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5年,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一次来到天津。在东天仙戏园演出,此后又多次来津献艺,在半个多世纪的戏曲生涯中。天津的新明、平安、春和、皇宫、天福、升平、中原、中国等大大小小的戏园子,都曾留下梅先生的足迹。他在天津这片艺术的沃土上,与热情的天津观众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傅谨 《中国新闻周刊》2007,(33):78-78,80
2007年7月16日~8月12日,改了校名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师生在全国六个城市进行大规模巡演,其中最为别致的,是每到—地都安排一场“赴法模式”展演。所谓“赴法模式”,其名源于2005~2006年北京戏校为赴法国以及欧洲其他城市巡演,专门创排的一台剧目,它由北京戏校的法国留学生索梅尔担任导演,采用将京剧课堂教学搬上舞台的新型表演模式。  相似文献   

3.
左仁 《兰台内外》2013,(3):11-11
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背后还有个特殊的智囊团。成员多是京城名流,因为酷爱京剧,自发组织起来,为他出谋划策、创作剧本、联系演出,事无巨细。这些人都是梅兰芳的超级"粉丝",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梅党"。他们出钱出力,共同把京剧艺术推上了巅峰。  相似文献   

4.
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在1930年曾经赴美演出,在与中国文化迥异的美国地盘上演出成功,而且激起了那个时代美国的一股“梅兰芳热”。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思考并试图解答梅兰芳的美国演出何以成功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徐晋如 《文化遗产》2014,(3):144-148
今日,京剧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或以为梅氏艺术受到其身边文人的诸多影响,有悖京、昆固有传统,而徐晋如先生却认为梅氏的表演是中国古典美的集大成者。徐文自成一说,可供参考,以期引起争论。  相似文献   

6.
陆大伟 《文化遗产》2013,(4):34-40,157
《戏考》是民国时期最大最有影响的京剧剧本集子。它1912-1925年分40册陆续由上海中华图书馆出版。1912-1925年,正是梅兰芳头几次去上海,改良旧戏,尝试演时装新戏,创造古装戏,尝试给外国观众演中国戏的在他艺术发展的路途上一段十分重要的时段。《戏考》每一出剧本前有述考该剧的情节内容,故事来源,与舞台上演出史的序言,很少有学者研究或利用它。《戏考》每一册前面有十页的名伶小影。本文考述梅兰芳在《戏考》的名伶小影,剧本述考,和剧本选择这三部分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党洁 《北京档案》2011,(10):16-17
孙中山一生中三次来京。1894年夏,孙中山在天津上书李鸿章失败后第一次来京,在京做实地考察。1912年,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二次赴京会晤袁世凯。1924年底,孙中山抱病第三次来京,最终在京逝世。孙中山的后两次来京留下了许多遗迹。遗迹一:东城区外交部街33号迎宾馆  相似文献   

8.
党洁 《北京档案》2011,(11):50-51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近代著名维新人士。谭嗣同少怀奇志,习武尚义,及至青年,热血奔放,惟求维新,创办学堂,鼓吹变法,为百日维新之中坚。谭嗣同生于北京,14岁回湖南浏阳老家,33岁奉召进京参与  相似文献   

9.
党洁 《北京档案》2012,(5):44-45
正程砚秋官名承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列"四大名旦",其开创的"程派"艺术在我国京剧界有着重要的影响。出生地:西城区小翔凤胡同1904年,程砚秋出生在西城小翔凤胡同一户满族家庭里。父亲荣寿因先祖随多尔衮入关战死沙场,享受世袭爵禄,母亲托氏是荣寿的续弦。程砚秋家中排行第四,一岁时,父亲暴病而亡,家中幸有不少房产,日子还算过得  相似文献   

10.
正马连良先生是京剧马派创始人,因其50多年的艺术经验,加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民国时代就有南麒北马的美誉,这里的麒指的是久占上海的麒麟童(周信芳先生),而马便是北京的马连良先生。马连良先生一生演出过三百多出戏,其中自创戏占三分之一,整理剧目也有五六十出。早在民国初年的京剧老生名家中便有一席之地,即余叔岩、言菊朋、高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