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辛弃疾自号“稼轩”非始于带湖新居落成之后《宋史·辛弃疾传》中,有一段记述辛弃疾以“稼”名轩的文字,但没有具体说明自号“稼轩”始于何年。这段文字是这样的: 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伴矣。”故以“稼”名轩。梁启超则在他未完稿的《辛稼轩先生年谱》中提到辛弃疾以“稼轩”为号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2.
雁南归     
河南南乐一中2号队员 张 东离开老家七年了,在异乡的我心里总像缺点什么,又像什么东西吊在心头难上难下。平时,走得千遍万遍的路,越走越陌生,喝了一年又一年的异乡水,却越喝越苦涩。岁月滑过窗口,积累成沉重的思念,直到有一天,在家乡深深的泥土中,发现我湿漉漉的根。在嘈杂的城镇里,我却神经质般看到村庄若隐若现的影子,在脑海里慢慢浮出:水青、路弯、老树、鸟鸣、青烟……村里有条小河,一条名副其实的小河,流淌了不知多少春去冬来,河边有块光滑如碧的石头,人们在上面捶打出村里辈辈的朴实和坚贞,流入清澈的小河,一年又…  相似文献   

3.
~~南归北回大雁飞@程建国 @陈安宁~~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     
~~辛弃疾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与苏轼齐名,合称"苏辛"。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曾历任湖北、江西、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他对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作为一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大力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政治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其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工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辑有《稼轩长短句》。  相似文献   

6.
走近辛弃疾     
纵观中国文学史,或许再也找不到第二个文人能像辛弃疾那样。他庄重沉痛:“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他诙谐幽默:“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他沉静悠闲:“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他辛辣老练:“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他缠绵悱恻:“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消”……他能文,诗词的豪放与苏东坡并论;他也武,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相似文献   

7.
《藏羚羊跪拜》这篇散文,是我2000年春天创作的。完稿后放在手头“冷却”了大半年,又作了修改,将原先的近2000字浓缩成1200字左右。于当年9月25日在《新民晚报》发表。  相似文献   

8.
一父亲告诉我电报早接到了。涵带着苑从下午五时便到码头去了,不知为何没有接着。饭桌上大家都默然。我略述这次旅行的经过,父亲凝神看着  相似文献   

9.
《南归诗卷》是陈献章中晚年臻于化境的书法作品,为香港利荣森先生捐赠、江门市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考证手卷的缘起、题跋、流转等,有助于加深对手卷艺术价值的认识,完善对陈献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当时辛弃疾奉命渡江与南来接洽联合抗金事宜,归来途中闻此消息,他即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南宋。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二日,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其时距离北宋灭亡、中原沦陷已十三年。辛氏家族世代仕宦,因父亲多病早逝,辛弃疾为祖父辛赞抚养,受他的爱国主义影响极深。  相似文献   

12.
在教材第十册“积累·运用八”中,我们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爱国词、乡村词、闲放词、爱情词。其中爱国词和乡村词是两项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不仅是一个词人,也是一个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本期“品读中国”,让我们一起走近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相似文献   

14.
你好,辛弃疾     
三摄 《红蜻蜓》2022,(Z3):40-43
<正>很多年后,他在夜深人静之际悄悄点起一盏灯,昏黄的火光在那把精心养护的长剑上跳跃。在梦里,他白发渐黑、披甲持剑,踏着凛冽的风雪随大军北去,去收复他的家乡。  相似文献   

15.
《稼轩集》是一本新编辛弃疾全集,已有大陆和台湾出版的两种版本。该书出版后得到社会上的重视和一些专家学者的支持,去年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展出该书后,《人民日报》等十一家报刊杂志先后报导了本书的出版消息。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理工大学等单位,先后邀请我去作有关辛弃疾的学术报告,现将报告中讲到的有关辛弃疾学术研究的新动态,写成本文,为文学研究工作者和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的剑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  相似文献   

17.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而辛弃疾则是南宋一位名垂青史的爱国诗人。他们一生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代责任感,但却屡遭贬谪,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不过他们在逆境中都能以积极的态度直面人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著名理学家称他们一个是“人中之龙”,身备阳刚正气的一代儒家,一个是“文中之虎”,压倒一世英豪的奇杰,堪称南宋时期耀眼璀璨的“双子星座”。朱熹和辛弃疾的相识应追溯到淳熙五年(1178年),两人在同往迎哭刘珙灵柩的途中初次见面。朱熹刚除知南康,因久蛰闽中山间,对江浙情况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8.
<正>我远来只为这一汪湖水。观光车终于停在草海堤岸,我雀跃地跳下车,未见古人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却被萧瑟的冷风朦胧了双眼,这并非我印象中绿意盎然的鄱阳湖。我时常做着一场山水梦。梦中的鄱阳湖水面浮光跃金,水下鱼翔浅底,目之所及,尽是一派生机。近年来,气温变化莫测,雨期遥遥不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成了鄱阳湖迫在眉睫的问题。正逢晚秋候鸟南归之际,我想目睹百鸟盘旋的壮美之景,在芦苇丛中漫步,倾听候鸟低吟浅唱。可事与愿违,我只望见孤雁穿过树梢不见踪影。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自然保护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矛盾重重。枯水期变长,候鸟过冬已成“大考”。我祈祷着,等待候鸟南归,延续我的山水梦。  相似文献   

19.
元代诗人李孝光写过六百多首诗,他经历了一个从隐居到出仕再到南归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李孝光诗歌的研究,探究他的创作心态,进而找到破解李孝光心灵世界的一把钥匙,从而还原李孝光的历史原貌,并对其在元代诗坛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的剑     
<正>立春后,雨水缠绵,天气乍暖还寒。灯火阑珊,我合上书本,伏案而眠。“幼安兄!”“同甫弟!”鹅湖峰下,瓢泉边,老友相见,惊起一树喜鹊。喜鹊踩落树上的积雪,“扑簌簌,扑簌簌!”雪落在了大家的帽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