题,要把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联系起来。通过副都心建设,分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通过大都市圈建设,在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保证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同时,达到人口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5.
以苏州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为基础,重点依据人文地理环境中的人口、城市、产业集聚的差异,划分苏州地理区域,在此基础上阐述各区的特征和区域发展的前景,这无论对区域管理还是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越快发展,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队伍就越庞大,这不仅给城市体育带来困惑,也给农村体育带来了新的问题.文章对人口流动下的农村体育现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农民体育维权意识、关注留守人口、城乡统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探索适合我国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模式、内容和方法。得出结论,即: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对象的选拔以自荐为主,并通过多渠道选拔培训对象;培训方式采用在集中面授的前提下分类型培训,同时推行"走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课程设置应具有科学性;级别越高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集中培训时数占的比重越小,自学时数的比重越大;级别越高的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理论培训时数占的比重越高,专项技能培训的时数越低;网球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应具有规范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18.
孔隙率与渗透率是多孔介质非常重要的属性参数,采用MRT LBM研究孔隙率损失与渗透率损失相关性以及同孔隙率异构孔隙对渗透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存在使孔隙率均匀变小的沉积、沉降或结焦等因素时,渗透率损失率是孔隙率损失率的2倍左右;同孔隙率异构多孔体中,渗透率有巨大差异;同孔隙率异构多孔体中最大孔喉最小孔喉比越大渗透率越小;同孔隙率多孔体中迂曲度越大渗透率越小。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运用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方法以及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995—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结果表明:1995—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总体差异呈“上升-下降”的倒“U”型的变化趋势. 1995年以来长-吉两市一直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并逐渐向长-吉地区和松原市区集聚的趋势显著. 经济发展基础、区域政策推动、市场经济促进、产业集聚与扩散带动和人才技术支撑5个方面是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依据城镇化的丰富内涵,从人口、经济、社会和地域景观4个方面构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联合国、象限图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2004和2014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反映城镇化水平的较大部分信息;社会城镇化和地域景观城镇化反映的信息较小,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有限。2)综合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行政等级性差异和空间集聚性差异的双重特征。3)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质”和“量”关系可划分为城镇化严重超前型、中度超前型、轻微超前型、基本协调型、轻微滞后型、中度滞后型和严重滞后型7种类型。4)城镇化的动力因子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消费品零售总额、存款余额、财政支出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主导驱动力,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拉动力这两大主体因素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有所减弱,金融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有所增强,外资辅助力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