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世纪之交以来,美国教师培养面临内部质量提升和外部质量问责的双重压力.在此背景下,伴随数据系统和分析方法的发展以及教师增值评价的推广,教师培养项目的增值评价应运而生.教师培养项目增值评价基于教师培养项目→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成绩的因果逻辑,通过统计计量模型来评估教师培养项目对学生成绩的贡献度.其中项目效能的证据选择、效能测量以及效能增值结果的意义阐释构成教师培养项目增值评价的关键内容.教师培养项目增值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公众对于强化教师教育绩效责任的呼声,但依然存在着信效度和适用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稳步推进与逐渐深入,教师增值评价对反映学生真实进步和教师实际教学效能、激励教师成长及助推学校变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增值评价的理念从早期的保障评价客观、服务绩效管理,转变为促进教育公平、引导师生全面发展。教师增值评价的建模方法从基于线性回归的简单预测分析、基于方差分析的混合效应分析,逐步发展到融合机器学习的智能算法分析。教师增值评价的实践模式主要分为基于学业成绩的教师个人评价、基于学生素养的教师集体评价以及基于终身发展的全体师生评价。教师增值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向包括多元模式、指标融合、数据互联、模型优化、智能平台5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赵佳楠 《科教导刊》2023,(16):142-145
增值评价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努力,中小学实施增值评价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关注全体学生,促进教育公平;第二,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学校效能;第三,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中小学落实增值评价首先要选择试点地区,总结经验。其次,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最后,评价结果应公开透明,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后续教育实践当中。在推行增值评价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天花板效应、陷入技术囹圄以及与其他评价方式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增值评价是对职业院校学生在技能、知识、社会、职业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进步或转化程度的评价,并依此对教师和职业院校开展效能评价的价值判断模式。职业教育增值评价从基础教育增值评价演变而来,并经历了基于职业成就的增值评价向基于多元化数据增值评价的发展转变。职业教育增值评价与教育公平逻辑、教育心理动机逻辑和高质量发展逻辑紧密相关。需要从体制机制建设、评价模型研究与实践、智慧化数据库建设等路径出发,实现增值评价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本土转化。  相似文献   

5.
增值评估:一种发展性的学校评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育机构使用增值评估法,始于美国。增值评估以学校教育活动对学生增加的价值为教育评价标准。学校评估的增值评估法引入我国,不仅能增强学校效能评估的效度,而且为我国的教育评估提供了新理念,具有借鉴意义:以教育效果代替教育质量;更加关注弱势学生和弱势学校,强化公平原则;推进发展性评估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评价是美国当前的一个重要教育话题。高质量的有效教学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目前美国许多学校正在采用的教师评价方式不能甄别出教师间效能的差异。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改革模式:增值模式和基于标准的评价模式。联邦政府启动大量资金,优先分配给那些愿意改革旧的评价体系、建立新的评价机制的州。联邦政府的这些新政策激励各州建立一种能够鉴别、提高教师效能的全面综合的教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国际比较和批判性分析的视角,以教师增值评价为抓手,借鉴美国增值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经验,批判性审思教师增值评价的本质特性、技术边界、应用限度、融合趋势、实施条件等问题,多方位探寻增值评价在中国教育评价体系中的价值路向、技术路向、应用路向、发展路向和实践路向。分析发现,教师增值评价具有以学生成绩增幅结果为依据诊断教师贡献度、以学生成绩增长的因果效应表征狭义“教师效能”、以增值模型为核心技术测度“增值”、以特定年级学科教师为适评对象等本质特征和局限,因此,在充分肯定和最大化发挥其循证导向和技术优势的同时,要避免对其价值的过分夸大和泛化。增值模型在信效度和统计偏误等技术层面依然存在激烈争议和未解难题,应针对性开展国际前沿技术探索,以破立并举的原则实现本土化技术突破与创新。美国教师增值评价政策演进和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增值评价结果服务高利害决策存在较高风险,应强化其诊断功能。增值评价与多元评价方法的融合趋势成为国际共识,应以价值多元化为导向,以利益相关主体的多元协商为原则,构建增值评价与多元化测评方法及多样化证据的系统性融合机制。增值评价从理论走向实践,须逐步在全国学生学业成就及进步程度...  相似文献   

8.
探索增值评价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要求,也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我国1998—2020年增值评价研究的知识图谱,可以发现,增值评价研究可分为初现、沉寂、发展以及高潮四个阶段,聚焦于"学校效能""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公平均衡""新时代教育评价"五大主题.为了更好地为中小学校服务,增值评价研究应丰富增值内涵、优化增值模型、融合多种新时代教育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教育评价中较客观全面地考虑学生学习的影响因素和学习基础,从而真正公平有效地评价学生和学校。教育家布鲁姆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率先提出用"增值评价"来评价学校。教育增值评价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评价中出现的不公平问题。教育增值评价作为新的一种客观科学、合理公  相似文献   

