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我相融:早期中國人的信仰、生活和動物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早期中國人生活之地域與環境 早期中國人生活地域之遼闊,遠遠超出今人的想象.原來人們認為,流經亞洲大陸東部的黄河流域是中國文明的發源地.但是,持續近百年的考古發現和民間遠古器物(特別是玉器)收藏顯示,這個文明有着多樣的文化來源.  相似文献   

2.
中原文化内涵丰富而凝重,它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原文化以它的根性和绵延不断而区别、优越于其他地域文化。中华文明正是因为有了中原文化作为主体,才如此辉煌、历久不衰,永远矗立在世界文明之林。  相似文献   

3.
秦德公“磔狗邑四门”宗教文化意义试说王子今历史迈上文明初阶之後,随著聚落规模逐渐扩大以及相对确定的地域文化中心的形成,於是出现了具有行政领导作用的以夯筑城垣作为基本防御形式的城邑。考察中国古代城市史,可以看到“象天法地”以造筑城邑的传统原则,有著久远...  相似文献   

4.
古播遗踪     
遵义,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在历史上一度称”播州”。”播州”之名,出现于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是年改郎州为播州,此乃”播州”建制之始,地域只有今遵义县、绥阳、桐梓的部分地区。以后屡次兴废易名,地域不断扩展。最大时南抵贵阳,东接铜仁,北达南川,綦江以北,西含叙永、毕节的部分地区,直至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平播后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分播州为两军民府: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平越军民府(隶贵州),”播州建制”长达962年的历史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5.
幅员辽阔的中国因地理地貌的多样繁复,而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萌生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创造的作家,以最具有情感性的文学创作,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并体现着言说的地域性特色。吴越、秦晋、巴蜀的地域文化与文学,就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三角形构成。本文将之作为互为对比参照的个案,探讨其地域个性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各自的呈现方式,并从全球化背景下思考了中国文化与文学重构中地域文学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神话背后有历史。大禹史迹最显赫的三处地域是山东(河南)、浙江和四川。山东(河南)一带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区,浙江和四川在上古时期是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大禹神话的"整合"过程,就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交融的结果,反映了华夏民族形成中的历史层垒。  相似文献   

7.
历史泰山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座神秘的大山,叫古昆仑山。古昆仑山的地位可与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媲美,是一座上帝和众神居住的神仙。大约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繁衍生息在这座“神山”周围了:大约4700年前,炎帝和黄帝活动于这一地带,创造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中国古箱所提到的“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昆仑山之丘、黄帝之宫”中的昆仑山,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建筑是历史表情的凝固,是凝固的音乐,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一个村镇的窗口。透过它可以发现一个国家或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与文明、文化与精神,可以感受其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审美的旨趣,生活的态度。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但它总能在不经意之间轻轻拨动你的心弦,激起你思古之幽情。  相似文献   

9.
谈对大学生的文明公德教育□余志权大学生文明公德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维护一定范围内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共同认同与遵守的最基本的生活准则与行为规范。(一)那么,当代大学生文明公德状况如何呢?从整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有较强的现代文明公德观念,具有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烹饪之道高成鸢英国李约瑟先生论证,15世纪后中国文化才失去世界领先的地位。这是由于中国的三大发明使西方崛起,后来居上。孙中山先生断言:"我国近代文明之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他还预言中餐将成为"世界人类之师...  相似文献   

11.
曹智 《华夏文化》2004,(1):54-55
中国是艺术的国度,传统音乐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没有音乐的民族不仅缺乏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而且是孤独寂寞、了无情趣的。自原始社会起,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就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天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和灿烂辉煌的古典音乐,尽情抒发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从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饶有情调。  相似文献   

