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检索中,作为主体的网民其个人心理活动作用于网络检索过程始终,对检索效率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22名大学生使用网络检索情况的访谈与案例分析发现,典型网络检索行为的实现基于"需求心理→实现心理→选择心理→反馈心理"这一基本的心理过程,网络检索中网民主动性以及反馈机制的充分实现,也正寓于这一心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网络红人掀起了一场"丑角"风暴,网民的从众心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具体的"小月月"事件的呈现,深入探讨网民从众心理的表现、成因,并为规范和引导网络从众行为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即时通讯工具(下称IM)签名档类型和其使用者的个人属性之间存在的联系。研究对签名档文本进行了分析,运用感情能量理论、自恋理论和同情理论,分析了签名档文本在言语行为分类、"自我"程度分类和被关注程度分类三个维度分类下体现的特点;研究认为签名档的类型和使用者的个人属性显著相关,是使用者的一种个性标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即时通讯工具(下称IM)签名档的使用习惯和其使用者个人属性之间存在的联系。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用定量的方法得出了三点结论:第一,签名档获得关注的程度越高,其使用者的更新频率越高;第二,对比IM签名档和功能更强的社交网络服务(下称SNS)状态栏,使用者在偏好程度及更新频率上无显著差异;第三,签名档的使用程度和使用者线下的交往主动性、线上好友人数正相关,而和使用者内向/外向的程度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如今,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了解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的渠道,而且为人们构建了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观点的自由市场",在这里,各种不同的观点相互摩擦、碰撞,共同演奏一支交响曲。然而,并非所有的网民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都能做到理智、客观,网络表达的匿名性和自由性使得互联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丹 《新闻通讯》2014,(5):29-31
互联网极大地激发了网民对网络政治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网民找到一个表达不满的有效平台。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尖锐,再加上群体心理的作用,使得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在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在传播途径上,网络公共事件主要通过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并行和相互交流进行传播;新媒体、网民、意见领袖、传统媒体和政府在传播过程中从引发、助推到二次修正、深化步骤上分别扮演着重要而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网络热点事件传播中的心理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壮大的网民规模使得网民的声音不再仅仅只是回旋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而是越来越有介入现实社会的趋势。回顾2008年发生的系列社会热点事件,有很多都是直接或间接发源于网络,随后引起传统媒体的关注和参与,最终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此类热点事件的形成和迅速传播,既有源自于网络媒体自身特性的影响因素,也有网民在虚拟空间中所形成的心理效应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解迎春 《新闻世界》2009,(7):164-165
本文从分析传统把关人理论面对网络环境的挑战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网络信息的来源,即主要为传统媒体中的新闻、网络媒体的非时政新闻以及网民发布的信息,指出我国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已经由传统媒体中传媒组织变成了网络传播中的传媒组织、个人以及政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实证研究网络舆论事件中大学生网民参与行为与其背后心理的关联,选取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本研究将网民参与行为界定为潜水型和表达型,选取从众、好奇、娱乐和获得认同作为网民参与心理,并将年龄、性别、专业和月消费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发现:68.7%的大学生网民在网络舆论事件中选择潜水,并且娱乐心理越强,大学生网民越倾向于潜水;获得认同心理是影响大学生网民参与度的重要因素;从众心理和网民参与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形成中的非理性表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互联网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网民积极大胆的发表意见,带有严重浓厚的非理性色彩.其原因是群体压力下网民的从众心理,网络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缺位,社会生活的娱乐化倾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网络舆论中的非理性表达:政府应加强对网络舆论的规范和引导,网络媒体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网民...  相似文献   

12.
指出孤独感是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无法满足个体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不良心理体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功能的完善,网络不仅成为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且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构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研究互联网使用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成为焦点。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发现一方面我国网民中普遍存在孤独感,且孤独感越强,对网络依赖的程度越深,对互联网各项功能的应用程度越深;另一方面,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弱化网民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3.
网络成为很多传统媒体获取新闻的消息源,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免责性及网民的集体无意识和从众心理,网络热点事件真假难辨,层出不穷,传统媒体的报道扩大了事件影响和可信度,引起更多范围的传播。传统媒体要有所选择,谨慎采访取证,充分发挥把关人角色,才能发挥解释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娜 《今传媒》2011,(8):50-5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中如何抓住网民的注意力,使网民能长期关注某一特定的网络媒体、某一网络事件则成为媒体人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网民心理、网络媒体自身特点以及网络事件的研究,防止在网络上出现"热舆论"冷化和"舆论倒伐"现象的出现,从而促进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舆论形态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背后,是众多网民的意见表达,因此,通过对网民意见表达的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对网络舆论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洞察.网民意见表达影响因素中,议题属性和网民社会心理是两个重要研究视角,本文将这两个视角整合在一起,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法,验证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就网民意见表达而言,议题属性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其中的议题相关、议题知识,表明网民倾向于对自己比较熟悉的议题发表意见.网民社会心理视角下的变量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只有理性程度对于网民意见表达意愿影响较大.因此,媒介议程设置对于公众议程的改变是有效的,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合理披露媒体信息,就有可能实现民意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中固网络发展进行阶段性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网民舆论角色的变化,并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对网民的舆论角色进行了理论的分析,以为做好网络舆论引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语: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致使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络舆论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网民组织化程度高,虚拟社区逐渐丰富化、多样化,微群、各类论坛、贴吧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舆论场。网络舆论焦点很可能就是当今民众热点的话题,网络意见气候终会形成新一轮的舆论。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舆论影响到了现实生活并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网络舆论呈现出虚拟性、从众性、组织性与扩散性的特点,鉴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网民有些言论缺乏理性,这就需要媒介本身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舆论监督的职责,另外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网民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网民群体心理与一般群体心理既相似又不同。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群体心理突出表现为从众、掌握话语权和满足道德批判优势等7种心理,并具有特定的运行机制。依据网络群体心理基本特征和机制,构建网络群体事件舆论引导,需要用事实说话,设置报道议程,培养网络舆论盟友等引导技巧,通过社会、新闻业者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19.
孔德轩 《视听界》2010,(2):113-113
互联网主持人的出现是网络人性化服务的一种体现,使网络向更加人性化的互动世界迈进。网络主持人为网民节省大量的时间并提供较为个性化的服务,传递给网民感兴趣的信息,成为网民遨游信息海洋的导游,让网络成为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媒体。网络主持人担当的是“信息向导”和“话题操盘手”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高速率改变了人们的时间概念,,网民只是运用网上通行的视觉化方式发表自己见解,视觉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支配作用被发挥到了极致。网络完全给了网民一个表现自我的空间,充满了幻想。网络上的特有语言模式,也给了更多网民依据个人的想像力、创造力,从而丰富‘网络语言’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