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洪 《中国集邮》2001,(1):17-17
平日玩邮,偶有一得,不吝纸墨与大家共赏。附图为笔者集藏的两枚美术邮资封,编号为1-1957,主图为著名画家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该画作浓淡相宜、内涵丰富,极具时代特色,是新中国首套首枚美术邮资信封,深为广大邮迷喜爱,特别对美术专题、邮政用品专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素材。由于40多年的损耗,如今其收藏难度和市场价格也越来越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2.
体育类的美术作品在体育领域及整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具有鲜明体育文化艺术特征的产物。追溯体育和美术的初始起源,种种迹象表明,同是劳动这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活动孕育了体育和美术原始的胚胎。当时的人类并没有自觉和明确的意识思维,事物的本身是模糊的概念。不论是体育的产生,还是美术的产生都是人类的自然行为,是直接为劳动、生活过程服务的。因为劳动导致了人类自觉传授动作技能需要的产生,从而使体育在这一传授活动中萌芽,但囿于当时还没有文字,这些方面的知识、经验的交流和记载,最好的办法则是用图画来表达。也…  相似文献   

3.
冯远 《收藏》2006,(8):28-29
认识士增先生是在1980年,那时他就职于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编辑部,事业有成,风华正茂。在我们的眼中,他已经是中国美术理论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后来不断读到他发表的文章,觉得他对中国美术的历史和现实,常常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于画家和他们的作品,能够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客观地评点,中肯地剖析,所以他的评论文章总能受到被评论画家本人和其他读者的欢迎。时任《美术》杂志主编的邵大箴说过,张士增的优势是他懂画,自己也画得好。所以他的文章,无论是理论还是评论,总能切合创作实际,言之有物,深入浅出,让读者从中获得裨益。士增先生给大家的印象首先是一位谦谦学者。  相似文献   

4.
佳片小识     
笔有幸在今年2月香港国际邮展中,购得一枚清朝实寄美术明信片。该片是1枚地方印制的北京颐和园17孔桥美术明信片。17孔桥全长150米,宽8米,望柱雕有544只小石狮。从该片的画面上看,是秋末冬初的景象:桥护栏上的野草已枯黄,远处的树木已落叶,桥下河水见底,露出桥墩的砖石,显出一片悲凉景况。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几乎没有发行过真正意义上的美术专题邮票,那些出现在邮票上的美术作品,主要是用来表现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即便是50年代初的那些邮票,也大多选用受到列宁、斯大林所推崇的以巡回展览画派为主  相似文献   

6.
在明治时代之前,围棋是“琴棋 书画”四艺中的一种,在日本被视作 是一种非常优雅的艺术。在西洋舶来的文化中,由于也有音乐和美术,所以,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很顺畅地保留了相关的一些内容,但惟独围棋被排斥在外,下围棋好的孩子受到大家的轻视。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中小学生有足够多的在校学习音乐和美术的时间,但在校学习围棋的学生却少而又少。 在这方面还有另一个例子,岩波书店是日本字典、辞典等工具类出版物方面最大、最有权威的一个出版机构,它出版的《广辞苑》是最为权威、涵盖面最广的一部百科全书,但是,其中却没有…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学美术欣赏课的设置,它所执行的是深层次、宽范围的美育职责.具体而言:美术欣赏课在教学上,对学生所进行的美的教育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宽度,即是“多维美”的教育.也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艺术美教育的同时,将艺术上的美和规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培养学生对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的理解、追求,唤起学生对自身、自然及社会的热爱之心,从而达到塑造自己、改造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1924年,颇具规模的华成烟草公司成立,生产出美丽、牡丹、芬芳、金鼠、麒麟等许多有影响的香烟产品。其先后发行的画片有京剧百丑图、100枚一套的京剧大花脸、三百六十行,儿童教育画片,有喜戴高帽子、落汤鸡等铅笔画的滑稽人物画片,有单色铜版纸印的白光、周璇、王人美、黎莉莉等明星画片,有单色铜版的名胜古迹,有西洋工笔水彩的大枚中国风景画片,西洋水彩画法上香烟画片,华成是第一家。  相似文献   

9.
易么佳 《集邮博览》2012,(10):42-43
老美术信封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一幅幅精湛的画卷。一枚小小的美术信封上,包含的信息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涉及的图案有风云人物、书画作品、名胜古迹、艺术摄影等题材。随着时光的推移,一些美术信封被遗弃或销毁了,特别是建国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老美术信封,已成为收藏界追逐的精品。  相似文献   

