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海经》是以经、注合刊本的形式流传的,因此,考察《山海经》版本可以按不同注家的版本作出分类介绍;因为有《山海经》部分经文的大型注本,也可按"全经注本""、非全经注本"作出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2.
美洲原住民强烈反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神话.哥伦布带给美洲人的是侵略、奴役与大屠杀.而200多年来,众多中外学者热心研究表明,中国人在早于哥伦布一千年乃至三、四千年前就发现了这块大陆.美国默茨博士<几近褪色的记录>通过对中国古籍<山海经>的研究,认为"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2200年就已到达美洲".而以中国太平洋学会研究员王大有、宋宝忠以及笔者多年的研究,更从体质人类学、图腾学、语言学、古文字学、古代地图学等多方面雄辩地考证出,多批中国人确实先于哥伦布到达美洲.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本绘图山海经》进行评价,指出该书在近年出版诸多《山海经》研究版本中,为独树一帜之作。该书在对《山海经》文字的研究和插图都有许多新意。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是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古老奇书,其内容之丰富、涉及之广、影响之深远令人叹为观止。但书中涉及的大量文化负载词是《山海经》的翻译难点,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播。该文基于王宏、赵峥英译的《山海经》,采用数据统计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书内采取的动物名翻译策略。经考察,发现王宏、赵峥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运用直译的方法翻译现实存在的动物或不易造成误解的臆想动物能取得良好效果;但音译因中文声调问题易造成误解,增加阅读难度,音译+直译/音译+注释的方法可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更易为读者所接受;中外“对应词”可能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意译有时会使得信息的传达存在偏差,在翻译时需慎重考虑。希望该文对于《山海经》动物名翻译策略的探讨能为之后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地图包括《山经》地图和“海荒经”地图。《山经》地图为山川名物考察图,是调查路线图而非职方图,“海荒经”地图为“全域图”或“四裔图”、“四域图”,似有职方图性质。《山海经》地图图标出自“海荒经”图画,来于实地采风。  相似文献   

6.
阿长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一些小孩牵着父母的手直嚷着要糖吃,酒楼里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街上的吆喝声更是一波连着一波。阿长好奇地东看看西看看,惹得众人都朝阿长望去,可阿长仍沉醉于寻找之中,没有发现众人此时的异样目光。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本中的长妈妈是鲁迅儿童时代的保姆,她帮鲁迅找到了“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山海经》给了少年鲁迅强烈的“震悚”并产生无比的“敬意“,因而也使鲁迅对长妈妈终生怀有感激和怀念之情。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阿长与〈山海经〉》形成了单一的阅读视角和解读——诠释者较多地注目于从政治角度和民粹立场来阐释,把阿长阐释为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化身,而忽略了鲁迅内心的冲突与紧张造成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山海经》的传播者有四类人:帝王,学者,文学家和民间传播者。这些传播者形成两条平行的传播路线,一条是处于上层的王公贵族、学者和文人中进行,另一条是居于下层的民间画工艺人的传播。无论是居于上层的知识分子,还是下层的画工都是集接受者和传播者于一身,具有二位一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山海经》是一部奇特的图文并茂的著作,蕴藏着宝贵的学术研究资料,其学术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杨义先生曾在《<山海经>的神话思维》中集中讨论了《山海经》的思维方式,但他所做的概括,笔者认为值得商榷,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说明中国神话不易于转化成叙事传统,而是图像性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神话已逐渐被历史化和理性化,此时的神话思维已经不再是远古神话的那种原始的思维,而是那个时代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对《镜花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之《镜花缘》对上古《山海经》作了一次浪漫的回照,我们可以从内容和手法上找到二者的许多契合点。由此可见,《山海经》对《镜花缘》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故事外壳的投射、神话色彩的沁染、原始思维的灌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在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中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本着这种精神,我们就《山海经》的文化定位问题与叶舒宪等三位先生进行平等的讨论,目的是说明:在学术研究中,要“百家争鸣”,不要“一花独放”。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研究两千年来,成就最大的是近20年.两千年来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文本的整理与校注,篇目考证,图与文的关系,作者论考,写作时代考,性质论,价值论.