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鹏 《兰台世界》2016,(13):157-160
"庄周梦蝶"有其特有的言说方式,即"蝴蝶梦"用何种方式被表现出来,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齐物论》乃至于整部《庄子》之中,其言说方式与《寓言》篇和《天下》篇中所提到的"三言"即"重言""、寓言"与"卮言"有着明确的对应关系。以"三言"视角观察"庄周梦蝶",看似浪漫主义的经典,实则是从不同的角度叙述"蝴蝶"与"庄周"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引出了"齐万物"的观念,也同时揭示出了《庄子》所体现的孤独而寂寞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邓琳琳 《大观周刊》2012,(43):15-15
庄子哲学中的“心”有两重意义:一是负面意义的“心”,如好恶之心、是非成心;一是积极意义的“心”,如常心、心斋等。与此相一致,庄子的修养工夫也从正反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主张去情、去知的负的方法,如坐忘等;另一方面通过练气涵养的正的方法,如心斋、缘督等,由此进入一种“逍遥游”的境界。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庄子“心”的多重意蕴,庄子“心”的修养工夫,庄子的修养境界。本文主要以内七篇为主,兼取外杂篇为原则,通过对“心”概念的爬梳,以期对庄子“心”学作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先秦道家典籍《庄子》在世界各地流传较广,有多种语言的注本和译本出版发行.在东亚文化圈内,《庄子》传播起步最早、影响最大,其中日本、韩国不仅保存了许多《庄子》汉语古本,而且各种形式的译本和注本也最多.在西方国家,由于传教士等文化交流群体的译介,《庄子》的注本和译本也不断增加,甚至一些小国都有自己的《庄子》译本,如瑞典、波兰、匈牙利等.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庄子》出版情况亟待调查和研究.研究《庄子》国外传播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翻译和出版,这是中国典籍《庄子》走出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望洋兴叹”一词,现在已经成为某些人制造新型成语的模式了,只需把第二个字加换新的内容就行了。看起来是多么地容易而又有“新意”。让我们看看这个成语的来历。《成语词典》曰:望洋,亦做“望羊”,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又如语本《庄子·秋水》曰:……河伯始旋  相似文献   

5.
古人曾感叹:"死生亦大矣!"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认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关注生死,是人类、也是中国文学一个永恒的话题。战国时,中国哲人庄子就思考过这一话题。《庄子.外篇.至乐》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内容十分奇幻:庄子去楚国,路见一具骷髅(古为髑髅),就问:"夫子贪生  相似文献   

6.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大家,以如椽巨笔批点诸子经典,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养在近代评点史上戛戛独造。这其中,严复的《庄子评语》一书极具特色,是严复评点著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在整个《庄子》学史上也是举足轻重。终其一生,严氏多次、反复评点《庄子》,形成了其评点《庄子》的四个版本,即马其昶未归还本、岷云堂丛刊本、严璩藏本以及严群自藏本。通过对严复评点活动、批点《庄子》的过程及其版本、刊刻中相关问题的考察,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严复学术、思想活动特别是其晚年评点活动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赵桂芬 《大观周刊》2011,(22):152-153
庄子美学是.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六十年代徐复观先生《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为研究庄子美学的作出了重大贡献名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庄子羡学的研究渐趋完善誊其中一自由观”是庄子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仅从自然、朴素及审丑等几个方面对庄子“自适其适”的自由观略作浅议。  相似文献   

8.
“著录用文字”历来为我国图书馆学者所重视。如:刘国钧先生等1957年编著的《图书馆目录》一书,曾对著录用文字的语种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李纪有等同志 1982年编著的《图书馆目录》一书,对著录用文字的字义、字体及语种也作了简洁的论述。黄俊贵、罗健雄同志1984年编著的《文献著录与目录组织——新编图书馆目录》,不仅引用了《文献著录总则》的有关规定,而且着重论述了“强调著录文字和字体的规  相似文献   

