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鉴赏诗歌要把握住诗的意境。意境由意象和意蕴构成 ,所谓意随象生 ,境与意合 ,就是这个道理。如火合热情朝气 ,水合清纯洁净 ,绿合青春活力等。象往往有多个 ,谓之意象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众多意象 ,构成行旅之人孤独寂寞凄凉的意境。要把握诗意 ,就要进入诗人精心构筑的意境之中 ,去发现、体味诗情画意。那么如何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 ,深切地体味其诗情画意呢 ?下面就结合我的诗歌教学体会 ,介绍几种方法。一、反复诵读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截最感性…  相似文献   

2.
诗词名句的填空题在高考中属A级,内容大多来自中学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文章,且题干上都标明“任选三句”,按理考生应该轻而易举得到三分,可是,不少考生在做这一题时,没有把握。  相似文献   

3.
胡琴 《教育艺术》2009,(11):23-24
语文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欣赏明珠,我们可以体味历史的浓郁芬芳、现代的流光溢彩.体味中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民族精神的凝重永恒。现行苏教版教材选文力求典型规范、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和学生一起体悟其语言美、情感美与艺术美,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4.
一、有感情朗诵,获取情感体会语文课堂上,教师特别强调,学生对课文的诗句要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  相似文献   

5.
读诗须仔细品味诗中意境,不在意境上下一番功夫,即使读到能倒背如流,也不过是机械记诵,如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犹同未读。什么叫做意境?顾名思议,“意”是情意、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物描写而言,也包括诗人所见所历的事情,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之类的描述。“意”和“境”高度融合在一起,就自然形成一种可以引发读者想象和联想、使人恍若身临其境的艺术境界。人们在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是绝句。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往往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优美动人的图画,并抒发自己此情此境中的真挚感情;有的则描绘了典型环境里的人或事,逼真自然。这,就是诗的意境。我们讲古诗,必须领着学生进入这种意境,使学生读着诗句而情转意移,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乐在其中,动在其中,回味无穷。这就叫做再现意境,诱人神往。再现意境是小学古诗教学  相似文献   

7.
关于诗的意境,论及者颇多。但见仁见智,确系永不褪色之话题。鉴于斯,笔者闲话一二,以凑热闹是也。 意境即境界。意:是指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境,是指经作者提炼而描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意境指作者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其主观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构成一个鲜明而独特的、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天地。 唐代温庭筠《高山早行》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作者只用了十个字,就十分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幅山村秋景的图画。其间有破晓的鸡啼,有晨风中的茅舍,有西坠的  相似文献   

8.
位俊岩 《成才之路》2010,(22):52-52
品味古诗意境是古诗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所谓意境,“意”即情感,就是诗人倾注于诗中的思想感情:“境”即境界,就是诗所表现的艺术深度。品味诗的意境,就是要充分领会诗中所表现的情景交融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我国传统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从创作角度上看,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同客观景物相统一而产生的浑然相契的统一体。从鉴赏角度上看,意境又是读者在审美观照中,借以感受言外意、境外昧、弦外音,受到感染和陶冶的诱导物。正如王国维所言:“文学之工与不工,  相似文献   

10.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目标,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品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意境?顾名思义,“意”是情意,就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界,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与“境”融合,就能形成一种艺术境界,它可以触发人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强烈的感染。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强调文学作品应该有意境,诗尤其应该如此。举具体的诗作来谈,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意境?顾名思义,“意“是情意,就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界,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与“境“融合,就能形成一种艺术境界,它可以触发人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强烈的感染.清末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强调文学作品应该有意境,诗尤其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13.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试探,尤其是在教《五彩池》一文的语言中力求让学生自始至终能够感到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五彩池》教学过程中要将美的语言读出来。讲出来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让美渗透学生的心灵。为此,我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4.
15.
盛新凤老师是一位非常年轻的特级教师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 ,她潜心研究 ,硕果累累 ,先后独立进行了四个省级课题的研究 ,有二十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曾六十多次在省内外公开示范教学 ,足迹遍布全国许多个省市。盛老师作为省特级教师 ,市语文学科的带头人 ,一直走在教改的最前沿 ,构建了“诗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那一个个富有个性的教学案例 ,诠释着她对课堂、对教学、对新课标独特的理解和感悟。盛老师教学的成功 ,源于她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师生精神上的平等 ,师生间金石相击的火花迸射 ,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 ,以及对诗化语文…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汪国真、席慕容等曾激励一代人的诗作名家,已不被今天的学生所知晓。我不甘心这样的流失和沦落,要在教学《乡愁》时把诗歌的真、诗歌的善尤其是诗歌的美带到课堂里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充分领悟到诗是我们生活中的精细部分,它扩展、净化、提炼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文学大花园中,唐诗是一枝独具姿色的奇葩。中师《文选和写作》教材第五册共选入诗歌三十八首,其中唐诗就有二十九首。我在唐诗教学中体会到:要使学生通过唐诗学习掌握诗歌学习的钥匙,必须抓住意境这个核心,千方百计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诗贵意境,这是历代名家论诗的经验之谈。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巳。”(《人间词乙稿序》)意者,作家的主观情意;境者,作品所描写的客观物  相似文献   

18.
讲到“意境”,有的人认为它很抽象,也很神秘,似乎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其实意境是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的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王国维在《人间诗话》中说:“言气质、押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意境而二者随之矣。”意境是诗和散文突出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体会意境     
本文就古代诗歌教学的方法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把“体味意境”作为重点,提出了“体味意境三步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学科,它是没有国界的语言,是打动人心的旋律,是表情达意的媒介,而最富有魅力的地方则在于它的弦外之音——意境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揣摩音乐的弦外之音,巧妙渗透审美教育,打造具有感染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音乐意境,并有效激发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通过这种美的共鸣,推动我们的音乐教学,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感受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