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海峡两岸人员、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台湾文学出版界的一些从业人员已陆续前来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社签订合同,协议把大陆已出版或未出版的一部分文学、学术著作在台湾出版。这是一件好事。为了搞好这一文学交流活动,大陆的作家和出版界有必要了解台湾出版业的情况,弄清楚来大陆的台湾文学出版从业人员是否是知名出版社的代表,或者不过是名不副实的皮包商人。近年来,我因主编《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辞典》,对台湾文学出版业的情况有所了解,这里作一简要介绍: 台湾的文学出版界包括出版社、书店、书局、出版公司、文化供应社、报社、文化社、“新闻处”、“教育厅”以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出版界,最近又出现了一个新型的出版社“硕人出版社”。该社成员皆由女性组成,标榜以满足女性读者的需求,带领台湾女性进入全方位阅读为其出版宗旨。该社表示除了出版普通图书外,也  相似文献   

3.
两年一度的北京图书博览会,是出版界的盛会,来自世界多个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诸多出版公司和国内的出版社代表汇聚一堂,交流出版信息,展示最新成果。网络公司的加盟为本届盛会增色不少,人民时空网、庄子网、博库网、寻书网都以其宏大的展台和强劲的宣传攻势,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博览会期间,各种专题研讨会也吸引了不少出版界的同仁、8月31日下午,内地著名出版社和知名网络公司与香港出版代表团20几位代表就“出版界如何面对新技术的挑战”这一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讨论会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王志…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台湾解严,台湾社会在迈向工业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必然要反映到出版界。从书籍开本的变化及彩色封面的兴起,到出版策划的全面引入,出版界进入了全面竞争的商业阶段。广告、直销成为发行的主要手段,一大批新出版社成立,许多传播机构及企业的出版社成为出版界的生力军。在一些出版社或倒闭或由盛至衰的同时,一些大出版公司开始崛起。文学出版社依旧占有重要地位,但译著已充斥图书市场,期间还伴着日本漫画的大举登陆。七十年代较具规模的出版社有正中、台湾商务、台湾中华、  相似文献   

5.
台湾的大学出版社常年积弱不振,出版品虽然偶有佳作,但是出版量极少,且很难在图书市场上看到,这也算是台湾出版市场的怪现象之一。台湾的学术出版一直由其他类型的出版社支撑,也孕育出了不少知名品牌,如专门出版法律的三民书局、五南文化,出版社会学的巨流、群学等。不懂其中缘由的人,经常把矛头对准大学出版社,批判大学出版社不愿承担学术出版的责任。实际上,台湾的大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台湾儿童读物的出版,呈现着活跃与增长的势态。目前经常为孩子们出书的出版社有百十余家,其中影响较大、出版数量和质量都为佼佼者的有:光复书局、大众书局、明山书局、东方出版社、信谊出版社、汉声  相似文献   

7.
殊途而同归,度尽劫波以后的大陆和台湾出版界曾经萌发过一种共同的热情——六十年代前后对古代中国藏书文献的大量重印。在这一功德无量的热潮中,似以当时在上海的古典文学出版社,北京的中华书局和台北的世界书局、艺文印书馆、大华印书馆、广文书局诸家贡献尤丰。尽管在六十、七十年代其继续发展的道路各有曲折,但此举的功德意义却丝毫未减。时至今日,国内  相似文献   

8.
台湾的大学出版社常年积弱不振,出版品虽然偶有佳作,但是出版量极少,且很难在图书市场上看到,这也算是台湾出版市场的怪现象之一. 台湾的学术出版一直由其他类型的出版社支撑,也孕育出了不少知名品牌,如专门出版法律的三民书局、五南文化,出版社会学的巨流、群学等.  相似文献   

9.
刘冰 《出版史料》2005,(1):45-52
李杨世界大战是指世界书局管理权力之争夺战,文攻武斗,轰动当时台湾文化界、出版界、法律界、甚至立法院的一件社会新闻的大事。这场世界大战从1954年开锣,至1963年落幕,有幸这段时期我适在世界书局任职,躬逢其盛,身历其境,有时也跑跑龙套,参与其事。现事隔五十年,当时年少气盛,现已满头白发,幸我保留的一些资料还在,乃将记忆所及记下,提供我出版界史料中可记载的一段逸事,可作为笑谈,也可作为殷鉴。  相似文献   