9.
“望洋兴叹”一词,现在已经成为某些人制造新型成语的模式了,只需把第二个字加换新的内容就行了。看起来是多么地容易而又有“新意”。让我们看看这个成语的来历。《成语词典》曰:望洋,亦做“望羊”,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又如语本《庄子·秋水》曰:……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清吴研人《糊涂世界》卷六:……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至此,我们知道了望洋是个单纯词,如同徘徊、朦胧、葡萄等词一样,是不能拆开读的。而往往有些记者编辑望文生义,更有加以发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该所1978年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作了较大修订,不仅增收了许多新词,而且对一些词的词义和用法作了改动。以下举报刊中常用的两组词“象”与“像”、“帐”与“账”为例作一说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一书,秦汉时期不甚称引。魏、晋以降,玄学兴起,魏晋文士,喜谈老庄,蔚然成风,《庄子》一书始而盛行。晋朝为《庄子》作注的有向秀、郭象、李颐、李轨等,各种注本的卷篇数都不相同,向秀注二十卷(?)十六篇,郭象注三十三卷三十三篇,李颐集解三十卷三十篇。这一时期注《庄子》者虽多,但未有能超过郭象者,正如陆德明所说:"唯子玄(郭象字)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徐仙民、李弘范作音,皆以郭本,今以郭为主。"(《经典释文》)于是其他的不同卷本也就自然被淘汰了,现存只有郭象注的《庄子》三十三篇。《庄子郭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字典》所引用的" (已其)"字,该字上面部分皆作"巳"。查《说文解字》此字在"己部"内,《说文》另有"巳部",但无此字。《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皆作"(已其)".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亦作"(已其)",上部从"己"而非"巳".《汉语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收录此字时,还引录了甲骨文、金文等数种古文字形,上部亦皆作"己"而不作"已"。另外,山东黄县还出土了数件(已其)国铜器.王献唐为此还专写了《黄县((已其)器》一书(后收入《山东古书考》书中),其中作用"(已其)"字,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春秋经"即"鲁春秋"这一观点的被确认,孟子、司马迁的"孔子作《春秋》"之说遂受怀疑和否定。笔者通过考证,提出:孔子作《春秋》确有其事;孔子所作《春秋》非"经"而是"传"——即《左传》之蓝本。除了先秦典籍,笔者还探考汉初学坛,从中找到了有力的佐证。一、从汉初称引探考孔《春秋》真相在司马迁的《史记》问世以前,孔子作《春秒》的业绩已被汉人广为称颂。巨儒名家如陆贾、淮南王刘安、董仲舒等,在他  相似文献   

14.
清人姚鼐在谈到《逸周书》的制作时代时这样说: 吾意是《周书》之作,去孔子时又远矣,文武之道固坠 矣。庄子言圣人之法,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 是也。此如箕子陈九畴,及《周礼》所载庶官所守,皆不容 不以数纪者。若是书以数为纪之词,乃至烦复,不可胜记,先  相似文献   

15.
方山子文集     
《全国新书目》2021,(3):F0003-F0003
方勇著精装,31册学苑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本书是对方勇教授丰硕的个人学术研究成果及对诸子学事业巨大贡献的一次全面总结,内容弘博,层次丰厚。可大致分为《庄子》研究系列、《子藏》系列、"新子学"系列、文化普及系列、地域文化研究系列和杂纂6个系列。《庄子》研究系列包括《庄子诠评》《庄学史略》《庄子学史》《庄子纂要》《庄子书目提要》《庄子十日谈》《庄子今诂》7种,由注解、学史梳理、文献搜集、史料整理、书目提要到文化普及,展现了方教授由约而丰、多层次展开的庞大庄学研究体系,得到学界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6.
庄子奥义张远山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郭象是"文化罪犯"?张远山先生《庄子奥义》出版前后,许多媒体发表了书评,主题集中在"庄子被误读了千余年"上,想来这是该书"卖点"之所在。学界中人都知道,《庄子》被误读了千余年不是今天才有的说法,更不是有了《庄子奥义》才有的说法。千余年来,误读《庄子》的情形一直存在,任谁也不会否认。然而,对《庄子》有误读,并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乐贫守道、喜好游历四方。收录庄子一生名篇著述的《庄子》一书记载了大量庄子本人的旅游活动,书中与旅游有关的"游"字出现了一百余次,充分表达了庄子的旅游思想。  相似文献   

18.
“象”与“像”近年来使用很混乱,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合情合理的统一规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90年召开了各方面专家的讨论会。会上专家们作了充分的讨论、研究,取得共识。会后全国名词委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的同意,对科技术语上“象”、“像”的用法作了统一规定,在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名词中已照此执行。《谈谈‘象’与‘像’》(《科技与出版》1993.4)一文所得的结论,在会上也曾讨论过。文中提到“凡是具体的经光学系统形成的图景,名词构成中用“像”,如人像、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庄子殁,解庄者纷起。而自西晋玄学家郭象借注《庄子》而将名教融入其中以求儒道合一之后,按当代解庄者张远山的看法,本来就“支离其言、晦藏其旨”的庄子的本义遂隐而不显,“老庄真道,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本命脉,此后不断受到庙堂打压,命悬一线”,不过仍“不绝如缕”,“西晋嵇阮遗风,秘传至东晋陶渊明。东晋陶渊明遗风,秘传至唐代李太白。  相似文献   

20.
陈俊妮 《今传媒》2005,(11X):26-27
2005年10月12—17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对此北京各大报纸都同时做了系列报道,本文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信报》、《新京报》、《竞报》所做报道为例,分析各媒体此次重大报道的异同,同时与“神五”报道作一纵向比较,看看此次新闻报道的特色或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