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年少的我们挥霍青春。青春的我们挑战未来,狂妄地吹嘘自己,伪装起自己的软弱.只是害怕眼角游走的伤感刺痛他人,自大地讥讽他人,讽刺地显露出刀枪不入的身躯,我只是很要强。  相似文献   

2.
正我也曾经体验过读书的乐趣,那是我童年的时候。书很少,好不容易借到一本就如获至宝。家长反对我读这些没用的"闲书",牛羊等待着我去放牧它们,我躲起来,不顾后果,用最快的速度阅读,匆匆忙忙,充满犯罪般的感觉,既紧张又刺激。——莫言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任何一个作家,都是先当读者再成为作家。作家莫言在青少年时期酷爱读书,虽然条件艰苦,但他总能想方设法读到自己喜爱的书籍。这奠定了他的文学功底,最终使他成  相似文献   

3.
李冬 《师道》2015,(3):4-5
在寒冷的季节,夜似乎能感受到人们对它的企盼,带着它独有的安逸,静静地笼罩繁华喧嚣的大地。此时,我已将家中的琐事收拾停当,和女儿坐在窗前,欣赏那神秘、安静的夜空。"妈妈,妈妈,你看天上的星星,好漂亮啊!"女儿一只手拽着我的胳膊,另一只手指向繁星点点的夜空。"是啊,好美啊!"我搂着女儿,嘴里叨念着,想起了儿时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什么书籍可读,爸爸只要一给我们零用钱,我和妹妹就攒下来,商量着一起去买书。那时候,我们还不懂得阅读经典书籍,只能买一些作文之类的书刊。为了能多看一些书,我和妹妹轮流着去买每期的作文,然后俩人如饥似渴地阅读。幸好,外公是个教师,他藏有许多书籍和连环画,我们姐妹俩去抱了回来,欢天喜地地看了起来。特别  相似文献   

5.
<正>人到老年,喜欢怀旧,常常回首往事,要么眷恋、要么感慨、要么遗憾等等。而最令笔者难以忘怀的还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与成千上万名"知青"一起通过考试改变了自己命运。记得在龙塘中学读高中时,有一次向语文老师吴升平请教,随意问起高考之事,经历丰富且人生道路坎坷的他,坚定地回答: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想起来完全可以理解,毕竟他是经过反右、文革等运动的,其伤痕还未愈合。1976年7月,笔  相似文献   

6.
9月14日 晴 一本好书在一个人的人生某个时期的出现,无疑会对这个人的人生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我而言,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7.
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金庸为“西毒”欧阳锋安排了一个可悲的结局。一代武学大师欧阳锋虽然得了个“武功天下第一”的空名,却因困惑于自我认识(“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怎么了?”),最终与自己的影子决斗、赛跑,以致疯疯癫癫,疯魔而去。其实,关于“我是谁”的追问与反思,是古往今来的大问题与大话题。中国古代的佛教禅宗、说部文献,20世纪的西方哲学、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等,都曾经探索、思考过这一问题。金庸巧妙地化用了古今、中西的经典与思想,第一次将其写入武侠小说,这是金庸的独创与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8.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城南旧事》,就像一滴清水,折射我心中的太阳,捧起它,就是捧起了一颗无瑕的水晶……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母题。在东西方文坛,有两位作家虽在时代上跨越百年,却都在爱情的母题下叙述女性成长。运用性别叙事视角,阐释两位女主人公成长的相同之处与差异之源,通过中西比较,分析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女作家在男权中心话语文化秩序下的真实声音。  相似文献   

10.
《快乐阅读》2010,(5):77-77
你是不是也有好书想给大家推荐啊,或者你想发表一下你对某本书的读后感言?那就快快写信来告诉我们吧!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50、60年代"政治第一,文艺第二"的社会观、文艺观造成的政治话语/革命话语主导了一切,政治意识形态规范了文学秩序。"十七年"文学都打上了"红色"的烙痕,《青春之歌》的显文本也笼罩着这层革命红色光环。从文本当时的阅读实际效果来看,《青春之歌》真正打动一代青年读者的不是林道静成长中的革命故事,而是它的潜文本中所隐蔽的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正是《青春之歌》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内在奥秘。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流行的"红色经典"热潮也为我们重新解读《青春之歌》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抛开革命故事的外壳,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来探究《青春之歌》的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12.
启蒙思想深深影响着《青春之歌》。由于受革命文化与政治权威的统摄,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林道静在政治启蒙的历程中丧失了女性主体意识。在启蒙主义下成长的林道静把全部生命和意识都交给了党,使她的革命历程充满了光辉,然而却在女性主体意识成长的历史上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期开学后,我想在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上做点文章,便帮孩子开出一系列适合他们的书目,如《中国历史故事》《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当我满怀热情地向孩子们推荐这些好书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反应:"又是这些书,爸妈也让我看,真没意思。""还是看动画片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歌剧艺术中,音乐和戏剧在本质上是缺一不可的共生关系。音乐如何表达戏剧,中国歌剧《青春之歌》作了很好的阐释。《青春之歌》通过音乐营造戏剧氛围、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戏剧发展、揭示人物内心,并组织音乐戏剧结构。在音乐表现戏剧的手法方面,运用主题贯穿手法和材料发展原则构建音乐的整体性;利用咏叹调表现人物复杂情感和心理变化,加强戏剧的冲突;以重唱和合唱营造戏剧性氛围;利用抒情性场景和冲突性场景及其彼此接连和转换等手法增强戏剧性功能;促进音乐元素与戏剧元素同生共长、彼此作用,推动全剧总高潮的形成。全剧音乐始终围绕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而展开,体现了歌剧音乐性与戏剧性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5.
《青春之歌》是红色经典作品中少有的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作者从创作之初就将自身生活的影子融入其中,力图展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的奋斗史以及知识分子的改造史,众多知识分子则声称他们的改造史就是小说表现的那样。在对历史与文本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中的斡旋游走,并将这种艺术虚构最终上升到历史真实的过程,从而达到教育大众的政治教化目的,这也是众多红色经典作品共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金霞 《天中学刊》2012,27(6):93-96
《青春之歌》在叙事策略上与众多文本发生了互文性关系:首先,它承继了"五四"叙事、"革命加恋爱"小说的叙事模式;其次,它遵从了1950年代社会历史文本对文学叙事的规约;再次,后启蒙叙事文本对《青春之歌》进行了叙事方面的修正。因此,在互文性视阈下解读《青春之歌》的叙事策略,可获取一种新的艺术视野和发现,显示出文学与文化交汇通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和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分别是各自时代展示女性精神成长的优秀作品。用成长小说的视角来比较和考量这两部小说,会发现"成长"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某些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从改革开放后,西方的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得到大量译介,我们在学习借鉴别人的理论的时候,也应该对这些文论作一些必要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三个女性作家的三部小说,窥探中国女性主义在文本中的表现,并借此对某些理论主张作出一些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19.
我的作家梦     
冰心的《小橘灯》让无数的文学爱好者爱不释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让人们回忆起那纯真无私的童年,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让千万小朋友咧嘴开心一笑……这些女作家的作品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也想要当一名作家。  相似文献   

20.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经历了人生的坎坷,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屏息静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禁不住为作者溢一把辛酸之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