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持人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的传媒集团纷纷将自己的触角伸向其他国家,向外拓展受众市场。这种渗入可以说是全方位的,涉及几乎所有的传媒领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图书、网络等。实现全球化的传播是它们一直追寻的目标,而传播全球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全球化流动与全球化共享,它扩展了全球不同文化间的广泛交流与共享,使跨文化传播成为人类日益普遍和频繁的超越理解及互动的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随着全球化时代步伐的的不断加快,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促进世界各国间的合作以及世界传媒的发展融和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沟通和融合,文明的进步有赖贯通和吸纳。时至今日,传媒事业更是面临着有容乃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媒全球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愈显频繁。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崛起使媒介格局发生彻底改变,媒介生态发生剧烈变化,这对职业传媒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传媒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在国际传播急速发展的环境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转变,培养国际化传播人才势在必行。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香港又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而且在文化产业发展和传媒教育上,有着一定的领先优势。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香港传播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先驱,自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15-19日,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在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传媒产业:全球化·多样性·认同”。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设立了16个主题会议,分别涉及“传媒产业:全球化和多样性”、“电信、新技术与传媒经济”、“印刷媒体、广电新闻  相似文献   

5.
祝建华 :本文紧扣传播全球化的核心 ,系统论述跨国媒体公司的成因、方式、影响及其问题 ,有助于我们了解什么是全球化的现实、什么是虚构的憧憬或恐惧。陈力丹 :现任《媒体经济学》杂志 (MediaEconomies)主编、瑞典传媒经济学家皮卡德 ,这次在会上论证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跨国传媒公司的经营理念。他的论证全面而深刻 ,令人信服。本期发表的是他发言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传媒发展全球化问题是目前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全球扩张后的本土化问题更被各方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默多克新闻集团全球扩张案例的分析,探讨传媒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关键战略——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新闻爱好者》2012,(24):38
朱仁华,现任浙商杂志社社长,浙商传媒董事长,浙报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朱仁华提出并受浙报集团委派,策划、创办了国内第一本以全球化视野报道研究地缘商人的财经人物杂志——《浙商》。他提出"内容为王",想浙商之所想,忧浙商之所忧。他打破传统商业杂志远  相似文献   

8.
传媒全球化是正在形成中的一种传媒发展新趋势.系指传媒在全球化浪潮影响和推动下.凭借高新通讯技术.试图弥合地域和文化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向任何潜在目标受众所进行的超时空、跨国界的资讯传播理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是当代传媒行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同时全球化也使得传媒企业选择目标顾客群体的因素变得更加细化和复杂,因此也需要更多的注意一些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齐畅  孙浩 《出版广角》2013,(2):58-60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从不同层面对出版传媒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作及运营新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传媒集团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良好运营,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专业化·人文化·多样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传媒在中国突然成为焦点:WTO、跨国传媒集团、IT、新媒体、媒介产业化、传媒重组、集团化、媒体资本运作、媒介全球化等等,引起了政治家、商人、学者、老百姓的广泛关注.与这样的传媒热相适应,传媒研究也成为显学,各种传媒会议此起彼伏,无数传媒论坛粉墨登场,国内外的传媒论著纷纷被译介到中国,世界各国的传媒学者、专家、高层管理人员也陆续到中国讲演指导,许多著名院校也相继新设新闻与传播学院或建构新闻传播学科.可以肯定,如果说,在21世纪初,传媒业将成为中国的热点领域的话,那么,传媒研究就会成为中国学术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12.
当今,全球化的影响、数字化的挑战、媒介融合的发展,成为不同面向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共享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导向,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向,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源动力.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需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生“新闻观”“通识观”的教育,弥补现有传媒教育的缺失,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的过程,会给民族文化带来各种各样的改变。人们曾经无保留地拥抱现代化,拥抱全球化,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有了改变。随着文化多样性观念、全球化下传媒产业战略布局等的发展,传媒参与如何走出去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应从一个大视野开始。这个大视野就是:不可避免地席卷全世界的文化的发展,会带来什么?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谈到传媒产业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4.
岳淼  刘婧 《东南传播》2010,(11):77-79
全球化传播格局的形成,使得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彼此影响。所以,华文传媒此时面临着历史性的转折和发展。因此,传播环境的全球化对我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面临着吸收世界多元文化、丰富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难得机遇,同时也在承受着外来文化消极影响和西方意识形态恶意渗透的巨大压力。如何使华文传媒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消除全球化给传媒竞争和国家文化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当前我国传媒产业甚至文化产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中国硬实力的持续快速增长、世界范围传播环境以网络的兴起为标志的变革等机遇都给我国华文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华文传媒飞跃性的发展,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全球化及传播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几大跨国传媒集团的对外扩张情况及优劣势的阐述和分析,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改革开放30余年来的发展策略为参照,为中国传媒发展如何应对全球化和跨国传媒集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供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6.
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主编的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媒介产业:全球化·多样性·认同》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06年5月,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于北京举行。这是该会第一次在亚洲,也是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17.
媒介全球化对我国传媒的冲击,绝不限于WTO协议中的承诺,也不限于我国的传媒开放政策。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不仅互联网作为一种全球媒介本身这一点会不断改变,而且它还会成为媒介全球化的助推器。在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全球媒介竞争中,政策壁垒显得十分脆弱。在传媒开放政策方面打防守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投入全球媒介竞争的洪流,打  相似文献   

18.
2001年中国入世标志着传媒政策全球化进程的展开,基于全球视野思考跨国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国家等多元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与政策模式的变化,成为21世纪以来中国政策实践和研究的必须面对和深思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在梳理和分析全球化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世界传媒政策模式的转变,以及国家在政策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在全球化语境下,传媒政策的形成由统治向治理转变,国家的作用并未由此而弱化或空化,而是管理方式和手段的更新、优化和转变,这期间强权和经济价值与文化多样性的博弈仍是最为关键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媒语言的发展特点 传媒语言的外语化。伴随着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带动了国内传媒语言的外语化。所谓传媒语言的外语化,是指在各种传媒中运用外国语言来阐释相关的事物。传媒语言的外语化主要体现在报刊内文或标题上,吸收了英语广泛使用的词语,使文章生动而形象,且贴近百姓,贴近社会,为文章增色不少。例如:“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会见了美国IBM公司董事长”,“国务院总理李鹏昨天会见了国际SOS儿童村主席”,“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这次来华是为GE公司牵线搭桥的”,“最能代表国产软件水平的DOS中文系统,已从创新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20.
王洁 《新闻界》2004,(6):27-27,53
毫无疑问,全球化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现实之一,已经成为我们思考当今的时代、当今的文化,思考我们自身命运和位置必须加以参照的现实因素。在不可遏止的全球化浪潮中,媒介和传播都扮演着核心的甚至是限定性的角色。如果没有一个全球发展性的商业传媒系统来推进全球市场并鼓励消费价值,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大概就不可能发生。与以往传媒系统主要是民族的和区域性不同,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一个全球化的商业传媒市场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