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是指留守儿童表现出的违反社会公认行为规范、损害社会和公众共同利益的行为。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相对不利,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或诱惑而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并产生不良后果。科学评估与有效预防留守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有助于推进平安中国与健康中国的建设,因此日益受到政府和研究者的关注。在系统梳理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概念、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概述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普遍性指标和特异性指标、不同严重程度反社会行为的风险评估框架以及不同等级的反社会行为预防体系,对留守儿童反社会行为的评估和预防问题予以探讨。未来应通过多种形式完善指标体系,推进风险评估和科学干预,并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下的预防工作,以实现对留守儿童各级和各类反社会行为的精准应对。  相似文献   

2.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由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与其它变态人格的主要区别是,反社会人格者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表现在幼年就已发生明显的反社会倾向,为持久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障碍,在各种人格障碍中,此种人格障碍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犯罪的可能性和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本文对反社会人格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问题儿童是指行为偏离正常标准,父母和师长难以用通常的办法指导,必须采用特殊措施加以矫正的儿童。这种儿童往往表现为顺应不良,有反社会倾向以及破坏性,但还没严重到少年犯罪的程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儿童在行为、社会适应性、性格倾向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外显的问题行为是受内在的思想感情支配的,思想感情与性格有关,性格倾向决定其行为方式,从儿童的惯常的行为方式上,可以观察其社会适应性。问题行为和社会适应性差的根源在于问题儿童具有反社会倾向和破坏性的性格特征。问题儿童的性格特征表现如下:1.对社会、对集体、…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与反社会人格障碍之间的关系,儿童青少年的反社会性品行障碍的流行病学情况、成因、干预、预防等问题。并结合现实情境,对儿童青少年反社会性品行障碍进行了反思,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课提升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开展针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科学指导;需要察觉、识别、干预青少年的同伴交往等。  相似文献   

5.
选取259名4—7岁儿童,考察了其在不同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情境类型对儿童对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具有重要影响。在不履行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失败情境中,存在与反社会及亲社会情境中不同的情绪判断模  相似文献   

6.
1.体罚对儿童的社会行为有长期不良影响 Gershoff综合分析了27项童年期的研究和4项成年期的研究。以找出体罚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体罚儿童与儿童攻击行为有密切的关系。Gershoff还综合分析了13项关于儿童期不法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研究以及5项关于成年期不法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个性的高度发展不仅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而且人的高度个性化也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历史证明,越是高度个性化的社会,它的整体力量就越强。引导、促进儿童个性化不仅反映了教育要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的需要,因为只有个性的丰富才能带来社会的丰富与发展。对儿童个性化过程实行调控,要防止儿童出现反社会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儿童赌博行为属于一种反社会行为,对儿童身心发展起着严重的消极作用。儿童赌博的现象已逐渐引起了社会的日益关注。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儿童赌博行为的模仿与强化、情感与决策等心理机制,以及前额叶皮质等认知神经机制,并分析了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等社会环境机制对儿童习得赌博行为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的深层作用机制,以及儿童在病理性赌博活动中所涉及的认知、情感、神经加工机制等的活动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9.
儿童动作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其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动作发展对儿童的大脑、认知、学习、情绪、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有何影响?如何运用儿童动作的发展规律科学安排与指导儿童的学习与生活?这些都是我们关注与需要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向绍萍 《教育与职业》2007,(32):170-171
大学生反社会行为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强化职能、完善措施、提高素质五个方面结合行为矫正理论,对如何建构高校新型保卫工作机制,加强保卫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应是广大教师需要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打开儿童的亲社会之窗呢?我们一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教改趋势、教师共学成长和台湾经验 在当代全球社会急速变动和相互影响的趋势下,教育体系和革新是响应社会变迁的重要关键.教育工作者"被要求"或"自我要求"必须在专业上持续精进和谋求创新,因为不论是民族灵魂的打造、儿童身心发展、文化创新和社会变革,都有赖优秀教师的理念、想象、热情和行动.身为一位教师,对于孩子的爱心、教育的热情、专业的知能如何持续深化和广阔开展?在学校的教学现场中,或许每一日都有诸多例行的、琐碎的、繁重的、困难的教学事务让教师感觉疲累辛苦,教师如何持续增长其生命能量去面对上述的教学情况?如何学习和发展更好的方法以积极改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价值观与孩子违法儿童性格异常并不能直接引起不法行为。不法行为的发生有其自身的条件与阶段。善恶的判断标准、社会生活的准则与习惯以及对权威的态度,对人生的展望等诸方面被错误的价值观所支配,形成一种反社会的态度,这是不法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无论性格何等异常...  相似文献   

14.
在各种人格障碍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罪行特别残忍或情节恶劣的犯人中1/3-2/3都属于此类型.童年经验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单亲家庭、体质异常、被娇宠,被忽视的儿童更易导致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本文主要讨论此四种童年经验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关系,并提出预防这种人格障碍产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攻击性行为亦称侵犯性行为,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反社会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本文主要以中班幼儿为例,简单讲述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从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减少环境中易于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刺激,这是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儿童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交往,儿童可以认识和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克服任性、自我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时期,攻击性行为是反社会行为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一种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受到生理、家庭、环境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要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必须采取通过解决人际问题的认知智能训练,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转变家庭教育中观念的偏差;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有效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离异家庭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家庭因素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问题行为(ProblemBehavior),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国内也将其翻译为行为困扰或不良行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儿童由于个人行为表现无法顺利适应多变的环境,致使他们感到适应困难,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表现出生理上的或者精神上的困扰。问题行为多是违背社会规范、家庭约束、道德甚至法律的,其严重程度可以是普通的不良行为,也可以发展为反社会行为,甚至过失、犯罪行为。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探讨得比较多的还有儿童的药物成瘾行为,即吸毒行为。  相似文献   

19.
夫妻离异、家庭破裂,已成为八十年代中国大地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它的是非曲直、恩恩怨怨不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是生活在父母离异前后的“锅碗瓢盆交响曲”中的千千万万儿童。他们受到家庭什么样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与心理状况如何?与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儿童有什么区别?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能积极创造条件,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三方面,促进该类儿童获得良好社会适应性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据加拿大一份研究报告说,被父母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那些未被体罚的儿童的两倍。调查结果表明,那些被鞭打或被掌掴的儿童日后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增加。哈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