10.
据香港媒体报道,由于过去几年台湾出版界在经济不景气下图书大量出版,使出版社出现现金短缺,积存大量的库存,台湾书店渐渐成为地摊式售书场。据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陈万雄预测,今年香港将成为台湾推销库存书的场地,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香港的零售市场。面对如此环境,香港本地大大小小出版社也将竭尽全力迎接未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从1987年以后,台湾许多同胞回大陆探亲访问,于是我们与台湾出版界的朋友经常在北京见面,但大陆出版界极少有人访问台湾,因此我们这次在海峡彼岸相见,真是太难得了。我们大陆出版界代表团一行12人,从5月5日到15日,在为期10天的访问中,接触了台湾一些有影响的与大陆出版界合作较多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台湾出版历史的学术专著——《台湾出版史》在《出版广角》连载后,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9月1日上午,“《台湾出版史》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及海外的华文出版界人士150余人出席了这一华文出版界盛会。这也使得该发布会成为第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最大的一次华文出版人聚会。  相似文献   

13.
业界动向     
台湾书市出现多起诈骗事件据台湾媒体报道,一些为图书馆采购的业者,如台中宝庆文化、台北乐学图书、联经出版公司、三民书局和高雄的开卷图书公司等,都接到自称老师的人来电,为大学图书馆代订购图书,并且指名要购买某出版社的书。可是业者和出版社谈妥书价,付清书款,送书到学校  相似文献   

14.
台湾截至一九七七年底,登记的出版家已逾一千六百家。但经常出书的不超过五百家。累计出过上百本书的,仅一百家左右。除正中书局、台湾商务印书馆、台湾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三民图书公司、黎明文化公司、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华欣文化事业中心、台湾开明书店、美亚出版公司、文化图书公司、艺术图书公司、地球出版社,光复书局、成文出版社、维新图书公司等设有编辑、发行和门市部,较具规模外,多数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15.
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7月21日假北师大出版社会议厅召开了在京理事扩大会议。会议由会长许力以同志主持。 会议总结了促进会近年来开展的工作,并议论了今后如何扩大与海外出版界的联系,加强文化出版交流,进一步开拓与海外合作,为我国出版事业做出贡献。会议还增补了理事。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每年在春季举办一次合作出版洽谈会,从1989年以来已先后举办了七届,受到海内外出版界热烈的欢迎。海外欧、美、日、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出版界的朋友反映强烈,欢迎通过这样形式,与中国出版界交朋友,进行合作。特别是海峡对岸自己的同胞,自1989年以来,前来参加洽谈会的出版界人士很踊跃,每年都有庞大的代表团参加。今年成都洽谈会,台湾出版界与会代表80人。香港出版界与内地虽经常有联系,也仍有代表人物前来,与世  相似文献   

16.
光复书局是我结交的台湾出版界的第一个朋友。1987年,我担任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的时候,经一位日本朋友介绍,在北京接持了第一个从台湾来的同业,就是光复出局。在我印象里,光复是第一家提出在出版业务方面进行合作的台湾同业。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台湾大环境景气并未回升,出版界叫苦连天。多位出版人指出,出版业近两年的衰退,虽受到大环境的牵连,但也反映台湾阅读环境的特有问题:出版量过大,造成消化不良。 台湾大块出版社董事长郝明义以“急性胃炎”比拟台湾目前的出版现况,出书量太大,让读者和书店难以消化了,出现暴食后的疲乏。 在台湾出版界向来以稳健扎实著称的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不讳言,为了度过这两年的出版寒冬,从2002年年初起公司的政策就是压低总出书量(比2001年少20余本),  相似文献   

18.
资讯频道     
《现代出版》2010,(5):76-76
内地资本首次登陆台湾投资出版业 近日,有内地资本背景的台湾新经典文化出版社在台湾正式成立。该公司的内地资本背景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出版公司之一的北京新经典。这实际上也是内地出版企业首次在台湾地区投资成立出版公司。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出版业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原因很多,除出版界的努力外,学者文人的积极参与也是重要因素.他们或者创办出版社,如李公朴的北门出版社,以及和黄洛峰、艾思奇等创办的读书出版社,陶行知的大孚出版公司,老舍和赵家壁的晨光出版公司,还有鲁迅自办的几家出版社等等;或者在出版社任编辑,如巴金、陆蠡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郭沫若任泰东图书局编辑,闻一多、楚图南、潘光旦等任北门出版社编辑,商务印书馆旗下担任编辑的学者文人更是众多;或者  相似文献   

20.
除了中国内地与台湾外,香港是华文出版的第三大市场,因为香港是中西交汇的地方,出版文化也正好反映出这样的运作及价值。香港有数十家出版社,每年出版书籍近2000种,而10余家教科书出版社也—直供应着本港学子的课本与参考书。香港的书店往往都摆放着内地、台湾、本港及欧美最近的出版物,国际化程度可谓在华文圈以至国外大都市中少见。香港是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