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今年是中国科学社创办100周年。这个由留美学生赵元任、任鸿隽、杨铨等发起的团体,以"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自觉肩负科学发展的使命,通过各种方式兴办科学事业,以图强国强民,对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贡献颇多。本期"影像"栏目,特遴选市档案馆馆藏中国科学社的有关照片,回望他们所走过的科技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成立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于近日获得工商营业执照,这是继中国出版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之后,成立的第5家"国字头"出版传媒集团。季仲华任中国工信出版集团董事长,敖然任党组书记兼总经理,彭晓芳任监事会  相似文献   

3.
任鸿隽(1886-1961),著名的爱国科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校长,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他是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1914年在留学美国时期就提出“科学救国”的主张,发起“科学救国”运动。1915年与人发起创办了《科学》杂志,坚持了几十年。他一生都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而奋斗。他的著作有《科学概论》等,与人合译有《科学与科学思想发展史》等。他对科学著作的评论有相当的分量,是一位有水平的科学书评家。  相似文献   

4.
我一直认为任溶溶的存在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幸事。任溶溶生于斯长于斯,当然承续了中国文化的"载道"传统。在他创作的许多作品中,我们都不难发现其间的"载道"意识。这方面,他与我们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家没什么两样。但我想说的是:第一,任溶溶是一位天生的、难得一遇  相似文献   

5.
冯昕 《档案与建设》2017,(12):48-50
张志让(1893-1978),号季龙,江苏常州人.1949年沈钧儒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力邀张志让出任副院长.自此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近30年,历经沈钧儒、董必武、谢觉哉、杨秀峰四任领导.他曾受许广平委托,处理鲁迅身后的版权纠纷.他发表的专业论文,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法学的奠基作品.他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杰出的民主革命战士,也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同五世祖的族兄.1893年12月28日出生于常州青果巷贞和堂张宅,隔壁就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出生地八桂堂,张志让比张太雷年长5岁.  相似文献   

6.
苏蕾  王萍 《新闻知识》2008,(5):72-73
<独立评论>存在于1932--1937年,是20世纪30年代最富影响力的政府性刊物.围绕着<独立评论>聚集了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鸿隽、陈衡哲等一批被称作"独立评论派"的知识精英.  相似文献   

7.
《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的《李业传》附《任永冯信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的头两句为:"是时犍为任永(君)[及]业同郡冯信,并好学博古。"这样标点,文不可读。显然有误。检《华阳国志》卷一○中《光贤仕女总赞·犍为仕女》《任永传》载:"任永字君业。"原作"君业",本不误,标点者不知"君业"为任永字,遂据他本改"君"为"及",造成错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收藏·拍卖》杂志,刊载彭长卿先生撰写的《熊克武致臧伯庸一札》的文章。其中所刊登该信札之复印件,是彭先生在二十余年前从老报人兼作家郑逸梅先生处所得到,而郑老却得自于我们兄弟处。熊克武,四川井研人,生于1881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1913年被孙中山任命为四川讨袁军总司令,1918年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并兼摄四川军民两政。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熊克武于抗战前,回四川定居重庆,与笔者祖父臧伯庸保持密切的书信来往。他的每封来信,祖父阅后均妥加保存,惜除该信外,其他在"文革"中均遭遗失。从仅存的那封他定居北京后的来信,以其内容来看,可能鉴于当时的政治气氛,或顾及到他自身所处的政治地  相似文献   

9.
山东博物馆藏有一封冯玉祥致孟昭进的信。信笺全长30厘米,宽20厘米,毛边纸,四边印有红框,内有红竖线7条共四页8行,全信简洁,连同标点共计350字。信封上书"孟昭进同志亲启"。信的主要内容是冯玉祥托他的老部  相似文献   

10.
任鸿隽(1886—1961),字叔永,重庆垫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民国成立后曾在孙中山总统府秘书处工作,袁世凯掌权后,任鸿隽不愿在官场逗留,遂于1912年底,以民国"稽勋生"身份同吴玉章等人赴美留学。留美期间,1915年与同学创办《科学》杂志,并于同年成立民间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1918年,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获理化硕士学位,同年10月回国。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四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21):75-76
<正>"口传电报"是马克思在说明口传信息速度时使用的一种形象比喻,源于他1868年6月20日写给恩格斯的书信。信中马克思向恩格斯描述自己被逼债的情形时用到了这个比喻。当时,他与女儿爱琳娜刚从曼彻斯特恩格斯的家里返回伦敦。在长达半个多月的度假期间,许多催款信(如煤气费)和恫吓信都被马克思以"外出"为借口推掉了。但是,他返回伦敦的消息,却像有人用电报通知这些债主似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关于国民党改组后的党化教育,在学术上已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其研究的侧重点多在细节方面。同样地,学术上对任鸿隽的研究也都集中在其科学教育的思想上,而较少研究他在党化教育上的主张,有研究也更多的只是其主张的阐述,而忽略了其主张所反映的内在思想。因此,有必要对党化教育的由来、演变及结局进行梳理,对任鸿隽在党化教育上的主张所反映的知识分子对政治的观察,及其反应的内在矛盾也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清朝末年是我国翻译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严复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众多翻译家的代表,被誉为"译界泰斗"。他的代表性译著《天演论》为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标杆,他提出的信、达、雅标准更被中国翻译界视为金科玉律。  相似文献   

14.
在农场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去食堂打饭的路上. 那时,"文革"后期,他被"解放"后由组织上安排到我所在的国营农场任党委书记兼场长."文革"前他是一位中专学校的校长.  相似文献   

15.
朱克功同志1995年任馆长,同年,任市档案馆正科级协理员.十几年来,无论职务如何变动,都没有影响他为档案事业的繁荣而辛苦劳作.他以自己敬业爱岗,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兰台之歌.  相似文献   

16.
怕老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不少饶有风趣的"怕老婆"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一、国公"三怕"妙论绝。唐朝的管国公任环特别惧怕老婆。他曾对人说:老婆有三个  相似文献   

17.
98岁的季老季羡林、93岁任老任继愈,在2009年7月11日同一天辞世. "人生不满百",一语成谶.季羡林先生尽管久居医院,但在高寿者中,他的身体算是较好的,精神状态更是不错.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在挥毫题字,用毛笔题写了"臧克家故居"等.他是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的.  相似文献   

18.
中央档案馆馆藏珍品中现存有两封1921年周恩来写给严修的信,这两封周恩来早期书信的内容虽已公开发表, 但关于信的来历和意义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 这两封信是1955年11月17日天津市的私营商业店员马俊起捐赠的.他在写给周总理的信中说:"一天我在故物摊上,偶然看见一束信札,原来是严范孙老先生家里的,便把它买了下来,在...  相似文献   

19.
在嘉禾县政协办公楼东北面,有一座不太起眼的三层小楼——嘉禾县干部信息室。有一个人在这栋小小的楼房里工作了整整24年。从血气方刚的青年小伙,到两鬓发白的长者,我们在感叹唏嘘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的钦佩和敬意。他,就是嘉禾县委组织部主任科员、干部信息室主任周小霖。"从事档案工作,我能干一辈子"周小霖祖藉是邵东人,1959年5月出生,从  相似文献   

20.
正曹锟,北洋时期直系军阀首领。1923年10月,这位直系的军阀通过贿选收买议员,得到480票,按照当时的选举法,合法地成为"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从而也上演了一幕民国时期的选举闹剧,把貌似庄严的总统选举大大调侃了一番。北京市档案馆保存了《离京议员为过付大选贿款事致各银行书》,这是当时参加选举的议员给新华银行的一封公开信。信中的落款时间为"1923年9月25日",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