10.
正记得当年有人批评徐悲鸿是用西方素描画中国画时,可染先生却对他的学生说:"对于中国山水画,素描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李可染革新中国山水画,其入门途径,就是用西方素描来收拾传统山水画的散、乱、松、碎,把块面和调子引入山水画,借以加强山水画的整体感,以最终达到水墨山水画上墙之后能与油画抗衡的视觉效果。因此,可染先生外出写生时,以西方素描方法,用铅笔画了许多山、石、树木、舟船、瀑布、水口等等自然景物的速  相似文献   

11.
水平 《收藏》2006,(9):142-147
刘海粟(1896-1994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书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刘磐,字季芳,江苏常州人。刘海粟自幼酷爱书画,6岁读私塾,14岁到上海背景画传产所学西洋画。1912年与邬始光,张聿光一起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并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汪济远等高材生,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写生 和旅行写生,为西画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印象派出现于19世纪后期,在对法国与世界美术的发展,尤其是对油画的传统形式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璀璨的艺术财富(参见020431,0204F3)。  相似文献   

13.
1957年,我国开始发行美术邮资信封,编为第1号封的美术图是汤文选所作国画《婆媳上冬学》(见图)。 汤文选先生1925年出生于湖北孝感,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一位享有盛誉的中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建国初期,他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中国画的革新和创作中,他的成名作就是《婆媳上冬学》。 1957—1976年,一场政治风暴使汤先生历经坎坷磨难。在艰难的处境中,他开始了花鸟画的研究与创  相似文献   

14.
何海锋  朱晓清 《收藏》2010,(11):68-70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就清代绘画艺术而言,它属于中国美术发展的衰落期,世俗化倾向尤为明显。然而,在这个美术发展的衰落期里,也出现了“四僧”“扬州八怪”等大家,更重要的是兴起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指画”,并在清中期画坛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流派——“指头面派”。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邮政用品,可分邮资明信片、邮资信封和邮资邮简三大类。邮资片封简是在通信材料上预印邮资图,供人们不需粘贴邮票即可直接寄递的片封简。 从性质上来分,新中国邮政用品有普通、纪念、贺年、风光、美术等多种。邮资片封简因其使用方便,故深受用邮者欢迎,同时也是集邮的重要对象。在FIP和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7,(12)
正2017年11月1~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关山月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杰出画家,也是为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美术教育家。关山月的一生与时代同行,用自己的画笔表现时代和生活,他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彪炳史册,影响深远。关山月先生艺术生涯的重要节点,如:1955年"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的《新开发的公路》,为传统山水画在新中国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1957年,关山月先生在参观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7,(5)
正2017年4月13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协办的"回望云峰——中国美术馆馆藏赵望云作品巡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展出中国美术馆藏赵望云经典作品共计150余幅,较为全面、系统地呈现了赵望云先生的艺术成就、总体面貌和艺术历程。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馆长  相似文献   

18.
张晓凌 《收藏》2014,(21):2
唐近豪,广东潮汕人,生于1946年。新加坡国家美术总会会长、现代画会会长、亚洲美术联盟委员。张晓凌(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从发展的时序上看,国内抽象艺术的“东方转向”要晚于唐近豪。从这个意义上讲,唐近豪应该是华人抽象艺术“东方转向”的先知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东方的宇宙观、绘画方式、结构与色彩已内化为全新的抽象艺术理念与方法,在完整地呈现一个艺术家关于东方的想象的同时,也为抽象艺术领域提供了标志性的图像与风格。  相似文献   

19.
那是在上世纪1979年,期刊的出版发行再度兴起,我们单位来了久违的报刊征订目录。那时我正好是26岁的小伙,本该长知识的时候历经“文革”文化沙漠,见到征订目录上所列的期刊真有如饥似渴的感觉。当时我是个初级美术爱好者,喜爱涂涂沫沫,写写画画,自然首选《美术》杂志,但是那时的紧俏杂志都是“限额”的,《美术》杂志就在其列。正如后来的新邮预订,只有老订户和有关方面才有资格订阅。一气之下,就把目光盯住了新创刊的《世界美术》,我与同事们调侃说:“不让订中国《美术》,那就订《世界美术》吧。世界包含了中国,这本杂志肯定不赖!”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06,(5):157-157
上海嘉泰2006年春拍定于6月27-2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25-26日在同一地点预展,此次有中国书画,古籍善本,西洋美术、瓷器、玉器、杂项等共千余件拍品,组成多个专场上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