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琳  王继武  易同民 《今传媒》2011,(9):149-150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在长沙和西安设立临时大学,国统区高校被迫内迁。这些著名大学的迁入,使陕西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境况。国立西北大学等院校的相继成立,奠定了西北地区现代教育的雏形。期间,高校校报宣传抗战形势,鼓舞师生斗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报有固定的机构、一定数量的校报专业人员.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它贴近教育、贴近校园生活,与高校内的其他宣传渠道相比,能更迅速、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传达校党委和校领导的意图与部署,既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喉舌,又是畅通校领导与师生员工的桥梁纽带.可以说,高校校报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主导作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校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加强在新媒体融合时代高校校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需要不断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潘非寒 《新闻传播》2012,(5):120+122
高校校报新闻不"新"是当下校报界关注的难点问题。高校校报新闻不"新"主要表现在主题不新、缺乏针对性、"老调重弹"、写作方法陈旧、出版周期过长、深入大学生活不够等诸多方面,只有更新观念、提高素质、锐意创新,才能改变高校校报新闻不"新"的局面,充分发挥高校校报的"育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在大学呆了十八年,后在新闻媒体工作了二十年,大学时每期必读以至编辑过校报,在媒体工作时还经常收到母校和一些大学寄来的校报,省上新闻评奖时也接触到更大范围的大学校报,但当我接触到<西安建大报>时,我的眼前还是一亮:原来高校校报竟可以办得如此精彩,难怪在2010年全国高校新闻评奖中它竟然于全国五百多所高校校报中脱颖而出位居全国第二,应当说是高校校报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校报传统传播地位式微,高校内各大社团林立、独立性新媒体学生社团初见端倪的情况下,对校报记者团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打造校报记者团的形象,使其在高校办报、新媒体运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高校育人的一个重要任务,更是办好高校校报、官方新媒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校报改革发展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校校报的诞生分为三个时期:民国时期、共和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校校报是随着中国高校的诞生,发展应运而生的。中国高校校报诞生最早的应该是《北京大学报》,1917年11月16日由蔡元培先生创办,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报刊之一。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批知名老大学的校报都是大约在20年代前后随着高等院校的建立和发展而诞生。共和国建设时期,创立了许多高校如吉林大学、重庆师大、中国农大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校报是高校内有重要影响的校园媒体,发挥高校校报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吉林大学报》为例,探究高校校报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报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在高校对内对外宣传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高校内主流媒体。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高校校报作为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那么,作为曾经在高校内占据主导作用的高校校报,就要积极应对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在逆境中探索寻求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9.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人对文字的教化功能深有感触并且非常重视,今天我们仍然不能对这一问题予以忽视,高校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更要认真对待。作为高校内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高校校报无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高校校报总数已经超过1000余家),那么如何认识校报的功能呢?如何做强校报呢?  相似文献   

10.
付松聚 《今传媒》2012,(5):127-128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承担着宣传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重担。随着多元媒体的空前发展,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在校报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势必导致校报今后的发展和影响学校的声誉。本文以河南高校校报为样本,对当今校报中在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从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校校报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一直以来,高校校报都是高校的主流媒体,但是随着近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高校新闻网的发展势头明显高于校报,校报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201 1年3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令第50号《新闻出版总署废止第五批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指出,取消高校校报国内统一刊号,高校校报仍以内部资料出版物的形式出版,高校校报更加边缘化.对此,高校校报的出路成为校报同仁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校报可以与新闻网合作,但至于怎么合作却并不成熟;也有人认为校报可以与新闻网错位发展,但错位的力度却没有把握好,如有的高校以领导会议发言稿或者部门特色工作总结占据整个版面,不但使校报失地气、失人心,也使校报陷入报纸杂志化的道路,失去了校报作为报纸的原有本色;还有不少人认为校报必将走向消亡,原因就是校报作为传统纸媒必定无法与广受师生欢迎的新闻网抗衡.  相似文献   

12.
罗旻敏 《东南传播》2010,(10):155-157
办好高校校报副刊对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副刊是体现大学精神的有效途径,是思想舆论的重要阵地,也是师生间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本文结合目前高校校报副刊存在的普遍状况进行分析,探索校报副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朱敏 《青年记者》2009,(18):99-100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机关报,是高校内占主导地位的宣传媒体。高校校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担负着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本文就高校校报对新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培养途径做些探析。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机关报,是高校内占主导地位的宣传媒体.高校校报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宣传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担负着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本文就高校校报对新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培养途径做些探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报诞生已逾百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媒体平台,校报既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阵地,又是教学、科研、管理等全方位信息传播的有效工具,校报在折射大学精神、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尤其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校报的运行和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报如何做到与大学生“亲密接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机关报,是学校重要的舆论阵地,担负着重要的舆论引导、宣传教育、上通下达、解疑释惑、办报育人、维护学校安定团结的重要作用,同时校报作为学校新闻宣传的阵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校报对于学校是必不可少的。高校校报的受众是包括在校本专科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全体学生,以及全体高校教师、高校学生管理者, 换句话说,它的受众是全体高校内的人,以及与高校相关受校  相似文献   

17.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校报的版面编排反映着校报对高校各项工作和高校校园生活的态度,也体现着高校校报的特色和个性。一个赏心悦目的校报版面,可以进一步吸引师生阅读,充分展示校报内容,彰显校报内容的新闻价值,有效提升校报的宣传功能和育人功能,极大地发挥校报在宣传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成果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国军 《新闻传播》2014,(2):178+180
高校校报编辑主体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高校校报的质量。当前,高校校报编辑普遍存在职业意识模糊,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不足等问题,主体性意识亟待增强。高校要切实加强对校报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校报编辑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校报编辑要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和交流,与时俱进,主动创新,不断提高高校校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文化血脉遭战争践踏,一些高校纷纷内迁,形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颇具特色的"联合大学",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在高校联合办学的几年里,它们形成了不同的联大精神,而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正需要这些宝贵精神的指引。以云南师范大学与西北大学为例,探讨联大精神与现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闻策划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社会媒体不同,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不仅能奏响主旋律,传播先进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起到不可替代的功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突出大学时代气息,树立创新思维是做好高校校报新闻策划的一条行之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