12.
饮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 ,是最重要的物质文明。其地域特点是 ,依据一定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不同风格的口味 ,同时也随着时代和生活的不断变化接受外来新异或高级的饮食文化。迁移到外地的居民 ,总是在相当时期内保持着原有的饮食习俗。北宋都城东京 (今河南开封 )饮食业对南宋都城临安 (今浙江杭州 )的影响便是最集中的体现。两宋之际 ,杭州“自累经兵火之后 ,户口所存 ,十才二三。而西北人以驻跸之地 ,辐辏骈集 ,数倍土著。今之富室大贾 ,往往而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173 )原有的饮食习俗及饮食业 ,已不能适应作为都城的人口…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最初的居民,也许是历史上最受欺辱的人民。他们曾在富饶的美洲生息繁衍,幸福地生活着,并享受着全部自由。他们也创造了自己的文明——朴素的印第安人的文明。诚然,他们的文明并不象西欧那样先进,但毕竟是建立在公正的道德价值和社会基础上的。他们这样生活着,一直到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人开始涌往美洲,在那里定居、生活。欧洲人来到后,同当地人之间开始了争夺土地之战,战争很快就以欧洲移民取胜而告终。这样,  相似文献   

14.
骠悍粗犷的蛮族风卷残云般吞噬了灿烂的古典文明,中世纪的阴霾在欧洲的尘埃中挥之不去。罗马帝国历经绵延干载的辉煌岁月终于落幕,她的继承人拜占廷帝国却盛开出迷人的文明之花。拜占廷固若金汤的壁垒顽强抵御着无休止的进攻浪潮,东西方交汇之地使她既传承西方古典文化的精髓,又深受东方文化的浸润。拜占廷是欧洲知识和文明的圣地,宛如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明珠闪烁异彩。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充当着每个文明独特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演变历程。由于建筑文化本身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之为一部反映特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文化特点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百科全书”中,无论是宫殿、民宅、坛庙和园林乃至整个城市的规模、布局上,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注重的皇权至上的政治论理观、尊卑有序的等级道德观、群体意识及和谐精神等伦理思想都得到了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6.
張伯偉 《中国文化》2012,(2):238-238
余生七龄,即遭丙午之祸。四凶肆虐於上,狡童横行於野。图籍之厄,酷於秦火;师儒之运,沦为元九。是时也,文化不毛之地,尽诵毛语;千载文明之邦,惨罹明夷。年十六,负耒耜於黄海之滨。耕作之隙,惟以读书为念,其奈无书可读。每观潮涨落,  相似文献   

17.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创立,起了奠基作用,由此而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成为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标帜。从历代的典籍记述可以看出,黄帝以人格形象凝聚和代表着中华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黄帝所代表的中华传统价值观主要是:一、崇尚文明的观念。崇尚文明,摒弃野蛮,注重文野之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观念。《尚书》有“睿哲文明,温恭永塞”(《舜典》)之赞,《易传》有“天下文明”(《乾.文言》)、“刚健文明”(《大有.象》)之志,《荀子》有“不敬文,谓之野”、“君子贱野而羞瘠”(《礼论》)之论。这些观…  相似文献   

18.
一长期以来,先秦时期的中国一直被认为从来就是政治统一体,对“中国文明”这一”文化单一体”无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由不同民族地区形成,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也多种多样。所以我们研究作为统一概念的中国文明时,也应该理解其统合对象的文化多样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这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考察其统合到“中国文明”的过程。近来许多考古发掘成果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为研究中国文化多元性和起源提供了基本条件,如关于新石器文化,考古成果已否定了以往由于“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影响了周边文化,周边文化才形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在google里,可搜到李胜洪数幅古装扮相的照片,这是他在一个电视专题片扮演古代书法家的艺术形象。李胜洪笑称,800年前的自己,就是这样读书、习字的。照片中的李胜洪都在笑着,是那种竭力隐忍又有几分得意的笑,温和开朗中透着朴实,让人忍俊不禁之际却笃信,数百年前农耕文明的中国人就是这样从容、澹定地生活着。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向纵深发展,各国在贸易、环境、安全等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之间和谐共处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时,特别强调了不同文化、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加强对话和加深理解的迫切性,提出要以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的倡议。在构建和谐世界中,语言、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和谐世界离不开语言和谐与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