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卞孝萱 《寻根》2007,(6):106-107
清扬州府江都县(今扬州市)方尔谦(地山)、尔咸(泽山)兄弟,诗名早著,海内称为“二方”,兄为“大方”,弟为“小方”。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合校本)》云:  相似文献   

2.
夏曉虹 《中国文化》2012,(2):205-218
伍庄(1881—1959),谱名文琛,字宪子,号梦蝶,广东顺德人;为康有为万木草堂弟子,故又别字宪庵,因“康门徒侣多以庵字相称,即是源出康门之标记”。以此,伍与梁启超有同门之谊。不过,  相似文献   

3.
柴氏探源     
祝治平  柴存才 《寻根》2006,(2):114-116
柴氏源流柴氏源于三支,其一始于祝融之孙会人。史载,黄帝之孙颛顼帝有两个曾孙,名重黎和吴回。帝喾时重黎在轩辕之墟(今河南省新郑市)任火正,称谓祝融。祝融食邑于新郑一带,《左传》云:“郑,祝融之墟也。”共工氏作乱,帝喾命重黎诛之而不尽,被诛,以其弟吴回为火正。吴回死,子陆终继为火正。  相似文献   

4.
所謂"近代四公子"究為誰人,紛争落在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滿清宗室紅豆館主溥侗、張謇之子張孝若、盧永祥之子盧小嘉四中擇二的歧異上,但另有兩位的入選,始終不可撼動,這就是"中州更有雙詞客,粉墨登場號二雲"[1]:袁世凱主子袁克文(1890-1931,號寒雲主人)和張鎮芳[2]之子張伯駒(1898-1982,號叢碧主人、凍雲樓主).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代的大思想家荀子,也被人们称为“孙卿子”。这个“孙卿子”,既不是官名、爵位。也不是号、字,那么它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呢?原来,汉宣帝的名字叫刘询,为了避皇帝的讳,当时人就把“荀”改成了与之谐音的“孙”,荀子自此之后也就称为“孙卿子”了。  相似文献   

6.
炎帝八世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炎帝八世考□何光岳一世炎帝神农氏。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易·疏》作“任巳”,《北堂书钞》二十三引“佳巳感神龙,而生神农”,“佳”即“任”之误)。有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华山之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易·...  相似文献   

7.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型人物,关于他与佛教的因缘际会,早已广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苏轼之接触佛教,至少可以上溯至他十来岁之时,他“少年知...  相似文献   

8.
张天周 《寻根》2004,(1):25-29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婚嫁看成是人生的“终身大事”。《礼记》中云:“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古人看来,婚姻有两大任务,即“事宗庙”和“继后世”。这是封建家族制度下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李心传(1167-1244),字微之,又字伯微,号秀岩或秀岩野人,晚号霅滨病叟,隆州井研人(今四川乐山人),历官史馆校勘、工部侍郎等,一生潜心著述,成果颇丰,与李焘并称“二李”,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井研四李”家学渊源,名重于巴蜀之地,心传则经史兼通,学识渊博,当时文人雅士大都乐于与其交往。  相似文献   

10.
怎样读《论语》《孟子》张茂泽清朝康熙时,内府仿刻南宋淳衤右二年(公元1242年)大字本《四书章句集注》,在《论语序说》之后,已刊出《读论语孟子法》,据朱熹《书临漳所刊四子后》说,“考旧闻为之音训以便观者,又悉著凡程子之言及此者附于其后,以为读之之法”...  相似文献   

11.
4、唐代韩混《五牛图》 唐代韩混《五牛图》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后人称“牛马二韩”(另一人为韩干,擅画马著称)。 韩混(723~787),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今西安)人,少师休之子,以荫补骑曹参军。  相似文献   

