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岚 《新闻爱好者》2011,(21):116-117
根据作家艾米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是一部投资数千万元的国产大片,也是众多关心张艺谋导演的观众所期待的一部"文艺片"。凭当年《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系列文艺片登上大腕宝座的张艺谋,为了票房收入,拍出了《英雄》、《十面埋伏》、《三枪拍案惊奇》等票房大片,但也为此声名不再,昔日的艺术大腕沦落为了满身铜臭的片商,有人说推出  相似文献   

2.
和“张艺谋”有关的每一个活动都能激起媒体和看客的兴趣,甚至“兴奋”——看笑话和抨击一把的兴致。这次,一部安静简单的电影在闹腾的《三枪拍案惊奇》之后端出,上映之前也显得比其他几部电影“低调”许多。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年新拍摄影片达到了500多部,竞争也日益的激烈,电影营销宣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票房的水平,可谓"成也宣传,败也宣传"。电影营销方式也在追寻规律的同时,探索着更好的方式。于2011年12月16日上映的张艺谋的呕心沥血之作——《金陵十三钗》,在电影营销中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纪录片营销的形式,赋予了纪录片在电影营销宣传中的新使命,创造出属于电影的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4.
恶俗无忌,张导艺术堕落的裸示 本来,我相信一个文友在2009年年初的预言,说小沈阳红不到年底。可是为了抓商机而开涮喜剧的张艺谋的一部烂片《三枪拍案惊奇》,不但让他们污染到了年底,而且还让另外几个明星也变得低俗起来,这实在是中国文化生活当中的一大污点!  相似文献   

5.
2011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屡创佳绩。为了从被国内外大片挤压的狭小的电影市场中突出重围,中小成本影片越来越重视电影的营销策略。《失恋33天》和《钢的琴》分别是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中"小成本高票房"和"小成本高口碑"的典范,通过分析其营销策略来探寻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宣传发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陶冶: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上映有日,张伟平的目标是"一枪一亿","三枪三亿".目前影片的票房已经超过了2.5亿人民币了(注:2010年1月5日之前的数据).但是票房红火的同时,异议也很多.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中国电影中诸如《建国大业》、《南京!南京!》、《风声》、《三枪拍案惊奇》等影片,在创作理念或制作方式上均有程度不同的突破,从而在公共空间引起了各种尖锐且不乏启发意义的争鸣。  相似文献   

8.
《卧虎藏龙》、《英雄》、《投名状》、《武士》、《十面埋伏》、《夜宴》、《三枪拍案惊奇》、《赤壁》……细数近几年有影响力的这些电影,他们都有一批相同的演员,演员很特殊,不是人,是马,确切地说是孙文瑞的马。  相似文献   

9.
电影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兼具艺术属性与商品属性于一身。"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电影也需要商业化的竞争手段来扩散传播范围和受众面,营销对电影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就显而易见了。本文将以5T营销模型为切入点,对春节期间票房大热的影片《流浪地球》微博营销策略展开细致分析,并总结其要点、亮点,为其他作品的营销推广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大片产出不断,累计票房增长迅猛.在大片盛行的同时,也不乏有《冈仁波齐》《喜马拉雅天梯》等"黑马"出现,这样一批小众电影在被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口碑、票房双丰收.广受好评的小众文艺电影《冈仁波齐》,它的类型明确、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共鸣、"遇见"观众式宣发策略,这些成功因素对小众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三枪拍案惊奇》引发了国内舆论界的激烈争论,带出五个需要澄清的问题:电影艺术的雅与俗,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电影的主流观众和理想观众,电影艺术风格的单一和多元,电影创作的自由与责任。文章围绕影片对上述几组关系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2.
《分手大师》是光线传媒推出的一部小成本作品,票房收入突破6亿元,位列2014年(截至9月11日)国产影片票房前三。为探究电影《分手大师》成功营销的原因,笔者开展了一项对电影《分手大师》营销策略及效果的调查,采取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科学抽样的原则,选取了85位受众展开调查,试图从口碑营销的角度来剖析电影成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夏永春 《出版广角》2019,(24):58-61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罗小黑战记》(以下简称《哪吒》和《罗小黑》)是2019年国产动漫电影打造的两大"爆款"。《罗小黑》凭借多年构筑的动画番剧口碑,首映票房便终结了《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的15连冠,然而却未如预测那般赶超《哪吒》再创辉煌。通过对比分析新媒体背景下两部国产动漫电影营销策略的差异性,探究二者产生差距的原因,可为国产动漫电影的科学营销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含笑 《今传媒》2015,(4):79-80
2014年,张艺谋导演重新回归艺术片领域,拍摄了电影《归来》,片名意味深长,寓意深重,上映后,不仅在业界获得了好评,在群众中也反响不错,票房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本文就《归来》这部影片,从多个方面浅析这部艺术影片的成功之处,分析这部票房口碑皆不错的片子是如何成功的,从电影《归来》看中国艺术片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又到年终岁尾,《三枪拍案惊奇》《花木兰》《十月围城》《越光宝盒》《风云Ⅱ》《未来警察》《大兵小将》《苏乞儿》《孔子》《锦衣卫》《刺陵》《花田喜事》等一部部贺岁大片相继推出,令人应接不暇。而这些贺岁片为争夺票房收入难免一拼,必然要大造声势,以夺人眼球,吸引观众。对贺岁片进行必要的宣传是有益的,但任何事物都应有一个度。有的剧组在对影片宣传时着实有点儿过头,  相似文献   

16.
张丹妮 《今传媒》2016,(11):93-94
《山楂树之恋》是张艺谋于2010年根据艾米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一部电影.电影上映后在国内取得1.6亿票房.甚至有人称其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了解析,主要剖析了《山楂树之恋》的人物符号、台词符号以及色彩符号,对这部电影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不同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王春燕 《新闻世界》2014,(2):138-139
本文以2013年上半年五部高票房"小妞电影"《101次求婚》、《北京遇上西雅图》、《小时代》、《分手合约》、《被偷走的那五年》在新浪微博上的营销和推广情况为研究对象,以此分析"小妞电影"如何通过新媒体进行营销,进而取得高票房。研究发现,"小妞电影"的微博营销呈现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体系,微博营销在争取受众注意方面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蒋小龙 《新闻世界》2009,(4):125-125
“中国大片”可定性为超出国产影片常规投资规模的中国商业电影。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到2008年的《梅兰芳》《赤壁》,6年间,中国“大片”为探求自己的道路做出了种种尝试,票房上取得空前成功,然而“卖座不叫好”的怪圈却始终未能走出。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在中国最受瞩目的电影人,张艺谋出品的每一部电影都必然成为焦点话题,它也是中国电影在文化价值层面的试金石。但“三枪”却使人不由相信,他已加入到“膨化速食电影”的制造厂商中去了  相似文献   

20.
电影《失恋33天》无疑是2011年度国内电影市场上最抢眼的明星。该片以千万成本豪取三亿票房,创造了票房神话。在新浪微博发起的“2011年电影圈十大影响力事件”评选中,“《失恋33天》单挑4部进口片书写小成本新奇迹”。与此同时,人们对其剧情、台词和电影传达的价值观、爱情观的讨论也成为时下流行的话题。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这部电影在票房和口碑的双赢?笔者认为:一是电影的营销传播;二是电影的质量和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