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尊重主体,让学生表现自我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以“讲”代“思”、以“讲”代“学”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总是过多地占有课堂控制权、支配权,学生较多的是被动接受、被动适应。这种无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学生不可能真正获得自我。  相似文献   

2.
当今,不少学生头脑中的礼仪观念越来越淡漠,甚至完全缺失!他们不知礼仪、不讲礼仪,言行失当、无所顾忌!他们对教师不尊重,对同学不友好,对规章制度不屑一顾!学校原本应有的儒雅气息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当前的“无礼”的学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与其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甚至学校环境密切相关。这些不知礼仪的学生的存在,严重阻碍着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与家庭、学校、国家的期待相违背,  相似文献   

3.
“礼仪”一词由来已久,“礼”的原意是“表尊敬、崇敬之意”。“仪”是“礼”的形式,包括礼节、仪式以及容貌、举止等等。“礼”和“仪”合在一起,就是审美的方式表达崇敬之意。所以,礼仪教育在理论层面上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一方面要“明礼”,即通过各种形式,使礼仪规范的要求内化为学生人格完善的需要,内化为一种替人着想、宽容、尊重的心理印迹。  相似文献   

4.
毕诚 《中国德育》2008,(2):83-86
自古以来,中国就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把礼仪、礼义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纲常伦理、习俗民情的本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注重礼仪和礼义教育,主张“克己复礼”“居仁由义”,是中国传统学校教育和社会风俗教化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将礼仪、礼义作为一种基本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内容,主要是儒家的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5.
夏发祥 《教育文汇》2010,(11):45-46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礼”的核心是尊重,是一种待人接物的道德要求;“仪”是规则,是表现内心尊重的外在形式。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说过:“良好的礼仪只是使得那些与我们交谈的人感到安适和满足,没有别的。”  相似文献   

6.
自九四年十月起,我校开设了礼仪教育课,旨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使学生懂得最起码、最基本、但又是很重要的做人的道理。 一、礼仪教育中的几个原则 1.尊重原则:人际交往中,必须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可以说尊重是礼仪的感情基础。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学会尊重也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我们重点抓了在家敬父母、在校敬师长、在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的三尊重。  相似文献   

7.
礼仪属于道德范畴,道德是礼仪的基础,礼仪是道德的表现形式。古人讲“知书达礼”,其含义就是通过学习达到知礼节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广泛的礼仪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礼仪既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又是一种素质的外在表现。应当认识到,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和校风建设的关键。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明古国”之称。  相似文献   

8.
论礼仪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实施李乐琳,郑培湘“礼仪”一词由来已久。“礼”的原意是“表尊敬、崇敬之意”,多用于对他人的尊重;“仪”,是“礼”的形式,它包括礼节、仪式,以及容貌、举止。“礼”、“仪”合在一起,就是以审美的方式表达崇敬之意。近年来,教育界的一些...  相似文献   

9.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德兼优的人。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讲文明懂礼仪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更是展现自身修养和素质,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基础工作本刊评论员礼仪教育是德育基础工作之一不容忽视。培根讲“全不讲求礼仪就等于教别人也不要讲求礼仪;结果是使人对自己减少尊敬之心;尤其是在与生人交往或办理正事的时候,更不可不讲礼仪。”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而享誉世界。早在春秋战国时...  相似文献   

11.
黄兴富 《课外阅读》2011,(10):105-105
讲礼仪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人民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所以从小加强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小学礼仪教育应该主要包括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合礼仪等具体内容。要使我国的小学礼仪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采用开设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构建“以礼待人”的环境氛围、老师们做到言传身教并且加强与家长们之间的沟通和共同教育等具体措施,使我们的小学礼仪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避免成为一种形式,也避免孩子们形成只在校园内讲礼仪,而除了校门就忘掉礼仪为何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德诚于中,礼行于外”,礼仪是人们道德观念、情感等内涵的外化。中学阶段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质的重要时期,对他们普及礼仪知识、传播中华美德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礼仪教育应该从懂礼貌、守礼节、讲礼仪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幼儿礼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的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跟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学会如何尊重自我、尊重他人,乐于并善于同他人进行交流、合作与分享。在礼仪教育的实施中,我们总结了这样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礼仪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修养、交际能力和公关水平,对于学生完善自我形象及其将来的求职谋业和事业成功等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礼仪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具体内容。纵观中小学生的礼仪现状,不懂礼让、举止失雅、不会交际则是普遍现象,即使是鞠躬、打招呼、接递物品等简单举止,不少学生也做得不很得体。为此,数年来,我在自己所带的班级进行了礼仪教育的尝试。 一、讲授礼仪常识,做到讲练结合《社交礼仪常识》一书作为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参考教材,  相似文献   

15.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让孩子从小养成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的好习惯,在农村幼儿园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6.
礼仪是社会确定的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它对个体在律己、待人、接物以及在社会交往中的举止、谈吐、着装、仪容等方面提出规范性要求 ,它帮助人们修身养性 ,约束自我 ,尊重他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自觉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维护社会的正常生活 ,从而体现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因此 ,我们必须坚持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并不断强化对他们言行方面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懂得尊重别人 ,懂得谦恭礼让 ,懂得使人际关系融洽和谐 ,久而久之 ,就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素…  相似文献   

17.
韩珠玉 《天津教育》2024,(6):116-118
<正>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直被盛赞为“礼仪之邦”,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我国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礼仪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礼仪主要包括礼节和仪式,人们在日常交往中要规范自己的形态、仪容仪表、举止行为、语言行为等,以表示对对方和自己的尊重。此外,礼仪还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如尊重、信奉、敬畏,是人与人交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尊重、祈求中形成的一种礼仪文化、礼规规范、风俗习惯等,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我尊重是一个系统的、有层次的、动态的同步综合信息加工系统 ,由潜在自我尊重、社会自我尊重与元自我尊重三个层次组成 ,其中每一层次的功能都建立在它下一层次的功能基础之上 ,同时在运作中又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 ,自我尊重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因此 ,必须适时倡导以尊重学生个性为突出特征的“尊重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融和”是一种平等的对待,一种尊重的态度,一种包容的稚量,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团结,海纳百川。“融和教育”的本质是合作与宽容,彰显尊重个性、百花齐放的育人理念,强调团队包容个体,个人融入团队;领导海纳百川,倡导包容成长;教师融爱执教,尊重学生人格;学生融会贯通,悦纳自我,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不高,不太重视对学生良好文明礼仪的教育;再加上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重大,家长溺爱,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公德,不懂得礼仪,不尊重别人,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很多方面都有欠缺.因此,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强学生礼仪教育,而中学语文课又是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文素养培养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是深感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礼仪教育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