10.
任春荣 《中国考试》2007,(4):12-16,38
增值测量法通过测量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与同一抽样中其他学校的起点相似的学生相比,所取得的某方面或各方面的相对进步,计算学校增值,以学校增值作为统一标准评价学校效能。这一方法考虑了每个学生个体的增值,排除了生源差异、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等因素对学校效能评价的干扰,有利于减轻考试分数至上的压力,促进教育公平,对我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等教育增值评价模式的兴起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回应社会问责,一种重新回归学生本位,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评测高等教育为学生带来影响的增值评价运动正在美国大学兴起。增值评价主要测量学生从进入大学到毕业期间所发生的变化,目前可运用直接法、间接法、事后法三种方法来测量。学生的增值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增值评价改变了大学以往过多以"输入"为标准、以经验判断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模式,构建起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可显现证据为基础,以教育过程、学生学习结果为核心的一套新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对以往高等教育评估模式的超越,也是美国大学回归大学之道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从PISA试测研究实践的视角看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在教育评价理念、技术、手段和结果报告等方面对我国的大规模教育评价改革都有值得借鉴之处。基于PISA对学生素养、教育整体质量、教育公平评价指标的解析,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展PISA2006中国试测研究实践收获的启示,我国大规模教育评价改革应充分利用现行大规模考试数据评价的资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关注影响学生成绩差异的相关因素,开展横向对比和纵向追踪研究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胡娟  徐鑫悦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6):5-11,18
高等教育增值评价具有复杂多样性,其发展历程和相关争论较能展现增值评价面临的挑战。发展经历了理念萌芽、实践探索与反思改造三个阶段,争论主要围绕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与公平性、评价过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评价结果的诊断性与应用性展开。高等教育增值评价注重能力变化和就读体验,强调“努力”和“进步”,是对传统评价模式构建的“理性神话”的突破,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在我国发展高等教育增值评价不仅要科学探索如何测算“增值”,更要理性思考如何使用“评价”,注重评价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周谷平  余源晶 《教育研究》2012,(2):35-40,52
以教育部年度《工作要点》为研究素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政策文本进行解读,考察近30年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政策关注点及走向发现,《工作要点》对教育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阶层差异和教育补偿均有涉及,关注点分布均匀,新世纪后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面有所扩展。从整体走势看,政策话语对公平问题的关注呈低起点、快提升的特点。《工作要点》的用词和行文中对农村地区、农村教育和农村地区教育对象表现出明显的话语关注,正是中央的文件精神在教育政策中的具体体现,表明我国教育政策对教育区域公平的关注日益具体和深入。教育公平将成为政策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美国公立学校占统治地位的单一工资制近些年来受到了许多批评,随着“增值评估”的出现,影响绩效工资实施的技术障碍似已不复存在,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在美国一些地区的公立学校中正深入开展,以激励教师与提高学生成绩为宗旨的绩效工资已经成为美国全面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典型案例包括罗蒙内计划、米尔肯家庭基金会的教师提升项目、田纳西州查塔努加的教师奖励方案等。改革目前虽遭受很大的阻力,但受到了两党的支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与我国教育发展进程相伴始终的问题。纵观学术界对教育公平问题和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探讨、我国教育公平现实问题的研究,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措施和途径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学生评价过分强调鉴定、甄别与筛选的功能,其目的是“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儿童”,导致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步履维艰,所以,传统学生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增值性学生评价从“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育”的目的出发,重视学生评价的改进、激励和发展功能,秉承尊重差异、注重起点、关注过程和强调发展的理念,因此,它自美国诞生以来迅速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s about changing concepts of equity in UK higher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it charts the moves from concepts about gender equality as about women’s education as a key issue in twentieth century higher education to questions of men’s educ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se changing concepts of equity are linked to wider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s,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growth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or what has been called ‘academic capitalism’. Feminist theorists and activists, often called second wave feminists, developed concepts of gender equality in education, including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se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higher education and policies with the expans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around notions of widening participation. Notions of widening participation in policy and practice arenas focus on equity as about social class, socio-economic disadvantage, ethnicity and race, rather than specifically on gender questions. Equity is now twinned with diversity and where gender is now invoked it is largely about young and working class men’s disadvantage in rela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I will also provide research evidence from the UK’s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search Programme (TLRP) which has been the UK’s biggest ever initiative in education research about equity and diversity as currently conceived in UK higher education. I will show how gender has been incorporated with diversity questions and has lost its critical and feminist edge. I conclude with addres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o address questions of equity and diversity, attempting to counter the systemic inequalities in current forms of UK higher education.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new, critical and feminist pedagogies. More inclusive or ‘connectionist’ approaches, rather than ‘teaching to the test’, would engage socially diverse men and women students in a range of higher education subjects and sett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