12.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在文学艺术各方面堪称全才。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占剑 《寻根》2006,(4):75-82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秋,宋高宗于扬州行宫郊祀,孔子48世孙、衍圣公孔端友(字子交)及从父、中奉大夫孔传奉诏侍祀。嗣后,金兵大举南下,锋芒直指淮扬,高宗君臣仓皇南渡。在孔传的支持下,孔端友奉端木子贡手摹“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北宋政和年间所颁铜印,率近支族属扈跸而南,辗转数千里,于建炎三年(1129年)年底到达今浙江衢州。宋高宗驻跸临安后,孔端友携从父孔传等谒阙上疏,“叙家门旧典及离祖丧家之苦”,因功赐家衢州,以奉楷像。南渡的孔子后裔遂在衢州安家落户,孔氏遂有南北宗之分。  相似文献   

14.
刘燕歌 《寻根》2009,(5):39-42
亘古至今,对家族兴旺的期盼,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读《诗经》时,便可以感受到这种强烈的企盼心理,如“干禄百福,子孙千亿”(“大雅·假乐》)、“克诬克祀,以弗无子”(《大雅·生民》)等,都是希求子孙昌盛、瓜瓞绵绵的祈祝之词。古代隆重热闹的诞子礼俗便是这一文化心理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刘伯温的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伯温的谋略胡星斗一刘伯温(1311~1375年),名基,谥文成。诞生于浙江青田县(今文成县)的书香世家,排行为二,自幼博闻强记,“于书无不窥”。少年时即著《春秋明经》二卷。16岁考中秀才,22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其时人称刘基“诸葛孔明之俦”,“...  相似文献   

16.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道号长春子。金熙宗皇统八年,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8),生于山东栖霞之滨都里。他天资聪慧,身经忧患,自幼勤苦好学。少赋文才,初通儒学。十九岁时,他受身世遭遇及时乱年荒世态炎凉之影响,萌生遁世修行玄想,竟于某夜...  相似文献   

17.
附《论语》“学而”、“为政”章今读示例论语─—孔子对话录(共20篇,500章)[记]何谓《论语》,说法不一。据近人赵纪彬“论语新论导言”(见《中国哲学》第10辑,三联书店1983年出版,北京):“‘论’字有‘整理’、‘撰次’等义;‘语’字谓‘二人相等...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先生《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云:“研究当时士大夫之言行出处者,必以详知其家世之姻族连系及宗教信仰二事为先决条件,此为治史者之常识,无待赘论也。”他批评梁启超“取己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故按诸渊明……所出之家世,……所发明之新说,皆所难通。”陈氏之治史方法,于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寻根》2002,(6):107-109
寻根寄语追根溯源,鉴古知今(李文海/1/1) 探源寻流,开拓创新(黄心川/2/1) 寻根问祖,继往开来(詹伯慧/3/1) 哲学为追根寻源之学问(叶秀山/4/1) 寻根知本,本固枝荣(乌丙安/5/1)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汤一介/6/1)百家纵横说“孝”(黄圣平/1/4) 飞雪连天射白鹿—金庸小说引诗考之一(翁凯/1/11) 战国四大“学术中心”(裴登峰/2/102) 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小说引诗考之二(翁凯/2/10) 地名迁置漫谈(鲁西奇 罗杜芳/2/24) 为“关学”的“复振”寻根(唐向荣/3/9) 宋代理学家的双重追求(党伟龙/3/46) 中国古代的两河文…  相似文献   

20.
牧野之战周军的总指挥是一个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 ,有关他的姓名叫法很多 :吕尚、姜尚、姜子牙、太公望、齐太公、师尚父以及俗称的姜太公等等。如 :《中国历史便览》云 :“俗谓‘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说的就是吕尚的故事”。这里把“姜太公”解释为“吕尚”。《史记·周本纪》云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把其中的“师尚父”解释为“姜尚”。《史记·齐太公世家》云 :“号之曰‘太公望’。”《说苑》云 :“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在《封神演义》中又有“姜子牙”的称呼。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叫法 ,我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