综合两千年的研究,我们认为今后<山海经>研究应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不因承认它的一种价值而否定它的其他价值;对<山海经>的注释尚不完善,应成立考察队,在实地考察之后,重新科学地进行注释;研究者应以事实说话;突破单枪匹马的研究方式,协同作战.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号称“千古第一奇书”,阅读、研究极难,近期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邀请部分作者和专家就此进行座谈。大家认为,《山海经》研究必须是跨文化、超学科和全方位的,其中神话的研究尤其挑战着我们的学识与想像力,既不能纯凭“理性”也不能抛弃“理性”。“神话—政治地理学”的推定符合“祭政合一”时代的特征,目前不失为一种工作假设。对其“文义”、神话形象或传说人物“母型”的考据、图文关系的分析,都很有必要。《古月令图》的假说,尤其新颖可喜。大家还认为,“本土化”或“乡土文化”研究是有意义的,但不能陷入狭隘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而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总体文化”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4200年前的帝禹时代,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考察活动,上述考察成果被记录在<山海经>等中国古籍里.目前流传的<山海经>一书是公元前1世纪汉朝学者刘秀等人校定的.中国学者王红旗对<山海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研究,认为<山海经>一书是由帝禹时代(4200年前)的<五藏山经>、夏代(约4200~3500年前)的<海外四经>、商代(约3500~3000年前)、周代(约3000~2200年前)的<海内五经>合辑而成.<五藏山经>共记述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26条山脉的447座山,以及相关的水系258处、地望348处、矿物673处、植物525处、动物473处、人文活动场景95处,其内容来自帝禹时代所进行的国土资源考察活动.为了根据中国古籍<山海经>复原绘制出当时的自然地理图和人文地理图,王红旗与夫人孙晓琴(中国女画家)合作,自1995年起,创作并绘制有数百幅山海经神异图(包括白描画和水彩画)、约百幅国画山海经动物人物图,以及丙烯画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组画和山海经人类文明场景复原图组画.1999年9月9日,中国著名女画家孙晓琴历经5年,根据<五藏山经>的记载,以及王红旗所进行的地理方位考证研究成果,绘制出巨画<帝禹山河图>.该作品画面高539厘米、宽779厘米,将<五藏山经>所描述的所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全部绘制在画面之上.<五藏山经>和<帝禹山河图>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尤其是地理学、地图制图学的重大贡献,它们有助于我们今天的人类了解4200年前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承认或基本承认《山海经》地理内涵的学者对此书地域范围的理解不尽相同。对20世纪《山海经》地理范围讨论中的主要观点,即传统华夏说、局部小区说、世界圈说的形成发展及其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解读《山海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团队列名法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运用于本科教学的人文地理学课堂当中,促进大学生主动思考,集体进步,让学生摆脱传统大学课堂教育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模式,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又可以培养独立的学术思考能力。本文首先介绍团队列名方法的基础理论,接着介绍了学生参与团队列名方法的过程与感受。研究表明,团队列名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对自己的大学课堂内容的学习也有了更多的反思,课堂的气氛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同时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也增加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籍<山海经>中关于"西南有巴国"的记载,一向很受人们重视.但这古巴国的地望究竟在哪里?距今年代有多久?可又众说纷纭,难于定论.直到鄂西长阳香炉石古文化遗址的发现,我国早期巴人的起源地和古巴国的地望与年代才豁然开朗.因该遗址出土了大量夏、商、周时期古代巴人的可靠遗物,并颇有代表性.故这一重要考古发现,不仅解开了巴人的起源之谜,而且也充分印证了<山海经>的记载是准确可信的,其史料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8.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归田之初写的组诗,是诗人"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后的心的感悟。组诗层次分明,首先是赞美归隐后的田居之乐、读书之乐,是组诗的总序;其次是通过幽雅明媚的仙界环境审美评价,赞赏愉悦自由的神仙世界,表达了构建一个自然和谐的生存空间的愿望;再次,借助神话,对列神列仙的道德价值的审美评价,表达对清正圣明的社会空间的渴望。陶渊明这种富有深意的精神畅游,昭示着组诗的心灵律动,是对过去仕宦生活的深刻反思,是对归隐后生命进入重大转折时期的人性关怀、新的生存空间的创构。组诗体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地面坡度是重要的地形指标,确立坡度类型是进行有关科学研究的环节。选取黄山地区中部山地峰岭、中部山地谷地、外围中低山作为黄山代表实验样区,研究了山区不同分辨率DEM提取坡度的演变特征,对开展相关坡度研究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